改造后的日新小區一角。(郭武輝 攝)
老舊小區改造一直都是關系民生福祉的民心工程。作為昆明市官渡區最大的老舊小區改造項目,日新小區的改造備受關注。
日前,筆者來到日新小區,小區經過施工改造后實現了完美蛻變,變成了讓人羨慕的小區。全新鋪裝的柏油路,匠心打造的綠化帶和小公園,大部分工程項目都已完工,隻待部分路面鋪裝完畢,施工方進行建筑垃圾和衛生清潔,小區的“整容手術”就完畢了,預計在本月底就可以實現交付使用。
居民很鬧心,迫切期待改變
日新小區建成於1994年,近年來,基礎設施老化破損嚴重,物業公司管理服務長期缺位,還存在樓頂防水老化、道路破損嚴重、環境臟亂差等問題,社區居民對進行小區改造的意願特別強烈。
“這個小區是昆明市建得最早的小區之一,當時住的人也非常多,在剛建成的十來年,在整個昆明市屬於比較有品質的小區房,后來因為環境和物業的問題,不少人搬走了。”在業主黃子建的記憶裡,隨著小區的老化及管理措施的缺位,小區的品質降低了不少。
“這個小區沒有改造之前很臟很亂,地面上到處是坑坑窪窪的,晚上走路不小心會絆倒﹔小區裡私搭亂建也比較嚴重,有的綠化帶被變成了自家的‘菜園子’,甚至有人直接佔用小區通道建起了房子……”今年80歲的業主劉明芳在日新小區住了20年了,說起小區改造之前的樣子,他最不滿意的就是小區的環境。
工作人員在美化小區。(郭武輝 攝)
居民“點菜”多方下單改造
2020年9月22日,日新小區老舊小區提升改造項目正式啟動,項目涉及兩個片區,改造項目包括屋頂防水,雨污水分流,排水管(溝)清淤、疏通、修復、部分新建,小區內部道路修復,小區綠化景觀提升,空間布局調整等。
在具體實施過程中,官渡區住建局、關上街道、巫家壩社區、施工方及新入駐的物業公司抱團組成服務團,把“改什麼、怎麼改”的主動權交給居民,由居民來“點單”,既增強了改造的針對性,又提升了居民的滿意度。
這個小區是官渡區最大的老舊小區之一,有1700多戶住戶,車輛也特別多,如此多的車輛全部都要清理出去為施工騰挪空間是個大難題。“社區積極協調和聯動了多個部門,為這些車輛找到了臨時停車的場所﹔小區有26個院落,每個院落的訴求和每位居民的心聲都不一樣,為了拆除臨危建筑和門衛房,社區開了近20場庭院會,幾乎是每天晚上都召集居民開會,聽民意解民憂,求同存異,最終征得了大部分居民的同意和支持﹔小區裡私搭亂建的違章建筑和門衛房都要拆除,剛開始還是有一部分反對的聲音,社區也是上門做了很多工作。”關上街道巫家壩社區副主任李世軍介紹,在整個改造的過程中,多方一起克服了三大難題。
改造即將完工,環境好了房價都漲了
日新小區改造項目涉及兩個片區,65棟建筑,總建筑面積超過16萬平方米,共涉及1725戶,26個院落,5175人,改造項目預計總投資5760萬元。
“這次改造我們最滿意的就是車位增多了,綠化和公共區域也增加了,以后業主的車有地方停了,出門也有了活動區域。”在小區住了20年的業主張奶奶說道,自己非常期待盡快完工。
“現在走進小區裡,完全就不像是老舊小區,環境好太多了。我這幾天閑著沒事,就去房屋中介問了一下房價,他們告訴我小區的房價都開始上漲了,等到改造完可能還會有一定幅度上漲。”說起小區改造后的變化,業主劉明芳一臉的笑容。
“這次改造我們對整個空間規劃進行了重新調整,屋頂的防水全都重新做了一遍,對一些老化的管道進行了一些更換,打通了很多閉合空間,可以說是打通了‘生命的通道’,現在消防車和救護車進入到每一個樓院都沒有問題。車位和綠化面積都比原來增加了,小區中間的小花園面積變大了,也變得更漂亮了。”官渡區住房和城鄉建設局的馬悅介紹,目前隻剩下部分收尾工作,整個工程將在本月底前完工。(郭武輝 官渡區融媒體中心供稿)
飛向藍天的“卓瑪”(身邊的小康故事) “卓瑪,飛機能飛多高啊?”“卓瑪你去過哪些城市了?”……每次回家,格茸卓瑪仿佛是村裡的“明星”。 格茸卓瑪的家鄉在雲南省迪慶藏族自治州香格裡拉市小中甸鎮團結村。這個很多人沒有坐過飛機的村子,卻走出了一位在飛機上工作的女孩。 作為東航…【詳細】
雲南新增19例境外輸入確診病例 人民網昆明7月27日電 (符皓)據雲南省衛生健康委員會通報,7月26日0時至24時,雲南無新增本土新冠肺炎確診病例和無症狀感染者。新增境外輸入確診病例19例、無症狀感染者3例。確診病例治愈出院2例(境外輸入),無症狀感染者解除隔離醫學觀察2…【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