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溪峨山迭所村:牛蛙養殖拓寬群眾致富路

2020年11月19日16:56  來源:玉溪日報
 
原標題:迭所村:牛蛙養殖拓寬群眾致富路

“今年8月開始往昆明銷售牛蛙,預計整個銷售期能產出牛蛙40至50噸,如果按每噸20萬元的收益估算,預計收入可達900萬元,明年能回本。”在新榮水產養殖公司基地,合伙人方繼光按著計算器,算起了這樣一筆賬。

該基地位於峨山縣大龍潭鄉迭所村委會大塔克沖,是2019年迭所村扶貧聯系單位市總工會引進的項目,目前一期場地面積達100余畝,實現了牛蛙養殖規模化、生態化。

2019年,方繼光通過查閱資料、實地參觀、市場調查、親自試吃等,對食用牛蛙是否安全、發展養殖是否有前景等問題進行了探索。通過學習,方繼光了解到,牛蛙養殖環境要求高、生長快、產量可觀,是各地食用蛙中的主要養殖種類。在對市場的分析研判中,方繼光發現餐飲業中的美蛙魚頭、美蛙火鍋、石鍋牛蛙等店鋪對牛蛙的需求量很大,近年來這種類型的美食深受廣大消費者喜愛。掌握了這些信息,方繼光信心滿滿地將迭所村委會大塔克沖山間臨水的土地進行了流轉,開始養起了牛蛙。

“這個位置的海拔、氣候、水質等自然條件適合牛蛙養殖。”方繼光介紹,“我和合伙人以每畝1100元的價格將該村土地分批流轉過來,進行了土地平整、蛙池建蓋、排水處理等基礎設施建設,現已完成101畝基地建設,投產41畝,今年4月從福建空運了第一批蛙苗過來,開始嘗試養殖。”

走近蛙池,1米多深的標准化蛙池內,一隻隻不同成長期的牛蛙按照個頭大小有序停留於各個漂浮板上﹔在“嘩嘩”的流水聲中,牛蛙成群結隊蹦跳著。“牛蛙的整個生長周期,按照大小逐漸分流到新的蛙池進行養殖,食物、食量都進行嚴格把關控制。目前,整個基地蛙群長勢良好。”正在給蛙池消毒、做殺菌處理的技術人員楊龍飛告訴記者。

據了解,基地有20余名迭所村民在此務工,其中建檔立卡戶4人,每人每天可以獲得至少80元的勞務收益。另外,在方繼光等人的帶動下,已經有10余戶養殖戶參與進來學習養殖方法。隨著新平、紅河等外地養殖戶的陸續加入,方繼光摸索出了“公司+養殖戶+農戶”的運營模式。

“我們養殖戶養出來的牛蛙,由公司通過線上線下銷往昆明,從飼料、養殖技術、銷路等實現一條龍服務,讓大家都走上致富路。”迭所村委會養殖戶方春德說。

看到整個市場供不應求,方繼光與合伙人再次流轉了100余畝土地,准備擴大養殖規模。如今,二期工程正在建設中,整個基地面積達到了200余畝。“如果全部蛙池都養起來,產量可達1000余噸。”方繼光信心滿滿地說,接下來還計劃成立合作社,帶動周邊村民一同養殖、一同致富。(沈杰)

(責編:木勝玉、朱紅霞)

推薦閱讀

飛向藍天的“卓瑪”(身邊的小康故事)  “卓瑪,飛機能飛多高啊?”“卓瑪你去過哪些城市了?”……每次回家,格茸卓瑪仿佛是村裡的“明星”。 格茸卓瑪的家鄉在雲南省迪慶藏族自治州香格裡拉市小中甸鎮團結村。這個很多人沒有坐過飛機的村子,卻走出了一位在飛機上工作的女孩。 作為東航…【詳細】

要聞

雲南新增19例境外輸入確診病例  人民網昆明7月27日電 (符皓)據雲南省衛生健康委員會通報,7月26日0時至24時,雲南無新增本土新冠肺炎確診病例和無症狀感染者。新增境外輸入確診病例19例、無症狀感染者3例。確診病例治愈出院2例(境外輸入),無症狀感染者解除隔離醫學觀察2…【詳細】

要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