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再忠 攝
古人雲:“有水則城興,無水則城亡”。城市大多因水而建,“水”不僅能美化城市,更能為城市增添一絲文化氣息。近年來,昌寧縣大力發展水建設,引入水利、水生態、水景觀“三位一體”的設計理念,建成以7.5公裡右甸河為軸,城北、城中、城南3個公園為節點的城市生態廊道和景觀體系,在做活一篇“水文章”上大處落墨,為昌寧美麗縣城的建設增資添彩。
落下第一筆
生態工業共治理
成群結隊的白鷺停歇在田園中,野鴨自由地在湖中嬉戲,漫步在昌寧縣水生態環境治理示范園中隨處可見大片的馬鞭草、狼尾草、黃菖蒲等植物,讓身處其中的人身心也自然輕鬆了起來。踏上雲橋,遠看群山疊翠、小城恬靜,徐霞客筆下的“邊疆之雄城”盡收眼底,遠方的山近處的城構成了一幅山水田園城市的美麗畫卷。
昌寧縣以“水利+水生態+水景觀”的設計理念建成佔地1500畝的水生態環境治理示范園,由濱湖濕地游覽區、生態濕地淨化區、觀光農業體驗區、傳統農業體驗區4個區域組成,整個水生態環境治理示范園以“飄逸的雲”為主題,建設了雲亭、雲橋、雲塔等建筑,如漂浮在昌寧廣袤田野上的雲朵,讓游客能夠欣賞到“既看流水又看雲” 的別樣風光。
“水生態環境治理示范園除了給當地居民提供一處可游玩之地外,它更大的作用是一個自然生態的污水處理系統。”昌寧縣委宣傳部的禹曉寧向記者介紹。水生態環境治理示范園是利用土壤、人工介質、植物、微生物的物理、化學、生物三重作用,對污水和污泥在濕地經過沉澱、吸附、滯留及水生各類動植物對養分的吸收等生態處理后,完成對污水的處理。在促進廢水中污染物質良性循環的前提下,充分發揮資源的生產潛力,防止環境的再污染,從而獲得污水處理與資源化的最佳效益。
自水生態環境治理示范園建成以來,污水處理能力為每天3萬噸。通過三級淨化后,水質能達到地表水二類A級標准,使右甸河上游和團結河、清真河以及勐廷、新華等6個村(社區)118個村民小組,2.6萬人生產生活污水處理問題得以解決,實現了右甸河“汛期分洪、旱季補水”的功效,有效解決了下游1.2萬畝基本農田灌溉和城市景觀用水問題。
針對污水處理問題,昌寧縣多管齊下,不僅從生態治理出發,更加入了工業治理,成立了城市生活污水處理廠,進一步完善了昌寧的水生態治理系統。
昌寧縣城市生活污水處理廠位於田園鎮龍泉社區七甲村民小組,佔地23畝,是一座園林式的工廠,於2013年11月通過雲南省環境保護廳環評驗收並正式運行,是全省首家採用DAT-IAT工藝的污水處理場,出廠水質達到國家一級B標排放標准。投入運行至今,累計處理污水2700萬噸,處理率達89.7%。
水生態環境治理示范園和城市生活污水處理廠的建立,讓生態治理和工業治理有效結合,進一步提升了右甸河水質,改善了居民的環境和城市市容,提升了城市品位,將城市與生態、城市與農業、城市與旅游完美融合,為創建田園城市、美麗縣城建設起到了重要作用。
重墨添色彩
公園城市一體化
美麗縣城建設是一場關於美麗的實踐,在昌寧則更為生動。為了做好做活“水文章”,更好鞏固美麗縣城建設成果,昌寧縣打造了茶韻公園和星河田野公園,與水生態處理示范園成為了三園聯創的右甸河田園生態旅游區,被評為國家4A級景區和省級旅游度假區。
好山好水出好茶,上山上水出上品。昌寧晨霧暮靄的獨特宜茶氣候,為昌寧茶葉造就了得天獨厚的生長環境,同時為昌寧的茶文化打下了深厚的歷史底蘊。抓住此優勢,昌寧以“水”為基礎,以“茶”為魂,打造了茶韻公園。
茶韻公園位於昌寧縣田園城市中心,佔地約300畝,是昌寧縣城打造“一軸·三脈·多核心”的城市生態景觀的核心區域,也是展現昌寧“山、水、泉、田、城、茶”中茶文化元素的重要區域。公園分為兩湖十園九亭。“一園一世界,一亭一洞天。”不同的亭園有著不同的茶文化主題,身入公園的游客不僅能欣賞到美景,還能了解昌寧的茶文化歷史。兩湖為靜怡湖和靜茗湖,目前兩湖部分水源正是來自水生態公園淨化處理過的污水,水質純淨、水色清澈。湖邊漫步,亭中歇息,長廊中一群老人唱著戲跳著舞,茶韻公園不僅將“水”的美烙進城市裡,更是裝入了居民的心中。
在茶韻公園的南側就是三園聯創的第三園——星河田野公園。北斗七星和星宿文化是星河田野景區的打造主旨。將右甸河的水部分引入到公園中,並依據北斗七星方位形狀修建河道,彎彎曲曲地環繞在田野之間。進入公園的游客可以坐小船順流而下,亦可乘坐游覽車、步行等方式飽覽沿途風光。河流兩岸的景觀隨著河段的不同和四季變化,呈現出晨起白鷺蹁躚田園靜謐的沁脾清新、晚歸星河婆娑亭橋搖曳的無限風情。
“昌寧隻有一個公園,這個公園就叫昌寧”。目前,昌寧縣按照“城市公園化、公園城市化”的要求,依托現有山水脈絡等獨特風光,已建成11個城市公園,新增公園綠地面積28萬平方米,實現了“300米見綠、500米見園”的目標,完善了縣城基本功能、提升了公共服務質量、改善了人居環境、提升了城市風貌,帶動了縣域經濟持續健康發展,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全面增強。(楊 茜)
飛向藍天的“卓瑪”(身邊的小康故事) “卓瑪,飛機能飛多高啊?”“卓瑪你去過哪些城市了?”……每次回家,格茸卓瑪仿佛是村裡的“明星”。 格茸卓瑪的家鄉在雲南省迪慶藏族自治州香格裡拉市小中甸鎮團結村。這個很多人沒有坐過飛機的村子,卻走出了一位在飛機上工作的女孩。 作為東航…【詳細】
雲南新增19例境外輸入確診病例 人民網昆明7月27日電 (符皓)據雲南省衛生健康委員會通報,7月26日0時至24時,雲南無新增本土新冠肺炎確診病例和無症狀感染者。新增境外輸入確診病例19例、無症狀感染者3例。確診病例治愈出院2例(境外輸入),無症狀感染者解除隔離醫學觀察2…【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