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掌村:產業興旺 日子紅火

2020年09月24日16:41  來源:保山日報
 
原標題:徐掌村:產業興旺 日子紅火

“感謝宣講團為我們帶來了一場實用的宣講,這些培訓對我們非常有用!”9月21日,“聽黨話、感黨恩、跟黨走”宣講活動保山宣講團走進隆陽區瓦房鄉徐掌村,從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鄉村振興、產業發展、實用技能培訓和人居環境提升等方面進行了宣講,徐掌村村主任茶樓生感激地說。

徐掌村,一個位於瓦房鄉西南部的偏遠山村,轄2個自然村、6個村民小組,有314戶1402人,其中有建檔立卡貧困戶236戶1079人,海拔1900米,是一個典型的高寒山區貧困彝族白族聚居村。

自從脫貧攻堅戰打響以來,徐掌村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入村道路、串戶路變成了水泥路,易地扶貧搬遷工作如火如荼開展,扶貧車間建在了家門口,產業發展豐富多樣,標准化學校寬敞明亮,戶戶喝上了自來水,家家通上了電。

近年來,徐掌村蠶桑產業發展良好,短短幾年就迅速成了支柱產業。蠶桑產業發展迅速的背后,除了適宜的地理和氣候條件,受益於滬滇扶貧協作項目的實施。全村共計發苗面積2151畝,實有桑園面積1583畝。全村有種桑自然村2個,種桑戶113戶,其中建檔立卡貧困戶種桑93戶。

“在黨委政府和各級各部門的關心幫助下,今年我們村脫貧了。”茶樓生高興地告訴記者:“還有一個好消息,我們爭取到了20頭能繁母牛項目,村民自籌資金1萬元、政府補貼4000元發展肉牛養殖。”

茶樓生介紹,徐掌村去年種植果桑200畝,今年就有了收益。果桑加工廠投入使用后,果桑效益將會更加明顯。目前正在開展“廁所革命”,目的是提升人居環境。錢袋子“鼓”起來了,人居環境也越來越宜居,村民有了更多的獲得感和幸福感。

“我家養了20張蠶,每年的收入都到4萬塊以上,家裡房子蓋好了,小汽車也買了,感謝共產黨,讓我們過上了以前想都不敢想的好日子!”前來聽宣講的村民李有茶說。

“30畝蠶桑,收入才2.5萬元?”記者生怕自己聽錯了,反復詢問村民楊翠芳。楊大姐說,因土地貧瘠,又缺管理技術,桑葉長勢不好,隻能養15張蠶。在聽了蠶桑種植技術培訓后,楊大姐頗有信心地告訴記者:“今天的培訓我收獲很多,學會了如何施肥,如何把桑樹種得更好,還學會了果桑不同季節的管理技術,明年有指望了,收入肯定翻番!”

“管理好了,每畝果桑能為村民多增加3000元左右的收入。”雲南林玉航宇公司負責人楊鈞林介紹,村民種植果桑,不但能養蠶,採摘的桑葉、桑葚交售果桑加工廠,還能增加一份額外的收入。(蔣建國)

(責編:木勝玉、朱紅霞)

推薦閱讀

飛向藍天的“卓瑪”(身邊的小康故事)  “卓瑪,飛機能飛多高啊?”“卓瑪你去過哪些城市了?”……每次回家,格茸卓瑪仿佛是村裡的“明星”。 格茸卓瑪的家鄉在雲南省迪慶藏族自治州香格裡拉市小中甸鎮團結村。這個很多人沒有坐過飛機的村子,卻走出了一位在飛機上工作的女孩。 作為東航…【詳細】

要聞

雲南新增19例境外輸入確診病例  人民網昆明7月27日電 (符皓)據雲南省衛生健康委員會通報,7月26日0時至24時,雲南無新增本土新冠肺炎確診病例和無症狀感染者。新增境外輸入確診病例19例、無症狀感染者3例。確診病例治愈出院2例(境外輸入),無症狀感染者解除隔離醫學觀察2…【詳細】

要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