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全民健康,就沒有全面小康”

玉溪市峨山縣愛國衛生專項行動工作紀實

2020年09月08日16:58  來源:玉溪日報
 
原標題:“沒有全民健康,就沒有全面小康”

干淨整潔的街道,讓人心情愉悅。

開欄語:疫情防控人人有責,愛國衛生人人受益。為深入宣傳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於開展新時代愛國衛生運動的重要指示精神,動員各族群眾廣泛參與愛國衛生運動,全面改善城鄉人居環境,推動新時代愛國衛生運動和常態化疫情防控不斷取得新成效,更好地保障人民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根據《雲南省推進愛國衛生“7個專項行動”方案》,即日起本報開設《推進愛國衛生“7個專項行動”進行時》專欄,對我市推進專項行動工作動態、進展成效、經驗做法和提倡文明健康、綠色環保生活方式的舉措與成效進行及時報道,宣傳樣板,樹立典型,充分調動社會各方的積極性,把每個人、每個家庭、每個單位都融入進來,一起成為愛國衛生運動的倡導者、參與者、實踐者,全面提升文明素養,培養健康生活方式。

“井然有序、環境清幽,峨山是座市井文化濃郁的小城。”“干淨如洗的街道,便捷自在的生活,這裡清淨舒適……”自全省啟動愛國衛生“7個專項行動”以來,峨山縣以改善和提升城鄉人居環境、增強衛生意識為突破口,破解群眾聚焦的難點、堵點,全面推進愛國衛生運動,讓峨山逐漸成為游客口中的舒適小城。

那麼峨山縣在城市建設中究竟存在什麼樣的難點、堵點,又是如何去破解的呢?記者針對這個問題進行了採訪。

突破難點、堵點

專項行動出亮點

據峨山縣愛衛會專職副主任施婉婷介紹,在日常工作中,峨山縣通過民意調查、設立投訴電話等方式,全面征集市民意見建議。

自今年7月全省愛國衛生專項行動正式啟動以來,峨山縣聚焦群眾反映強烈的“老舊小區、背街小巷、城郊接合部環境衛生臟、亂、差”投訴,並針對該難點、堵點問題,以改善和提升城鄉人居環境、增強衛生意識為突破口,以“清垃圾、掃廁所、勤洗手、淨餐館、常消毒、管集市、眾參與”愛國衛生專項行動為契機,全面推進愛國衛生運動。

中元節后一天早上7:30,猊江、練江兩岸環境衛生整治的畫面吸引了記者。雙江街道工作人員江洪告訴記者,頭天晚上巡視時,看到很多人在江兩岸燒祭拜用品,就通知負責該片區的同事,一早在這裡集中進行整治。

據了解,雙江街道轄區有16個村(社區)130個村(居)民小組,為推動愛國衛生運動和疫情防控常態化工作不斷取得新成效,雙江街道成立以街道黨政負責人為組長的工作領導小組,全面統籌安排轄區愛國衛生運動相關工作。在制定印發《雙江街道2020年愛國衛生運動實施方案》,細化落實工作職責,把愛國衛生工作各項任務落到實處的同時,將愛國衛生與疫情防控、部門工作和網格化管理緊密結合,動員雙江街道200余名干部職工,運用新聞宣傳、社會宣傳、網絡宣傳“三宣聯動”的方式,採取電視、廣播、微信、電子屏、條幅、標語等多種手段,向市民傳達學習愛國衛生運動精神,教育引導公眾樹立“每個人是自己健康第一責任人”的理念。在街道轄區各共建單位干部職工以及16個村(社區)的黨員干部、物管人員、志願者和群眾共計10000多人積極響應參與下,對轄區背街小巷、綠化帶、無人管理路段等衛生死角進行全面清掃、消殺。

小街街道由義社區積極開展“逢6”環境衛生清理、“垃圾不落地”等工作,在社區內形成了人人動手、戶戶參與,自覺維護房前屋后衛生的習慣,一股愛國衛生的比、學、趕、超熱潮在社區內興起。

在各鄉(鎮、街道)的村落裡,環衛車經過的地方,熟悉的音樂響起,村民們便會自覺地在家門口等候,將早已分類打包好的垃圾裝上車。

建立舉報曝光平台,壓實路長、河長、山林長、街長、網格長責任,緊盯衛生死角和盲區,堅持“每天一清掃、每周一行動、每月一整治”。探索“兩桶一筐”垃圾分類法以及聯戶包段、聯戶清掃、聯戶保潔、垃圾集中清運“三聯一集中”衛生保潔制和“一天1角錢”保潔收費制,推廣餐廚垃圾市場化單獨收運等經驗的運用,為專項行動順利開展提供了保障。

行動中,峨山縣累計出動車輛830輛次,清理垃圾1.23萬噸,做到裸露垃圾全消除。在全縣20余萬人次的共同參與下,縣城及周邊村庄生活垃圾做到減量化、無害化處理,實現城鄉一體化,群眾反映強烈的難點、堵點成為亮點,市民的健康文明意識逐漸增強。

抓落實、重引導

衛生保潔精細化

跟隨早起散步、鍛煉的人群,環城一圈,記者發現綠樹成蔭的江畔,每隔一段路就能看到風格獨特的公共廁所、公用洗手台。洗手台上洗手液、擦手紙等配置齊全,正確洗手示意圖、“節約用水”等宣傳內容對市民的行為作出溫馨提示。

走進峨山縣住建局,記者了解到,峨山縣按照“城鄉公廁抓提升、旅游廁所抓精品、農村戶廁抓普及、單位廁所抓細節”的思路,新建和改造城市公廁28座,每平方公裡達到7座,其中智慧化廁所4座﹔新建和改造旅游廁所30座、集鎮公廁32座、行政村公廁37座,改造農村戶廁10738座。

結合疫情防控工作,峨山縣加大宣傳力度,引導群眾養成良好衛生習慣,讓大家“想洗手”﹔通過推行政府建一批、單位建一批、社會建一批“三個一批”模式,在城鎮和鄉村人員密集場所新建公共洗手台340個,改造單位內部洗手台1368個,讓群眾“能洗手”﹔以干部帶動、醫生培訓、志願者示范、中小學生“小手拉大手”等多方力量,對群眾洗手習慣形成帶動作用,讓群眾“洗好手”。

另外,為實現全民管理好洗手台,峨山縣還建立了洗手台由單位、業主、群眾和市場化管理的“四管”體系,實現共建共享共管。

正在洗手的市民何鑫反饋,發現近期在縣城公園、廣場、學校、醫院等人員密集的地方都建起了公共洗手台,城區公共衛生間的洗手台、水龍頭也進行了改造,還增配了洗手液、烘干機和紙盒等。

走進改造完畢的練江南苑小區公廁,淡淡的香味兒扑鼻而來,小區保潔員正忙於廁所日常保潔。記者打開懸挂於牆上的公共廁所消毒記錄表、巡查記錄表、保潔記錄表,幾月幾日、採用什麼消毒方式等信息記錄得清清楚楚。

一群老人聚集在小區亭子裡打牌、聊天。帶娃的老人柏翠英告訴記者,這片小區的環境經過改造升級后變美了,洗手台、公共廁所這些設施建成后,來這裡遛娃很方便,不僅有廁所,還能洗手,免費洗手液、擦手紙的提供,可以把娃娃領得干干淨淨,病都少了。據柏翠英回憶,以前這裡沒有物業,沒有管理,小區裡雜草叢生,煙頭、糞便等垃圾隨處可見,不喜歡帶孩子來這裡玩。她說:“遇上孩子要上廁所,情急之下隻能就地解決。”

“沒有全民健康,就沒有全面小康。”施婉婷認為,通過愛國衛生專項行動,使峨山環境衛生保潔工作從制度化、規范化、常態化向精細化邁進。“清垃圾、掃廁所、勤洗手、淨餐館、常消毒、管集市、眾參與”愛國衛生專項行動開啟了峨山市民的健康新生活,讓環境衛生治理向社會健康管理轉變,為鞏固疫情防控成果、維護市民健康提供了有力保障。(記者 沈杰 熊長青 實習生 鄧藝博 文/圖)

(責編:木勝玉、徐前)

推薦閱讀

飛向藍天的“卓瑪”(身邊的小康故事)  “卓瑪,飛機能飛多高啊?”“卓瑪你去過哪些城市了?”……每次回家,格茸卓瑪仿佛是村裡的“明星”。 格茸卓瑪的家鄉在雲南省迪慶藏族自治州香格裡拉市小中甸鎮團結村。這個很多人沒有坐過飛機的村子,卻走出了一位在飛機上工作的女孩。 作為東航…【詳細】

要聞

雲南新增19例境外輸入確診病例  人民網昆明7月27日電 (符皓)據雲南省衛生健康委員會通報,7月26日0時至24時,雲南無新增本土新冠肺炎確診病例和無症狀感染者。新增境外輸入確診病例19例、無症狀感染者3例。確診病例治愈出院2例(境外輸入),無症狀感染者解除隔離醫學觀察2…【詳細】

要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