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圖
黃草嶺鄉位於雲南省紅河州元陽縣南部,全鄉國土面積229.6平方公裡,轄12個村委會、常住人口38700人,哈尼族、彝族佔全鄉總人口的99.6%,是典型的集邊疆、民族、貧困為一體的鄉鎮。近年來,黃草嶺派出所依靠群眾、發動群眾,以“楓橋式公安派出所”創建為主線,通過“匯聚黨建三個力、構建治安四張網、服務群眾三個站”(343工作法)舉措,形成了“黨建作引領、平安不發案、服務零距離”基層治理新模式。2019年,該派出所獲元陽縣公安局綜合考核二等獎﹔榮立集體三等功1次、集體嘉獎2次。
供圖
匯聚黨建“三個力”解民憂暖民心
黃草嶺派出所堅持從基層組織、基礎隊伍、基本制度抓起,保証黨的組織和黨的工作全覆蓋,通過匯聚“黨建三個力”(組織力、創新力、影響力),實現黨建工作和基層治理工作全面對接。派出所的黨員民警兼任轄區12個村黨支部副書記,深入轄區開展“社區幫教”“法律脫貧”“公益捐贈”等特色主題黨日活動。
“我的理想是長大以后,能像叔叔們一樣幫助小朋友完成心願。”依東小學二年級的小學生陳芬說出了自己的理想。2014年,派出所民警在日常安全檢查中發現依東小學年久失修,破舊不堪,學校的學生留守兒童超過半數,大多數學生家庭都是建檔立卡戶。派出所民警看到小朋友在如此艱苦的環境下艱苦學習,便在網上發起籌資倡議,籌集到捐款16余萬元重新建蓋依東小學教學樓。依東小學從原來條件最差的小學,一下子變成了全鄉村委會中最好的小學。
2013年以來,黃草嶺派出所共為全鄉各所小學募集到物品和資金約80余萬元。黃草嶺派出所踏實做好群眾身邊的每一件小事,他們把工作做到了群眾的心坎裡,群眾稱他們是“自家人”的派出所。
供圖
構建治安“四張網”保平安促穩定
黃草嶺派出所堅持“以防為主、以打為輔”,構建“治安四張網”(“治安聯防網、矛盾聯調網、鄉村信息網、村民自治網”),切實提升鄉村防控力,實現了社會大局平安穩定。
今年年初,家住南林村委會普白村的錢某和鄰居刀某因祖墳墳地問題引發糾紛,兩家互不相讓,矛盾糾紛一步步升級。錢某打電話向黃草嶺派出所求助。民警趕到現場時,雙方已經吵得不可開交。出警民警大聲喊道:“一個一個說,我幫你們處理。”村民們聽到民警的聲音后,聲音漸漸小了下來。
民警了解情況后得知,兩家人因為祖墳墳地爭議已經有十多年了,村委會多次調解都沒有妥善處理。民警一邊收集相關証據材料,一邊耐心聆聽雙方訴求,在民警苦口婆心的勸解下,雙方最終達成協議。
群眾對黃草嶺派出所的信任,源於派出所民警、輔警心裡裝著群眾。
供圖
服務群眾“三個站”便民更利民
黃草嶺派出所通過設置“三個服務站”(起點站、中轉站、終點站),開展窗口人員素質能力提升培訓、搭建微信群和QQ群答疑、“雙語”服務、上門服務、延時服務等措施,實現了群眾辦事“有門道、不繞道、喜樂道”。近兩年來,派出所為轄區群眾解決無戶口、無身份証問題146件,延時辦理各項業務130余件,辦理身份証567張,及時為困難群眾解決實際問題,將便民、利民、為民的服務措施落到實處。
河順村委會普朵村村民普某,因患精神疾病不能到派出所採集身份信息,身份証無法正常使用導致其至今沒能享受國家有關扶貧政策。派出所民警在轄區走訪入戶調查了解到這一情況后,決定上門為普某辦理二代証。一開始普某極不配合採集人像,刻意躲避照相機,民警耐心地用哈尼族語言與其交談,最終成功採集照片。
2017年以來,黃草嶺派出所圍繞治安防范、巡邏防控、矛盾糾紛調解、人口管理、預警防范5項內容,在全鄉組織開展“無案村委會”創建活動,先后命名了河堤村委會、龍塘村委會兩個近20年未發生刑事案件的“無案村委會”。近6年來,黃草嶺鄉實現了命案零發案、“民轉刑”零發生、矛盾糾紛零上交、越級上訪零發生、服務群眾零投訴,基層治理體系健全完善,治理能力不斷增強,群眾的幸福感和滿意度明顯提升。
“意莫高於愛民,行莫厚於樂民。”這也許是對黃草嶺派出所工作最好的詮釋與注腳。(袁瑩)
飛向藍天的“卓瑪”(身邊的小康故事) “卓瑪,飛機能飛多高啊?”“卓瑪你去過哪些城市了?”……每次回家,格茸卓瑪仿佛是村裡的“明星”。 格茸卓瑪的家鄉在雲南省迪慶藏族自治州香格裡拉市小中甸鎮團結村。這個很多人沒有坐過飛機的村子,卻走出了一位在飛機上工作的女孩。 作為東航…【詳細】
雲南新增19例境外輸入確診病例 人民網昆明7月27日電 (符皓)據雲南省衛生健康委員會通報,7月26日0時至24時,雲南無新增本土新冠肺炎確診病例和無症狀感染者。新增境外輸入確診病例19例、無症狀感染者3例。確診病例治愈出院2例(境外輸入),無症狀感染者解除隔離醫學觀察2…【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