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溪市峨山縣岔河鄉河外村發揮黨組織戰斗堡壘作用和黨員先鋒模范作用,不斷夯實產業基礎、推動鄉風文明建設、激活村民自治、建設宜居環境,凝聚起鄉村振興力量。目前,河外村建檔立卡貧困戶全面脫貧,走上了鄉村振興之路。
產業振興 走出致富路
河外村轄龍得、路口、河外、鵬展、鳳窩、沿河、進寶、嘉禾8個村民小組,全村共426戶1500多人,其中建檔立卡戶22戶74人,村民以種養業和外出務工為主。
河外村水資源豐富、土壤肥沃,村“兩委”鼓勵村民通過土地流轉,成立合作社發展規模化產業。2014年,村黨總支牽頭成立了玉溪市嘉禾水稻種植專業合作社,引導村民因地制宜發展綠色水稻種植,並打造了“禾外香”品牌。2019年,按照每年每畝500元至1600元不等的價格,全村共流轉土地1306畝。其中:嘉禾組流轉30畝種植小棗﹔河外組流轉548畝種植翰林橘、枇杷,流轉109畝作為蔬菜種植基地﹔鵬展組流轉279畝種植花卉、水果﹔路口組流轉340畝種植枇杷、油桃。全村目前有3家帶動能力強的企業、合作社,玉溪市嘉禾水稻種植專業合作社帶動320戶農戶種植有機大米,其中建檔立卡戶22戶73人。
“在盤活土地資源的同時,村民務工也增加了收入。將建檔立卡貧困戶納入嘉禾水稻種植專業合作社,使他們的經濟收入上了一個新台階。”河外村黨總支書記王雲娟說。
鵬展組家庭農場項目負責人史蘭翠說,養殖場自2019年開始飼養生豬,目前1000余頭生豬長勢良好。該項目屬於“四位一體”建設項目,由河外村黨總支牽頭協調土地和養殖小區場房建設,採取“黨組織+基地+公司”的經營模式。養殖場就近招聘農村勞動力,優先建檔立卡戶務工。
強基固本 提升幸福感
王雲娟感慨:“基礎設施能讓百姓感受到實實在在的幸福,而這一切的關鍵在於黨建引領。”
在黨建引領下,河外村實現了特色文化上牆、民族節日上心、鄉風文明上“牌”。黨員帶頭、群眾參與的自治模式,既全面提升了黨員干部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協調利益關系、處理基層事務、化解矛盾糾紛的能力和水平,又發揮群眾自治優勢,形成“民事民議、民事民辦、民事民管”的自治格局。通過實施民事房、觀景台、停車場、垃圾池、污水處理池、節能路燈等基礎設施新建、改造和維護,改擴建進村道路,做好“兩違”拆除等工作,如今的河外村,百姓安居樂業,一派祥和景象。(沈杰)
飛向藍天的“卓瑪”(身邊的小康故事) “卓瑪,飛機能飛多高啊?”“卓瑪你去過哪些城市了?”……每次回家,格茸卓瑪仿佛是村裡的“明星”。 格茸卓瑪的家鄉在雲南省迪慶藏族自治州香格裡拉市小中甸鎮團結村。這個很多人沒有坐過飛機的村子,卻走出了一位在飛機上工作的女孩。 作為東航…【詳細】
雲南新增19例境外輸入確診病例 人民網昆明7月27日電 (符皓)據雲南省衛生健康委員會通報,7月26日0時至24時,雲南無新增本土新冠肺炎確診病例和無症狀感染者。新增境外輸入確診病例19例、無症狀感染者3例。確診病例治愈出院2例(境外輸入),無症狀感染者解除隔離醫學觀察2…【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