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良棚鄉正在建設中的村組文化廣場
土石道變成了水泥路,土坯房換成了磚混樓。栽煙種菜、養雞育豬,特色產業鼓腰包。人畜分離、雨污分流,環境整治美家園。新建的祭龍台,讓傳統文化薪火相傳﹔新修的文化廣場,讓彝家歌舞更歡騰。打贏脫貧攻堅戰,振興鄉村奔小康,讓群山環抱的婀娜村變得更加婀娜多姿。
婀娜村的蝶變,是五年來峨山縣富良棚鄉實施基層黨建和扶貧開發“雙推進”,堅持黨建引領脫貧攻堅的一個縮影。今天,這個整體貧困鄉已脫貧出列,精准識別的建檔立卡戶和貧困人口全部脫貧摘帽。截至2019年,全鄉農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16537元,比2014年的9131元增81%。隨著鄉村振興戰略的深入推進,富良棚鄉正闊步邁進全面小康。
理清思路 選准路子
“以前因為交通條件差,栽得出拉不出﹔水利條件差,想栽沒水澆﹔市場信息差,怎麼賣不知道。”談及致貧原因,婀娜村委會黨總支書記王加合說,“還有一條是沒有領頭雁做給大家看,帶著大家干。”
距峨山縣城51公裡的富良棚鄉是滇中革命老區、彝族聚居區、邊遠山區和貧困地區。2014年底,全鄉7個村委會中有4個整體貧困行政村,建檔立卡貧困人口949戶3460人,貧困發生率高達37%。隨著脫貧攻堅戰的打響,7個村委會納入整體貧困行政村,戴著“老、少、邊、窮”帽子的富良棚鄉劃入整體貧困鄉。
富良棚鄉黨委書記任燕宏介紹,鄉黨政領導班子分析鄉情時認為,致貧的原因是“貧在峽谷、窮在產業、困在交通、難在缺水、危在民房”,其根本是“弱在基層組織”。隻有加強黨的基層組織建設,才能為實施扶貧開發整鄉推進提供強有力的組織保障。
於是在2014年底,富良棚鄉制定了扶貧開發整鄉推進實施方案和基層黨建整鄉推進三年行動計劃,確立了基層黨建和扶貧開發“雙推進”的總體思路,吹響黨建引領脫貧攻堅戰斗號角。
按此思路,富良棚鄉把黨建與扶貧同規劃、同部署、同落實。聚力體系建設、隊伍建設、陣地建設、服務建設,筑牢戰斗堡壘和著力培育特色產業、強化基礎設施、改善人居環境、提高農民素質、增加群眾收入,堅定地走上脫貧攻堅“雙推進”的發展之路。
鎖定發揮黨組織戰斗堡壘作用,黨員先鋒模范作用,干部表率示范作用,群眾主體參與作用,打造扶貧開發與基層黨建雙推進經驗區、新時期老少邊窮連邊特困山區扶貧攻堅樣板區、民族團結進步示范區、大富塔綠色經濟走廊特色產業核心區和大富塔高山彝族風情體驗旅游中心區。
筑牢堡壘 激發動力
“在人居環境整治中,14名黨員、6名村組干部、2戶鄉干部家庭帶頭拆除影響村容村貌和街道擴改的住房、豬圈、烤房,在群眾中樹立了榜樣。”王加合說,“這就是加強基層黨建,引領脫貧攻堅在我們這裡的具體表現。”
如何把責任層層壓實,富良棚鄉成立“雙推進”項目指揮部和工程建設管理機構,劃定七大項目實施“戰區”,確立班子成員、總支書記、“三委”成員、支部書記、普通黨員五級責任主體,建立自己評、群眾評、組織評和紀檢監督推進“三評一推”制度。構建黨委統一領導,扶貧精准到戶的“雙推進”工作機制。
將黨組織活動場所建設、“強基惠農”股份合作、黨員素質提升工程與扶貧開發項目有機結合,讓基層黨組織和黨員隊伍脫貧攻堅一線得到加強和提升。通過整合資源創新基層黨建模式,推進組織建設、隊伍建設、制度建設、保障建設標准化,做到黨建帶扶貧、扶貧促黨建。
在認真落實“挂包幫、轉走訪”的基礎上,實施鄉、村、組為民服務中心三級聯動全覆蓋,黨員干部隊伍、駐村工作隊伍、挂包幫隊伍形成合力挂聯幫扶。通過健全服務體系,創新服務方式,做到責任有落實,幫扶有承諾,民心有反饋。
著力提升基層黨組織戰斗堡壘作用和黨員先鋒模范作用,帶動群眾積極投身脫貧攻堅戰。“四議兩公開”“一事一議”讓脫貧政策進村入戶,無論是破解發展難、增收難、安居難三大瓶頸,還是在產業選擇、項目規劃、工程服務、實施監督工作中,廣大群眾都積極參與。黨建引領激發脫貧攻堅內生動力,為扶貧開發整鄉推進提供了有力保障。
整鄉推進 脫貧致富
擴改硬化公路179公裡,建成568口小水窖。硬化村庄道路、雨污分流、人畜分離,提升人居環境……說起婀娜村五年脫貧攻堅成果,王加合如數家珍。組建合作社發展山地雞養殖業,流轉土地發展柑橘種植業,引進企業發展生豬養殖業。今年,全村烤煙種植面積930畝,蔬菜種植面積1400畝……
任燕宏介紹,婀娜村強基礎、興產業、美生活,是富良棚鄉實施“兩點串一線、沿線布珍珠、一心展兩翼、四業同推進”扶貧開發整鄉推進戰略布局,抓黨建強保障、調結構興產業、推項目夯基礎、惠民生促和諧,打贏脫貧攻堅戰的具體體現。
自2015年以來,富良棚鄉緊扣實施扶貧開發整鄉推進戰略布局,整合政策資源、土地資源,社會資源,堅持項目引領,聚力精准脫貧。累計投入各類扶貧開發資金2.45億元,實施特色產業發展、基礎設施建設、人居環境改造、農民素質提升、生態環境建設、基層組織建設、集體經濟發展等一系列扶貧開發項目。
鞏固提升烤煙、油菜、畜牧傳統產業,培育發展柑橘、核桃、蔬菜、水果等特色產業,引進企業帶動發展規模化養殖產業。富良棚鄉持續優化農業產業結構,拓寬群眾增收致富渠道。
實施農田水利、道路交通、安全人飲、通信網絡等基礎設施建設,水利化程度大幅提升,實現村村通硬化公路,4G移動通信全覆蓋。山鄉群眾告別了人背馬馱、天旱缺水、下雨成災的日子。
建設塔沖、本扎新村,推進農村人居環境綜合整治,實施抗震安居房和危房改造,推進“點亮彝鄉、綠化村庄、淨化環境、美化生活”工程。人居環境得到明顯改善,山鄉處處舊貌換新顏。
便民養老、科技文化、教育衛生等一批民生項目順利實施。貧困戶參加大病救助、群眾參加醫療保險、“五保戶”統一供養、貧困學生就學資助實現全覆蓋。不斷完善的社會保障體系,讓事關群眾利益的熱點、痛點和難點問題得到逐一破解。
五年來,累計培訓勞動力過萬人次,年均轉移輸出勞動力超過4000人次,農民素質明顯提升,培養新型職業農民步伐不斷加快。
2017年,富良棚鄉出列整體貧困鄉。2019年,建檔立卡戶和貧困人口全部脫貧摘帽。
黨建引領脫貧攻堅,讓富良棚鄉高原特色農業產業得到大提升,基礎設施得到大加強,人民群眾得到大實惠,發展后勁得到大增強。讓富良棚鄉干部作風得到大轉變、干群關系得到大改善、基層政權得到大鞏固。(唐雯霖)
飛向藍天的“卓瑪”(身邊的小康故事) “卓瑪,飛機能飛多高啊?”“卓瑪你去過哪些城市了?”……每次回家,格茸卓瑪仿佛是村裡的“明星”。 格茸卓瑪的家鄉在雲南省迪慶藏族自治州香格裡拉市小中甸鎮團結村。這個很多人沒有坐過飛機的村子,卻走出了一位在飛機上工作的女孩。 作為東航…【詳細】
雲南新增19例境外輸入確診病例 人民網昆明7月27日電 (符皓)據雲南省衛生健康委員會通報,7月26日0時至24時,雲南無新增本土新冠肺炎確診病例和無症狀感染者。新增境外輸入確診病例19例、無症狀感染者3例。確診病例治愈出院2例(境外輸入),無症狀感染者解除隔離醫學觀察2…【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