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山昌寧:守好茶葉“活化石”

2020年07月24日17:06  來源:保山日報
 
原標題:昌寧:守好茶葉“活化石”

保山市昌寧縣是經專家鑒定的“千年茶鄉”,境內古茶樹資源豐富,全縣百年以上古茶樹分布面積3.8萬畝,總數20余萬株,品種有野生型的大理茶種,有栽培型普洱茶種,也有兩者自然雜交后代的過渡類型。近年來,昌寧始終把保護好古茶樹資源作為茶產業發展的一個重點,採取有力措施對古茶樹進行保護。

在保護中,該縣先后於2013年至2015年,對古茶樹資源進行全面調查定位,掌握古茶樹資源的底數,為針對性地進行保護和利用奠定基礎。組建成立了古樹茶保護與開發協會,受政府、業務主管部門委托,開展古樹茶保護、生產、科研和流通服務。各有關鄉鎮、古茶區村、組相繼成立了一批古樹茶專業合作社、古樹茶廠,充分發揮龍頭的作用,通過收購加工的嚴格標准,帶動茶農實實在在地增收致富,加強對古茶樹保護的引導,進一步提升茶農的保護意識。

為確保古茶樹保護和開發有據可循,該縣邀請專家制定了《昌寧古茶樹保護技術規程》,並將古茶樹保護措施納入《村規民約》條款,依靠村民自治對古茶樹資源進行保護管理。發揮企業、民間組織力量,分別對古茶樹實行挂牌保護、認養保護等工作,不斷加強對現有古茶樹資源的多形式保護利用工作。

主管部門和古茶樹保護與開發協會相互配合,每年組織開展古茶樹保護技術培訓,並組織企業、茶農到鳳慶、雙江、瀾滄、勐海等縣區考察學習古茶樹保護經驗。同時,在縣職業技術學校組建成立昌寧縣古茶樹保護與開發培訓基地,對青年學生進行古茶樹保護培訓。

該縣積極爭取項目資金支持,解決保護的資金難題。幾年來,先后爭取到昌寧古茶園生物多樣性保護與可持續利用示范工程項目、中國國際茶文化研究會幫扶西南貧困山區茶農示范項目等項目資金支持,實施了重點古茶樹群落保護示范和搶救性工程。

該縣還把古茶樹資源保護與開發利用作為全域旅游發展重點,將漭水鎮茶山河古茶樹群和黃家寨古茶樹群、溫泉鎮聯席古茶樹群、田園鎮石佛山古茶樹群等有代表性的古茶樹群落納入旅游規劃,作為重點旅游景點打造,修建了一些觀光步道、觀景台和護欄,基礎設施有所改善,探訪旅游者絡繹不絕。(吳再忠)

(責編:木勝玉、徐前)

推薦閱讀

飛向藍天的“卓瑪”(身邊的小康故事)  “卓瑪,飛機能飛多高啊?”“卓瑪你去過哪些城市了?”……每次回家,格茸卓瑪仿佛是村裡的“明星”。 格茸卓瑪的家鄉在雲南省迪慶藏族自治州香格裡拉市小中甸鎮團結村。這個很多人沒有坐過飛機的村子,卻走出了一位在飛機上工作的女孩。 作為東航…【詳細】

要聞

雲南新增19例境外輸入確診病例  人民網昆明7月27日電 (符皓)據雲南省衛生健康委員會通報,7月26日0時至24時,雲南無新增本土新冠肺炎確診病例和無症狀感染者。新增境外輸入確診病例19例、無症狀感染者3例。確診病例治愈出院2例(境外輸入),無症狀感染者解除隔離醫學觀察2…【詳細】

要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