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南曲靖電力工人跋山涉水 隻為山頂5戶人家用電無憂

2020年04月19日10:06  來源:人民網-雲南頻道
 
3個半小時,終於抵達山頂。阮鬆萍攝
3個半小時,終於抵達山頂。阮鬆萍攝

午后的太陽挂得老高,有些耀眼。80歲的胡小三抽著煙,和大哥胡家治在屋檐陰涼處閑坐。雖然才到4月中旬,雲南省曲靖市沾益區大坡鄉妥樂村委會氣溫已達到28攝氏度,但放眼望去,滿目環山青翠。

身子有些乏了。胡小三正想起身,看見遠處兩個藍色身影從牆轉角走來。這行頭胡小三認得,是供電所員工沒錯。走近些,胡小三趕緊招呼開來:“哎呀,文生,是你們啊!”

“是我,是我。”“大爹,我跟所長上山來巡線,看看線路通有沒有隱患,及時清除,才能更好的保障您們5家安全用電。”丁文生說明來意。

“跋山涉水巡視,辛苦你們了!”胡小三看丁文生、周磊滿頭大汗,后背都濕透了。連忙喊他們進屋歇歇。

“也就爬了3個半小時,比起你們以前那些苦日子,爬座山不算什麼!”

說起苦日子,好多往事涌上胡小三心頭。在這山頂,祖輩生活了一百多年,繁衍了五代人,胡小三是第三代。上上世紀末,祖先想開山擴土填飽肚子便搬離了江邊的妥樂四村。

山頂到山腳海拔落差六七百米,但下山到村裡都要腳走一個多小時,架電上山何其難。看著山腳微亮的燈光,一窮二白,家裡隻有幾間土基房,時年46歲的胡小三好生羨慕。

勤勞細作,日子向好。過了四年,兄弟兩家一商量想從山對面、直線距離近些的妥樂村委會雙河村架兩相220伏電來用。到底可不可行?兩家的大兒子胡正清、胡正文請村電管員丁文生來勘查地形。

山頂海拔2060米,山側大多是懸崖,還需跨過30多米寬的牛欄江,難度極大。但初生牛犢不怕虎,23歲的丁文生爽快應允了。丁文生左磨右說,雙河村同意搭接用電。

2000年農網升級改造,當地政府把一些木電杆換成了水泥杆。胡家兄弟的用電專線升級,部分杆體加高,並更換了導線。

用電有保障,“山頂人家”肯苦肯干,日子也越來越紅火。胡家兄弟的5個兒子農時種著20多畝烤煙和玉米,買了微耕機、打豬草機,犁地、喂豬高效多了。閑時再外出打打工,這兩年陸續蓋起了4棟小洋樓,家電一應俱全。通了路,騎三輪車或摩托一小時左右,就可到與昆明市尋甸縣交界處的村鎮趕集,生活方便不少。

三兩口吃完泡面,丁文生又開口說話:“大爹,靠江邊的3棵杆附近板栗樹長太旺,砍掉些才能用電無憂。”

交代完安全用電注意事項,請老人保重身體后,丁文生、周磊拿上挎包,准備從另外一條小路下山,兩位老人忙起身相送。

“文生,你們下山慢點走!”“小心路滑!”

“是嘍,大爹,下次再來看您!”青山綠水帶笑顏,樹蔭下陽光溫柔了些,花白木綠、鳥叫虫鳴,蜂飛蝶舞。回程路上,不用像上山巡線時那樣鑽刺叢、爬岩石,丁文生、周磊下山的步伐輕快了許多。

得趕快回去登記隱患,上報通道清理計劃。四點多下到山腳,開車趕回所上還要一個多小時,看著妥樂村委會沿途沿江分布的13個台區“躲藏”在青山間,53歲的丁文生一閃而過的念頭是——一切苦和累都是值得的!家鄉山清水秀美醉人哪,以后的生活會更加美好!(阮鬆萍 )  

(責編:徐前、朱紅霞)

推薦閱讀

飛向藍天的“卓瑪”(身邊的小康故事)  “卓瑪,飛機能飛多高啊?”“卓瑪你去過哪些城市了?”……每次回家,格茸卓瑪仿佛是村裡的“明星”。 格茸卓瑪的家鄉在雲南省迪慶藏族自治州香格裡拉市小中甸鎮團結村。這個很多人沒有坐過飛機的村子,卻走出了一位在飛機上工作的女孩。 作為東航…【詳細】

要聞

雲南新增19例境外輸入確診病例  人民網昆明7月27日電 (符皓)據雲南省衛生健康委員會通報,7月26日0時至24時,雲南無新增本土新冠肺炎確診病例和無症狀感染者。新增境外輸入確診病例19例、無症狀感染者3例。確診病例治愈出院2例(境外輸入),無症狀感染者解除隔離醫學觀察2…【詳細】

要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