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有风的地方 邂逅霞客踪迹

今年年初,电视剧《去有风的地方》中展现的旖旎田园风光,让云南省大理自治州的旅游再次火爆“出圈”。苍山洱海畔,风花雪月间,游客们在大理的山水风物中追寻着诗和远方,殊不知,早在380多年前,“有风之地”大理,就已吸引了“游圣”徐霞客前来“打卡”。
自1638年12月首次进入大理祥云,至1640年抱病东归离开鸡足山,三年里,徐霞客三进三出大理。在大理旅行的八个月中,徐霞客会文友、寻知音,游览了蝴蝶泉、崇圣寺、清碧溪、感通寺、三月街等众多名胜,考察了大理、漾濞、祥云、宾川、弥渡、巍山等大理所辖的10个县市,在他撰写的《徐霞客游记》滇游日记中,约有10万字的篇幅,记录了大理州的山川风物、地理环境和民族风情。
旅途中,徐霞客深度了解了大理的经济、政治、文化及当地人民的生活状况及奇特风俗,对一些重要的史实、地名、人物作了考证和注释,除记录了大理丰富的地下资源外,他还特别详述了大理的奇异植物和各类名特食品。
如今,徐霞客踏足过的大理众多名胜已成为无数海内外游客心驰神往的旅游打卡地,但在徐霞客笔下的大理,还有许多隐藏的小众胜地。
茈碧湖。赵立林摄
水质清澈、色碧如玉,“湖中鱼舠泛泛,茸草新蒲,点琼飞翠,有不尽苍茫、无边潋滟之意。”在徐霞客的笔下,位于大理市洱源县的茈碧湖浩然苍茫、风光潋滟。在友人的陪伴下,徐霞客登渔舟、赏湖景、至湖心探访水花树奇观。“水中之影,千花万蕊,喷成珠树,粒粒分明,丝丝不乱,所谓灵海耀珠也。”寥寥数语,徐霞客将温泉气泡从湖底上涌至水面破裂的水花树奇观描绘得淋漓尽致。
“又西子之所不能及也!”此次的茈碧湖之行也让徐霞客发出了此湖风光胜过杭州西湖之美的感叹。
1639年的农历三月初一,徐霞客进入位于大理市洱源县的凤羽坝子,但见群山滴翠、碧溪醉人、良田阡陌、村落临水而居,惊呼这便是古人文中的桃花源:“曲峡通幽入,灵皋夹水居,古之朱陈村、桃花源,寥落已尽,而犹留此一奥,亦大奇事也。”
老屋、古木、慢生活……如今,徐霞客眼中的“桃花源”凤羽,依旧保留着千年古镇的质朴和自然。
晨光中的凤羽古镇。 赵立林摄
两座数百米高的陡峭山峰拔地而起、耸立对峙,犹如一扇推开的巨门,一条清溪从峡谷石门中奔流而下,游览大理市漾濞县的石门关时,徐霞客忍不住留下这样的赞叹:“惟望石门,近在咫尺,上下逼凑,骈削万仞,相距不逾二丈……石门崖劈云削翠,高骈逼凑,真奇观也。”
在大理,徐霞客停留时间最长的旅居地,便是被他赞誉“奇观尽收今古胜”的宾川鸡足山。两上鸡足山,在山中停留的约5个月里,徐霞客不仅遍游鸡足山的寺庙和景点,写下了3万多字的游鸡足山日记,还编撰了历史上第一部《鸡足山志》,创作了19首咏鸡足山寺庙、景点的诗词。
鸡足山风光。 自秀琼摄
在鸡足山金顶东观日出、南观祥云、西观苍洱、北眺玉龙,徐霞客还在鸡足山度过了除夕之夜,感受了当地的元宵盛会和大理三道茶文化。最终,1640年徐霞客因“两足俱废”从鸡足山东归,而鸡足山也成为了60余万字的《徐霞客游记》的终篇之地。
“《徐霞客游记》中提及的大理旅游文化和自然资源,目前很多已经逐步得到开发利用。”大理州徐霞客研究会会长杨庆春介绍,近年来大理不断深入挖掘徐霞客旅游文化资源,努力提升大理旅游文化内涵。自2011年首届“5·19中国旅游日”开始,《徐霞客游记》收篇之地宾川鸡足山持续开展系列徐霞客纪念活动;2017年,宾川县成功申报为第三批徐霞客游线标志地;近几年,洱源县举办“霞客春风·穿越时空——跟着霞客游洱源”活动……
大理的苍洱之游徐霞客并未尽兴,留下了“苍山洱海未了之兴”的千古遗叹。三百多年后,不妨走进大理,去有风的地方,邂逅霞客踪迹。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