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嘉张摄 |
一元复始,万象更新。在春节这个一年中最为隆重的节日,团圆是主题,餐桌美味是重头戏。云南腾冲滇滩棋盘石村的土包羊,具有别样的年味。
土包羊的独特烹饪方式,体现了腾冲傈僳族独特的饮食文化和年味,展现人们对食物、自然、家庭的情感寄托和少数民族的别样风情。
位于云南省腾冲市滇滩镇东北部姊妹山下的棋盘石傈僳族自然村,被誉为“山间碧玉”,属纯傈僳族村寨。清澈剔透,甘甜清冽的淡酒沟水自北向南穿过寨子潺潺流淌。淡酒沟畔屹立着一座被评定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的明代银矿炼炉。棋盘石古村落境内的古集贸市场洋人街,是研究考古商贸文化的重要基地和秀丽景点之一,曾书写了腾北滇滩在古代最为辉煌的贸易历史。
棋盘石山宽林茂,水草肥美,气候温润,是发展生态养殖的理想之地。勤劳勇敢的傈僳族人充分利用优越的地理条件,发展牛羊马猪等多种养殖,其中老品种姊妹山羊最有特色。
棋盘石老品种姊妹山羊的养殖可追溯到明末清初,相传当地人在棋盘石北部的姊妹山羊圈崖子集体狩猎时,发现了一群在悬崖上生息的野羊,体型较小,毛色不一,有红色、褐色、棕色、黑色、杂花等,动作特别灵活矫健,在悬崖绝壁上来去自如,如履平地。充满智慧的猎手们便设伏把野羊尽数擒获,牵回寨子饲养,野羊逐渐被驯化,扎根下来繁衍生息。后来,棋盘石傈僳族的先人从怒江地区泸水帕底河一带迁居,经片马、古浪、岗房等地,最后辗转到达棋盘石。
他们发现,本土自由放养的羊肉质筋道却膻味偏浓,外来全圈养的羊,精肉少,肥肉多,肉质滑腻,肉丝粗糙。而混合血统山羊,肉质肥瘦搭配协调,肉味鲜甜细嫩而不失筋道,无膻味。这就是远近驰名的棋盘石第一代老品种山羊,也叫姊妹山羊。
上好的水草环境育成上好的牛羊,上好的食材成就上好的美味。自古有“山间碧玉”之称的棋盘石,山清水秀太阳高,天然优厚的自然条件造就了林间美味——棋盘石老品种姊妹山羊的出彩流传。
棋盘石姊妹山羊的吃法有黄焖、红烧、清炖、清蒸、回锅、清汤、盐焗、盐卤、烧烤、油炸、爆炒、羊肉香肠、风味辣排、羊肉干巴、烟熏腊羊、血焐羊肉、蘸水羊生、羊肉火锅等几十种,花样繁多,精彩纷呈,层出不穷。
而土包羊,最初是傈僳族走山人研创的简易吃法,做法工序和配方有繁有简,视情况和条件而定,不一而同。随着时间的推移,这道源自走山人的美味,被搬到了傈僳族人家里,成为了棋盘石村在婚嫁、过节等喜庆日子里的一道大菜。
用桂皮、草果、山胡椒等十几味调料做成料包,和竹叶一起熬煮,用煮过的水在羊的身上里外揉搓,给羊肉去膻保鲜,锁住原味。揉完料水,还要换特制的卤汁继续揉搓,卤汁里融合了苞谷酒、香辣子、六月椒、山薄荷、土香叶等十几味香料,给羊肉提鲜增香。
腌渍的时间越长,调料越能入味,揉好卤汁,还要腌制个把小时。房屋后面,也是一派繁忙的景象,挖土坑,摔胶泥,大家都在为这一道隆重的美食做着准备工作。全羊用野芭蕉叶、草果叶或大粽叶、大竹叶捆裹停当,用胶泥裹糊严实,挖一土坑,先放入一堆柴火烧起,把土坑彻底烧热,再把土包羊放到土坑里,土包羊上下左右堆放满柴火开始烧烤,约2小时后,木柴全部化为灰烬,然后刨土覆盖严严实实,不能透气丝毫。
让美味在泥土里继续酝酿,一小时后,就是土包羊美丽出土的精彩瞬间,撕开乌黑泥巴的外壳,露出焦黄的蕉叶、竹叶等,肉色白嫩,喷香扑鼻,油珠流溢又弥漫着清幽蕉香或粽叶香,还夹带新鲜泥土气息的美味土包羊即刻闪亮登场,大快朵颐品尝着醇香绵厚,满口喷香的羊肉,再配上一竹杯苞谷老烧,幸福和乐趣简直无以言表。
蒸腾的羊肉香气携带着芭蕉叶的清香,混合着一丝新鲜泥土的气息,在空气中弥漫开来。吃起来令人馋涎欲滴,食欲泛滥,吃时有滋有味,精彩浪漫,吃后回味无穷,韵味悠长。
酒足饭饱,傈僳儿女点起篝火,载歌载舞,家人的团聚和精心制作的美味让年显得郑重、气氛十足,陪伴和分享也让年多了一份温暖的味道。(柴嘉张)
飞向蓝天的“卓玛”(身边的小康故事) “卓玛,飞机能飞多高啊?”“卓玛你去过哪些城市了?”……每次回家,格茸卓玛仿佛是村里的“明星”。 格茸卓玛的家乡在云南省迪庆藏族自治州香格里拉市小中甸镇团结村。这个很多人没有坐过飞机的村子,却走出了一位在飞机上工作的女孩。 作为东航…【详细】
云南新增19例境外输入确诊病例 人民网昆明7月27日电 (符皓)据云南省卫生健康委员会通报,7月26日0时至24时,云南无新增本土新冠肺炎确诊病例和无症状感染者。新增境外输入确诊病例19例、无症状感染者3例。确诊病例治愈出院2例(境外输入),无症状感染者解除隔离医学观察2…【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