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云南省曲靖市获评“全国文明城市”。
九层之台,起于累土。自创文工作开展以来,作为曲靖市城区一员的马龙区,坚持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根本,不断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大力培育社会文明新风,积极构筑道德高地,着力打造德善之城。
三年来,以创文为纽带,马龙区市民素质不断提高,城市文明程度持续提升,道德力量和精神动力也源源不断地注入到了新马龙的建设中,文明风尚成了马龙区的城市新名片。
身边事教育身边人 崇德向善蔚然成风
三年来,马龙区通过用身边事教育身边人,“马龙好人”现象如雨后春笋般持续涌现。助人为乐模范李正金,10余年坚持义务献血共计4000多毫升,8年为12名孤残儿童争取爱心人士资助近10余万元。
诚实守信模范尹志元,在企业发展壮大的同时,积极回报社会,先后在多所高等院校设立“友美无私奉献奖助学金”,为近200名学生发放了奖助学金80余万元。
……
一个个崇德向善的普通人,一件件助人为乐的好人好事。感动着身边的每一人,也正是因为有了他们的感染,先进典型的“蒲公英”效应在马龙持续扩散,全区典型示范、比学赶超、见贤思齐、崇德向善的氛围蔚然成风。
志愿队伍蓬勃发展 城市“温度”暖人心
三年来,马龙区围绕“奉公响义·善行马龙”的志愿服务理念,动员全区市民成为良好社会风尚的引领者、志愿服务的倡导者、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实践者。截至目前,全区共成立231支志愿服务队,网上注册志愿者达到50323人,占全区人口总数的23.78%。
每天,在马龙城区的街头、路口、公园、广场……都能看到这样一些人:他们穿着颜色夺目的红马甲,头戴小红帽,或捡拾垃圾、或劝导行人、或摆正乱停放的车辆、或义务为居民服务……他们是马龙区的创文志愿者。
“大妈,我帮您拿一下菜篮子吧。”
“老人家,您慢点,我来搀扶您过马路吧。”
“现在是红灯,请稍等。”
“下次骑车请记得戴上安全帽。”
……
积沙成塔、汇流成河。散布马龙区各个角落的志愿者,用一句句暖心的问候话语和一桩桩助人为乐的小事,为马龙区增光添彩。
精神文明强引领 遍地劲吹文明风
三年来,马龙区以“美丽家园”“美丽乡村”“美好生活”建设为重点,引导市民投身文明城区、文明村镇、文明社区、文明单位、文明校园等创建活动中,培育市民树立文明新风尚。
以春节、元宵节、中秋节等中华传统节日为切入点,深入开展形式多样的室外群众性节日活动,在丰富市民的精神文化生活的同时,拉近了市民之间的距离,营造了欢乐、祥和、浓厚的传统节日文化氛围。
通过“亮家风、传家训、扬美德”,评比表彰“五好文明家庭”“好媳妇好公婆”等,宣传具有道德传承传统的家庭典型,树立健康文明向上的新家风。
把农村思想道德建设水平作为美丽乡村建设重要标尺,破除陈规陋习、注重文化涵育,开展移风易俗、普及科学知识,倡导乡规民约、培育淳朴民风,推动形成崇德明礼、绿色发展的现代文明乡风新气象。
以加强企业社会责任和诚信制度建设为重点,激励干部职工参与文明单位、文明行业创建。
以立德树人、尊师重道为重点,发动广大师生参与文明校园创建。
……
广泛动员,人人参与,创文不止、文明永续。遍地劲吹文明新风的马龙,踏上了城市高质量发展的新征程。(郭梅)
![]() | ![]() |
飞向蓝天的“卓玛”(身边的小康故事) “卓玛,飞机能飞多高啊?”“卓玛你去过哪些城市了?”……每次回家,格茸卓玛仿佛是村里的“明星”。 格茸卓玛的家乡在云南省迪庆藏族自治州香格里拉市小中甸镇团结村。这个很多人没有坐过飞机的村子,却走出了一位在飞机上工作的女孩。 作为东航…【详细】
云南新增19例境外输入确诊病例 人民网昆明7月27日电 (符皓)据云南省卫生健康委员会通报,7月26日0时至24时,云南无新增本土新冠肺炎确诊病例和无症状感染者。新增境外输入确诊病例19例、无症状感染者3例。确诊病例治愈出院2例(境外输入),无症状感染者解除隔离医学观察2…【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