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肺加速國產化 讓“救命稻草”不再是“奢侈品”

2021年04月08日09:32  來源:科技日報
 
原標題:人工肺加速國產化 讓“救命稻草”不再是“奢侈品”

  要讓中國的ECMO盡快走向市場,需要“死磕”離心泵、膜肺氧合器等關鍵核心部件的結構設計和材料研發,培育市場和科研人才,而救治團隊的能力和經驗,也需與之匹配。

  關注人工器官發展②

  現代醫療技術的助攻,正讓生命變得越來越頑強。

  在肆虐全球的新冠肺炎疫情中,俗稱“人工肺”的ECMO替代人的心肺功能,在體外進行呼吸循環支持,為患者贏得救治時間,被稱作“救命神器”。

  ECMO是一種醫療急救設備,是目前心肺功能衰竭患者最核心的支持手段,它通過將人體內的靜脈血引出體外,經過特殊材質的人工心肺旁路氧合后,再注入病人動脈或靜脈系統,為重症心肺功能衰竭患者提供持續的氧氣供應,同時排出廢氣,以維持患者生命。

  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屢建奇功

  在這次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ECMO屢建奇功,成為重症肺炎患者的“救命稻草”。

  2020年1月22日,武漢中南大學啟用ECMO成功救治了湖北首例重症新冠肺炎患者。同一天,國家衛健委印發《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診療方案》(試行第三版),正式將ECMO納入其中,同時它還出現在中國醫學裝備協會推薦的疫情防治所需設備清單裡。

  不過,目前ECMO在國內的使用例數並不多,費用昂貴、使用門檻高等原因,將患者擋在了門外。根據華西証券的報告顯示,國內ECMO的均價為165萬元/台,而移動ECMO則需要約300萬元/台。

  更高的門檻是對醫療團隊能力的要求。“搶救一個患者,至少需要4人默契合作,其中2個醫生為患者插管,建立其與ECMO的連接。還有一個體外循環師,要將ECMO的管道預充好,另一個護士要及時遞送醫療器械,配合醫生搶救。如果患者出現並發症或者感染,還需要多科室的醫生合作,例如感染科、外科、麻醉科、胸外科、腦外科、腎臟外科等,所以對醫院的綜合實力是一個考驗。”江蘇省人民醫院急診科主任醫師、教授陳旭鋒說。他是馳援武漢並堅守到最后的國家專家督導組成員之一,曾帶領團隊在武漢用ECMO先后救治了近10位新冠肺炎危重症患者。

  在前不久出台的“十四五”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中,發展高端醫療設備,促進臨床急需境外已上市新藥和醫療器械盡快在境內上市,成為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的題中之義。

  “ECMO的價值被越來越多的人看到,新冠肺炎疫情發生后這一年來,國內多家科研團隊正在嘗試對ECMO關鍵核心部件進行攻關,我們也在申請參與ECMO的臨床驗証,希望能盡快實現ECMO的國產化。”陳旭鋒說。

  國產ECMO開啟“破冰”之旅

  ECMO的基本結構包括血管內插管、連接管、離心泵、膜肺氧合器、供氧管、監測系統等。

  多位專家在接受科技日報記者採訪時表示,要讓中國的ECMO盡快走向市場,需要“死磕”離心泵、膜肺氧合器等關鍵核心部件的結構設計和材料研發,培育市場和科研人才,而救治團隊的能力和經驗,也需與之匹配。

  對於山東大學電氣工程學院教授、山東省磁懸浮軸承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主任、ECMO項目團隊負責人劉淑琴來說,國產ECMO的“破冰”之旅,從離心泵開始。

  去年3月,劉淑琴的團隊宣布研發出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磁懸浮離心泵。7個月之后,他們與齊魯醫院的醫生合作,將團隊研發的ECMO應用在一隻心臟停跳了兩三分鐘的羊身上,約5分鐘后,心電圖顯示,羊的心臟重新恢復跳動。

  “離心泵以前多為機械軸承驅動,而磁懸浮技術可以減少血細胞的損壞,讓血液在ECMO中流動起來,減少血栓。”劉淑琴告訴科技日報記者,他們已先后完成了原理樣機、試驗樣機的研制,目前正與公司合作,嘗試將試驗樣機組裝成整機設備。

  劉淑琴介紹,其團隊設計的整機設備特別是控制部分,包括壓力流量、機器轉速的調節以及報警功能,能夠提高設備的智能化水平,使設計更人性化且便於操作。

  近年來與ECMO的“死磕”,也讓劉淑琴逐漸觸摸到ECMO的技術壁壘。

  “ECMO中膜肺氧合器的壽命取決於原材料,目前主流的材料是3M公司生產的長效氧壓膜。但即使是使用最尖端的材料,由於加工工藝不同、結構設計不同,制造出來的膜肺氧合器,使用壽命也不同,例如邁柯唯的膜肺氧合器使用30天也沒有問題,但有的品牌的膜肺氧合器使用壽命卻隻有3天。去年開始,我們也嘗試研發膜肺氧合器。”劉淑琴介紹,膜肺氧合器結構復雜,要同時讓血液、氧氣、溫水協調流動,各自運行不相互折損,這涉及材料學、結構力學、流體力學、機械電子等多學科的交叉融合。

  而作為應用於急救的高端醫療設備,ECMO力求的精准、穩定,也為研發設計帶來不小挑戰,“例如體外循環時,不能讓血液中混入氣泡,一旦有氣泡,監測的傳感器需要及時報警,但目前國內還很難生產出這類精密的傳感器。”劉淑琴說。

  鼓勵高端醫療設備的原始創新

  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加速了企業對國產ECMO的研發進程。江蘇一家國產醫療器械公司的工程負責人蘇謹(化名)介紹:“目前國內在ECMO設備的小型化設計中做得比較成功,但從系統角度看很多部件都面臨不少技術難點,例如離心泵的葉輪形狀、驅動方式等﹔又如氧合器的結構設計既需要確保氧合與變溫的效率,又要避免過大的壓力損失等,如果效率不夠,血液便不能得到充分的氧合。”

  蘇謹表示,ECMO等高端醫療設備所需的部分芯片,目前全球隻有個別國外公司可以生產,它們的產品可以將生理測量值精准地轉化成數值,如果想達到它們的技術實力,遠非一朝一夕。

  “要研發臨床高端醫療器械,需要花足夠多的錢,用足夠長的時間,有足夠大的市場去培育行業企業和人才。”蘇謹認為,鼓勵國產高端醫療設備的原始創新,需要有足夠的經費、政策支持,同時應該鼓勵國內醫療機構積極試用國產創新產品,使產品在迭代中不斷完善性能。

  讓更多的人才在ECMO國產化過程中成長,是陳旭鋒團隊正在嘗試的路徑。新冠肺炎疫情平穩后,江蘇省人民醫院面向醫務人員開設的ECMO全國培訓班場場爆滿,兩個月后的場次也早被提前預定,班級人數不得不擴容。“疫情平穩后,很多醫院都想開展ECMO治療,但ECMO現在還難以普及,國外也只是在大型醫院投入使用。我們培訓的目的,一是希望能讓有條件的醫院開展ECMO治療,必要時我們可以提供遠程技術支持。二是醫療條件難以支撐全程救治的醫院,可以在危急時,先為患者使用ECMO,再將其轉運到大醫院,這樣能讓患者有機會使用最頂尖的技術,讓他們獲得更多救治機會。”陳旭鋒說。

(責編:徐前、朱紅霞)

推薦閱讀

飛向藍天的“卓瑪”(身邊的小康故事)  “卓瑪,飛機能飛多高啊?”“卓瑪你去過哪些城市了?”……每次回家,格茸卓瑪仿佛是村裡的“明星”。 格茸卓瑪的家鄉在雲南省迪慶藏族自治州香格裡拉市小中甸鎮團結村。這個很多人沒有坐過飛機的村子,卻走出了一位在飛機上工作的女孩。 作為東航…【詳細】

要聞

雲南新增19例境外輸入確診病例  人民網昆明7月27日電 (符皓)據雲南省衛生健康委員會通報,7月26日0時至24時,雲南無新增本土新冠肺炎確診病例和無症狀感染者。新增境外輸入確診病例19例、無症狀感染者3例。確診病例治愈出院2例(境外輸入),無症狀感染者解除隔離醫學觀察2…【詳細】

要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