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病為什麼越治越多?

叢 斌

2021年03月29日08:52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海外版
 
原標題:慢性病為什麼越治越多?

  慢性病對人類的“戰爭”愈演愈烈,不僅導致人的病痛與失能、失智疊加所形成的復雜社會問題,直至拖垮一個國家的醫療體系,而且還會對一個國家經濟造成制動效應。當前慢性病已經成為全球醫學難題。

  令人困惑的是:全球醫藥科技發展日新月異,但慢性病為什麼卻越治越多?是否需要對目前防治慢性病理念進行深層次反思?是否還要繼續沿用西方的健康理念和標准進行慢性病防治?健康中國到底需要什麼樣的健康理念和慢性病防治策略?

  慢性病已經成為人類健康的主要威脅,全球醫學界沒有找到系統科學有效的防治方法

  慢性病全稱是慢性非傳染性疾病,是一類起病隱匿、病程長且病情遷延不愈、缺乏確切的傳染性生物病因証據、病因復雜且有些尚未完全被確認的疾病的總稱。常見的慢性病主要有心腦血管疾病、癌症、糖尿病、慢性呼吸系統疾病等。

  2011年9月,聯合國召開慢性病預防和控制高級別會議通過政治宣言:慢性病已經成為人類健康的主要威脅﹔衛生健康問題是全球治理的重要內容,各國政府承擔首要責任,並提出將健康融入所有政策。彰顯出全球對慢性病防治的高度重視和全力以赴的決心。

  國務院新聞辦公室2020年12月23日發布的《中國居民營養與慢性病狀況報告(2020年)》顯示,2019年中國因慢性病導致的死亡佔總死亡的88.5%。其中,心腦血管病、癌症、慢性呼吸系統疾病死亡比例為80.7%。

  造成慢性疾病高發、多發及嚴重后果的重要原因是,目前全球醫學界並沒有找到系統科學有效的慢性病防治方法。這也是目前人類社會發展面臨的嚴重困境。

  中國政府高度重視慢性病的防治工作,早在1998年就提出慢性病的6個轉變。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國衛生健康事業取得顯著成績,召開了“全國衛生與健康大會”等重要會議。黨的十九大明確了新時代中國衛生健康工作方針。國務院先后印發了《“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和《中國防治慢性病中長期規劃(2017—2025)》以及《健康中國行動(2019—2030年)》,進一步明確了新時代慢性病防控的主要目標、防控策略和措施,積極推進從以疾病為中心到以健康為中心﹔從重視臨床技術到重視基礎研究﹔從重點投入三甲大醫院到強基層等一系列轉變,充分顯示了黨中央、國務院對人民群眾生命健康的關懷和愛護,為慢性病防治奠定了堅實的制度基礎。

  全球最先進的醫學健康理念和解決方案,也沒能遏制慢性病在西方社會的蔓延

  全球醫藥科技發展日新月異、突飛猛進,已從傳統醫學向生物醫學、分子醫學邁進﹔新藥研發從單一靶點向多靶點模式轉移﹔從研究整體生理功能還原到基因改構、基因編輯﹔臨床醫學從手術、藥物和介入治療到干細胞修復替代、免疫細胞的特異、非特異性治療等等,可以說是名目繁多。

  但令人遺憾的是,盡管現代醫學走過了一個多世紀的探索之路,但對人的整體生命活動規律的認知,還停留在局部或碎片化層面,在此領域的研究和發現仍是在盲人摸象,有關生命本質的基礎科學問題尚未得到系統揭示。

  特別是,目前醫學進入后基因組時代,但現代醫學對大多數疾病的認知和治療並沒有實質上的突破。

  諾獎得主、“DNA之父”沃森在2013年宣稱:多少年來想通過基因序列治療癌症和其他疾病是“沒價值的”。過度依賴基因層面的治療選項,對某些疾病的治療總體上很可能是退步了,而且增加了很多費用。據《美國醫學會雜志》數據顯示,1996—2020年,美國醫療衛生支出從9000億美元飆升到3.2萬億美元。但美國仍有將近一半的人群患有慢性病,全美醫療支出的85%花在了慢性病病人身上。

  為什麼美國醫藥科技那麼發達,卻有近一半的人口患有慢性病?是醫療衛生費用投入不足嗎?美國醫療衛生費用支出佔美國GDP的18%。是環境污染嚴重嗎?美國的環境號稱是青山綠水。是食品安全標准低下嗎?美國的食品安全標准標榜是全球最高的。是沒有“治未病”的預防疾病理念嗎?世界各國預防疾病理念都是從美國輸入的,就連聯大第三次高級別會議明確的慢性病防控“5X5”策略(即5大非傳染性疾病風險歸因——不健康飲食、煙草使用、空氣污染、有害使用酒精、缺乏身體活動),也是援引的美國理念和標准。

  但無論是從美國看還是從全球看,慢性病仍然是越治越多。比如,癌症發病率最高的前十名的國家,幾乎全部是發達國家,而不是第三世界國家。全球最先進的醫學健康理念和解決方案,既沒有遏制慢性病在西方社會蔓延,也沒有遏制在中國蔓延,那麼我們為什麼還要盲目運用西方的健康理念和標准來防治慢性病呢?健康中國到底需要什麼樣的健康理念和慢病防治策略?

  醫學不能把人當成機器,應該加強基礎研究,提出防治慢性病的中國方案

  兩千多年前,中醫藥文化對健康就有了明確的解釋——“正氣存內,邪不可干”,也就是說生命自身抵抗力功能強大,人們就不容易得病。

  人們之所以得病,中醫的觀點認為“邪之所湊,其氣必虛”,即人之所以得病是生命自身抵抗力降低的結果。如果疾病真的發生了,應當“扶正祛邪”,也就是秉持提高生命自身抵抗力和清除致病因素這一標本兼治的醫學理念。歷史與現實的實踐証明,這是防治慢性病正確的方法論。

  從整體論和系統觀角度看,慢性病的發生不只是體內某個點出現了問題,而是出現了全身的系統性風險,是穩態失衡。醫學在本質上是人學,人是體、情、意的統一,是自然生物屬性和情感社會屬性的統一,醫學不能把人當成機器“拆卸裝配”。

  以癌症為例,癌症作為慢性病之王,如果能正確揭示癌症的病因和發病機制,不僅可以找到癌症防治的突破口,也為慢性病防治找到突破的思路。

  健康人每天都會產生一定量分化不全的細胞,但是99.5%以上的人卻並沒有發生癌症。這是因為分化不全的細胞會隨時被健康人機體免疫系統的T淋巴細胞等“識別、攻擊、殺滅”並清理代謝。因此,從整體論系統觀角度來看,維持機體免疫系統穩態是預防癌症發生的有效方法和路徑。

  癌症的發生主要是兩個環節出現了問題,一是機體穩態失衡,二是致病因素的作用。相應地,治療癌症也要先從這兩個方面入手,一是恢復穩態,也就是提升生命自身抵抗疾病能力,這是疾病防治的基礎,中醫稱之為“扶正”﹔二是去除病因,中醫稱“祛邪”,即用特殊手段清除、抑制、殺滅癌灶的癌細胞。

  而現代醫學治療癌症只是針對癌灶的治療,而不是讓生命自身識別、殺滅、清除癌細胞,是不全面的。手術切除的只是癌灶,而不可能切除掉每天都會產生的沒有被免疫系統“識別、攻擊、殺滅”的分化不全的細胞﹔放化療、靶向治療、免疫療法同樣只是針對癌灶的癌細胞,這些方法都不具有獨自恢復機體穩態的作用。因此,這種局部治標不治本的結果多種多樣,好壞不一,導致許多癌症病人最終人財兩空。這就是目前防治慢性病值得反思和研究的科學和社會問題。

  令人欣喜的是,國家衛健委、國家發改委、國家科技部等多部門聯合印發了《癌症防治實施方案(2019—2022年)》,相信中國廣大醫務工作者集中華民族數千年之中醫藥學智慧,加強基礎研究,運用現代科學理論和方法,一定能夠為全球慢性病防治創出中國方案。

  (作者為九三學社中央副主席、中國工程院院士)

(責編:徐前、朱紅霞)

推薦閱讀

飛向藍天的“卓瑪”(身邊的小康故事)  “卓瑪,飛機能飛多高啊?”“卓瑪你去過哪些城市了?”……每次回家,格茸卓瑪仿佛是村裡的“明星”。 格茸卓瑪的家鄉在雲南省迪慶藏族自治州香格裡拉市小中甸鎮團結村。這個很多人沒有坐過飛機的村子,卻走出了一位在飛機上工作的女孩。 作為東航…【詳細】

要聞

雲南新增19例境外輸入確診病例  人民網昆明7月27日電 (符皓)據雲南省衛生健康委員會通報,7月26日0時至24時,雲南無新增本土新冠肺炎確診病例和無症狀感染者。新增境外輸入確診病例19例、無症狀感染者3例。確診病例治愈出院2例(境外輸入),無症狀感染者解除隔離醫學觀察2…【詳細】

要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