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爸媽來說,剛出生寶寶的每一項檢查,就像寶寶來到這個世界的每一場“考試”,家裡人都滿懷期待地希望寶寶能拿滿分,聽力篩查就是其中一場。新生兒聽力篩查沒有通過,就意味著聽力有問題嗎?廣州市第十二人民醫院耳鼻咽喉頭頸外科副主任醫師焦粵龍指出,初篩未通過可能存在其他影響因素,如寶寶外耳道有羊水、分泌物、胎脂等,如果在42天內復篩乃至於3月齡進行聽力診斷評估時仍有問題,此時即可診斷並提前干預。
新生兒聽力篩查未通過
常與其他因素影響有關
“我家寶寶出院前做了新生兒聽力篩查,結果沒通過,怎麼辦?”在臨床工作或日常生活中,焦粵龍總不免時常接到家長類似的咨詢,“當聽到寶寶聽力篩查不過關,家人第一反應就是孩子聽力是不是出現了問題,會不會耳聾、影響說話等。”焦粵龍介紹,聽力的發育和語言的學習緊密相關,一般來說,孩子重要的語言技能學習會在3歲前完成,對於聽力有障礙的寶寶,未能及時發現,可能會錯過了兒童語言迅速發育時期。聽力篩查的目的便是對先天性的聽力障礙實現“早發現、早診斷、早干預”,在預防聾啞和語言發育障礙中有特別重要的作用。
“不過,寶寶聽力篩查未通過並不代表聽力不正常,不用太擔心。”焦粵龍指出,聽力篩查其實分為三個流程,新生兒出生后48小時至出院前完成的初篩,是採用一種簡單的客觀測聽法——耳聲發射(OAE),一般在寶寶睡眠或安靜狀態下,將儀器耳塞或者耳罩的探測器放於寶寶一側外耳道中,探測器會發出一些“嘀嘀嘀”的聲音,測完一側耳朵再測另一側耳朵,如果寶寶配合好,整個過程大約5至10分鐘。但是這種方法容易受其他因素影響,當這個檢查未通過時,寶媽寶爸不用太過緊張。他解釋,進行檢測的耳塞不合適或者沒塞好,寶寶外耳道有羊水、分泌物、胎脂等,寶寶好動在測試過程中配合不佳,測試環境噪聲過大等都可能是影響聽力正常的寶寶的初篩未通過的因素。
兩輪篩查沒通過
聽力診斷評估可早發現耳聾
初篩未通過者及漏篩者於42天內均應進行復篩。焦粵龍介紹,復篩採用的是較為復雜一點的測聽方法——AABR,即聽性腦干反射。這個檢查需要在寶寶睡眠狀態下進行,而且結果的准確率較高。“如果這一次通過了,寶爸寶媽就可以鬆一口氣了。”焦粵龍稱,反之如果AABR沒過,其中有10%的寶寶可能聽力真有問題,這時一定要重視了。
如果初篩和復篩均未通過,或兩次以上聽力篩查不通過的寶寶,在3月齡時要完成全面的聽力診斷評估,從而幫助醫生對寶寶的聽力狀況做出精確的診斷。
“這一系列的三個聽力篩查主要是為了確保在孩子6個月左右能確診是否患有先天聽力損失,以便在有好的時機時對孩子聽力實施干預。”焦粵龍指出,三種篩查並非所有寶寶都需要全部進行,主要根據首次篩查結果和是否存在高危因素,如母親孕期曾使用耳毒性藥物或袢利尿劑、有聽力障礙家族史等來決定接下來需要進行的檢查。
總之,新生兒聽力篩查不過關不等於聽力一定有問題。此外,焦粵龍提醒,當寶寶遇到以下情況需要及時轉診到耳鼻喉科:耳外觀異常、小耳/無耳、耳周小孔、耳朵發炎﹔反復鼻塞、流鼻涕,張口呼吸、睡眠打呼嚕,間歇性呼吸困難,飲奶時憋氣,經常吐奶、嗆奶﹔反復咳嗽、唇腭裂、面部腫脹等。(全媒體記者張青梅 通訊員廖溫勃、江林藍)
飛向藍天的“卓瑪”(身邊的小康故事) “卓瑪,飛機能飛多高啊?”“卓瑪你去過哪些城市了?”……每次回家,格茸卓瑪仿佛是村裡的“明星”。 格茸卓瑪的家鄉在雲南省迪慶藏族自治州香格裡拉市小中甸鎮團結村。這個很多人沒有坐過飛機的村子,卻走出了一位在飛機上工作的女孩。 作為東航…【詳細】
雲南新增19例境外輸入確診病例 人民網昆明7月27日電 (符皓)據雲南省衛生健康委員會通報,7月26日0時至24時,雲南無新增本土新冠肺炎確診病例和無症狀感染者。新增境外輸入確診病例19例、無症狀感染者3例。確診病例治愈出院2例(境外輸入),無症狀感染者解除隔離醫學觀察2…【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