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訪專家:北京醫院眼科主任 戴 虹
今年,世界衛生組織發布的新版《世界視覺報告》中指出,人在一生中至少會患上一種眼疾,而全球至少有22億人患有視力損傷或盲症。我國是世界盲人數量最多的國家,約有盲人825萬,但專家表示臨床上80%的致盲可以避免。10月15日是國際盲人日,本報特邀北京醫院眼科主任戴虹,呼吁大眾重視眼部健康,避免視力損傷。
戴虹介紹,存在視覺障礙的人群主要分為全盲和半盲兩類,世界衛生組織規定,雙眼視力經矯正后,視力仍低於0.05,界定為法定盲人﹔視力低於0.03的則屬於低視力人群。造成視力損傷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幾方面。
遺傳。兒童的視力損傷和致盲主要以遺傳疾病為主,青光眼、屈光不正、色素性視網膜炎等都與家庭遺傳因素關系很大。
衰老。衰老是許多眼疾的主要危險因素,比如老花眼、白內障、青光眼、老年性黃斑變性的患病率都是隨著年齡增長急劇增加的。
外傷。兒童是眼部外傷的高發人群,成人參與某些對抗性運動或娛樂項目也會導致眼外傷的風險升高。
營養。營養不良導致的維生素A缺乏可能引起角膜混濁,損傷視力。
感染。細菌、病毒或其他微生物可引起眼部感染,影響結膜、角膜、眼瞼,甚至視網膜和視神經。
慢性病。糖尿病視網膜病變是糖尿病常見的並發症之一,通常是由於患者血糖控制不善,引起眼部神經及血管微循環改變,影響眼部營養供應,造成視功能受損。此外,高血壓、心腦血管病、腎炎、白血病、貧血、某些急性傳染病等都可能引起視網膜血管改變,造成眼底出血和玻璃體積血,從而導致視力下降。
不良生活習慣。我國城市青少年近視患病率高達67%,用眼過度導致的病理性近視(高度近視)已成為第二大致盲因素。過度依賴電子產品、戶外活動時間減少,以及高油、高鹽、高糖的不良飲食習慣,都會為視力健康埋下隱患。吸煙是老年性黃斑變性的主要風險因素。
“在過去,很多眼疾無法治愈,但如今,多數眼疾都可以通過早期干預實現延緩和減輕,甚至治愈。”除了角膜移植,激光、手術、藥物、注射等技術手段應用更廣。例如,屈光不正可以通過激光手術進行矯正﹔青光眼導致的視力損傷雖然無法治愈,但可通過有效的藥物治療和外科手術來延緩﹔白內障可以通過手術摘除眼睛中不透明晶狀體、植入人工晶狀體達到治愈﹔新生血管性老年性黃斑變性,也可採用連續或間歇性抗血管內皮生長因子眼內注射治療干預。更重要的是,多數眼疾甚至可以在發生前進行有效預防。
做好孕前檢查和新生兒護理。例如通過分娩前治療產婦的感染預防新生兒眼炎。
控制用眼時間。增加戶外時間、減少近距離工作活動,以減緩近視度數加深,避免高度近視及其並發症的發生。每次用眼不超過40分鐘,若出現眼睛腫脹、眼花、發酸,要及時休息。
降低外傷感染風險。防止眼部感染,要使用清潔水源,做好面部清潔,勤更換毛巾,不共用毛巾浴巾等。進行高風險活動和作業時,戴好護目鏡,做好眼部防護,可有效減少眼外傷。
慢性病患者定期查眼底。在致盲人群中,相當一部分由眼底病引起,而老年性黃斑變性、糖尿病視網膜病變、青光眼等都會損傷眼底。因此,規律的眼底檢查尤為重要,糖尿病患者推薦每半年一次,高度近視者至少每年一次。(高 陽)
飛向藍天的“卓瑪”(身邊的小康故事) “卓瑪,飛機能飛多高啊?”“卓瑪你去過哪些城市了?”……每次回家,格茸卓瑪仿佛是村裡的“明星”。 格茸卓瑪的家鄉在雲南省迪慶藏族自治州香格裡拉市小中甸鎮團結村。這個很多人沒有坐過飛機的村子,卻走出了一位在飛機上工作的女孩。 作為東航…【詳細】
雲南新增19例境外輸入確診病例 人民網昆明7月27日電 (符皓)據雲南省衛生健康委員會通報,7月26日0時至24時,雲南無新增本土新冠肺炎確診病例和無症狀感染者。新增境外輸入確診病例19例、無症狀感染者3例。確診病例治愈出院2例(境外輸入),無症狀感染者解除隔離醫學觀察2…【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