遏制心梗年輕化 根本還得靠自律

2020年07月24日08:58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海外版
 
原標題:遏制心梗年輕化 根本還得靠自律

  心梗猛如虎,一旦發作,十分凶險,死亡率高。

  前不久,一位知名編劇,突發心梗去世,不到40歲,十分可惜。這些年,因心梗去世的人,越來越呈現年輕化趨勢。據媒體報道,近一個月以來,蘇北醫院心血管外科已接診69例心梗患者,最多的是24小時內連續接診10例。這些心梗患者中,兩成以上為中青年,其中一人才27歲。

  這只是一家地方醫院,如果放眼全國呢?中青年是一個家庭的頂梁柱,正處在拼搏做貢獻的階段,人沒了,對一個家庭來說,帶來的是難以承受的痛苦和損失。那麼,為什麼越來越多的年輕人被心梗糾纏上了呢?

  一句話,不良生活習慣造成的。黑白顛倒、作息紊亂﹔吸煙喝酒、暴飲暴食﹔成天坐著,不愛運動﹔工作繁重、壓力山大……這些都是誘發心梗的導火索,而這些又是不少人的生活常態。身體被早早透支,不獨心梗,各種疾病的發作也越來越早。

  那麼如何應對?每次有一定知名度的人士因心梗離世后,媒體上都會科普心梗的相關知識,幫助人們預防。比如通過識別牙痛、臍周疼痛、胸悶、左上肢無力、肩胛骨疼、腳底疼痛等身體征兆來判斷心梗來襲,做好防護,及時求醫。客觀上說,確實有用,也有效,但是實際作用恐怕有限。為什麼這麼說呢?

  因為這些用來判斷心梗的身體征兆,不是唯一指向心梗的。有征兆,不一定是心梗。前者是后者的必要不充分條件。牙痛就是心梗嗎?胸悶和腳底疼就是心梗嗎?假設在實際生活中,大家對這些征兆爛熟於心,警惕性很高,一旦出現苗頭,就立馬放下手邊的工作,不開會了,不干活了,趕緊往醫院跑,這可能嗎?

  而且對於中青年人來說,每天要關注的事情太多了,工作上的、家庭裡的、社會上的,方方面面,瑣碎繁雜,心力交瘁,怎麼可能天天默背“心梗的N種征兆”呢?

  因此,遏制心梗年輕化,根本還得靠自律,靠改變不健康生活習慣,把心梗的誘因扼制在前端,釜底抽薪,要比在后端封堵更有效率,可操作性更高。煙戒了,酒撇了,少吃肉,多吃菜,運動起來,合理作息,平衡心態……把這些生活習慣培養起來,堅持下去,從根本上鏟除心梗等生活方式病的產生土壤。

  這就好比滅蚊子,點上蚊香、支起蚊帳、看見就打,是被動防守,不如清除積水、打掃垃圾、填塞樹洞,防止蚊子產卵,從根子上一勞永逸地解決。事情不同,道理一樣。(熊 建)

(責編:木勝玉、徐前)

推薦閱讀

飛向藍天的“卓瑪”(身邊的小康故事)  “卓瑪,飛機能飛多高啊?”“卓瑪你去過哪些城市了?”……每次回家,格茸卓瑪仿佛是村裡的“明星”。 格茸卓瑪的家鄉在雲南省迪慶藏族自治州香格裡拉市小中甸鎮團結村。這個很多人沒有坐過飛機的村子,卻走出了一位在飛機上工作的女孩。 作為東航…【詳細】

要聞

雲南新增19例境外輸入確診病例  人民網昆明7月27日電 (符皓)據雲南省衛生健康委員會通報,7月26日0時至24時,雲南無新增本土新冠肺炎確診病例和無症狀感染者。新增境外輸入確診病例19例、無症狀感染者3例。確診病例治愈出院2例(境外輸入),無症狀感染者解除隔離醫學觀察2…【詳細】

要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