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冠狀病毒核酸檢測與抗體檢測,究竟孰優孰劣?

2020年07月03日09:06  來源:人民網-上海頻道
 
原標題:新型冠狀病毒核酸檢測與抗體檢測,究竟孰優孰劣?

  人民網上海7月2日電(董志雯)近日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綜合組公布了《關於加快推進新冠病毒核酸檢測的實施意見》中明確提出推動重點人群“應檢盡檢”,其他人群“願檢盡檢”。擴大核酸檢測范圍作為常態化防控落實“四早”措施的首要舉措,意味著更多的民眾將參與到新冠病毒核酸篩查工作中,新冠肺炎的診斷自然也成為大眾關心的話題。新型冠狀病毒核酸檢測與抗體檢測,究竟孰優孰劣?近日,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仁濟醫院檢驗科趙倩表示,目前新冠病毒感染檢測兩大主力軍分別為特異性抗體檢測和核酸檢測。

  1、什麼是新冠病毒核酸檢測?

  核酸檢測目前是新型冠狀病毒檢測的“金標准”,也是判斷受檢者體內有無新冠病毒的直接証據。現階段臨床上最常用的方法是熒光定量PCR,簡單來說,該方法就是用含有新冠病毒特有基因信息的探針去患者採集的鼻咽拭子標本裡尋找相應的序列。能夠找到,代表檢測陽性﹔沒有找到,檢測為陰性。

  2、什麼是新冠病毒抗體檢測?

  抗體檢測,顧名思義,就是用於檢測人血清、血漿和靜脈全血樣本中新冠病毒特異性IgM/IgG抗體,是判斷受檢者有無感染新冠病毒的間接証據。抗體檢測以其操作便捷、檢測迅速被關注,通常作為核酸診斷的補充手段。新型肺炎發病3-5天后,血清特異性抗體逐漸產生。首先出現的是免疫球蛋白IgM抗體,約在5-7天產生﹔然后出現IgG抗體,約在10-15天產生。通常情況下,IgM抗體產生早,一經感染,快速產生,維持時間短,消失快,血液中檢測陽性可作為早期感染的指標。IgG抗體產生晚,維持時間長,消失慢,血液中檢測陽性可作為感染和既往感染的指標。

  3、優缺點大比拼

  核酸檢測具有早期診斷、靈敏度和特異性高等特點,但其局限性在於①採樣不當、標本保存不當、採用不同類型的標本以及使用不同廠家試劑都可能造成核酸檢測結果“假陰性”而出現漏診。②檢測耗時較長。

  抗體檢測採樣相對更便捷,樣本更穩定。操作簡單快捷,尤其是膠體金法,通俗一點說一滴血15分鐘,用肉眼就能夠觀察到判斷的檢測結果。但抗體檢測也有其局限性:①在新冠病毒感染早期,人體內可能還沒有產生抗體,抗體檢測存在窗口期。②檢測試劑盒靈敏度不同也會出現假陰性結果。③抗體檢測可能會因為標本中存在干擾物質,如類風濕因子等因素影響而出現假陽性結果。這也是血清學方法一直存在的“老大難”問題。

  4、究竟孰優孰劣?

  之於這個問題我們尚且不能輕易下結論。與特異性抗體血清學檢測相比,核酸檢測能夠檢測到處於窗口期的患者,及早發現感染者。當核酸檢測陰性時,將IgM和IgG抗體檢測增加進去,可以彌補核酸檢測容易造成漏診的不足。一個用於疾病的鑒別診斷,確保不錯﹔一個用於疾病的初篩,確保不漏。因此在實際檢測過程中建議二者聯合檢測,綜合判讀,提高病毒攜帶者的陽性檢出率,減少社會傳播的風險。

  5、檢驗報告如何解讀?

  加強新冠病毒核酸和特異性抗體檢測工作,既有利於鞏固防控成果,維護群眾健康,又有助於人員合理流動,推動全面復工復產復學,是外防輸入、內防反彈的重要措施。

(責編:徐前、朱紅霞)

推薦閱讀

飛向藍天的“卓瑪”(身邊的小康故事)  “卓瑪,飛機能飛多高啊?”“卓瑪你去過哪些城市了?”……每次回家,格茸卓瑪仿佛是村裡的“明星”。 格茸卓瑪的家鄉在雲南省迪慶藏族自治州香格裡拉市小中甸鎮團結村。這個很多人沒有坐過飛機的村子,卻走出了一位在飛機上工作的女孩。 作為東航…【詳細】

要聞

雲南新增19例境外輸入確診病例  人民網昆明7月27日電 (符皓)據雲南省衛生健康委員會通報,7月26日0時至24時,雲南無新增本土新冠肺炎確診病例和無症狀感染者。新增境外輸入確診病例19例、無症狀感染者3例。確診病例治愈出院2例(境外輸入),無症狀感染者解除隔離醫學觀察2…【詳細】

要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