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山州馬關縣大栗樹鄉:生態農業正紅火

馬關縣大栗樹鄉樂作大寨村小組中藥材連片種植基地。 本報記者 張文峰 攝
近年來,馬關縣大栗樹鄉依托優勢資源,大力發展以油菜花、中藥材、糧食為代表的“三色”產業,生態特色農業紅紅火火,促進農民持續增收。
3月以來,大栗樹鄉兩萬余畝油菜花競相綻放,金黃色的花浪在微風吹拂下層層翻涌。“今年,全村實施了900多畝油菜單產提升示范種植項目,政府為我們免費提供種子、化肥、農藥,全程進行技術指導,后期還會統一使用無人機進行病虫害防控,大大降低了我們的種植投入。”和平村委會老房子村小組組長夏連華說。
大栗樹鄉大地上,鑲嵌著一個個黑色的“聚寶棚”,棚中三七、重樓、雲香草等中藥材正吐露新芽,工人們在棚裡勞作,忙著除草、修整、管護。“這兩年種植中藥材收益較好,我從村民手中流轉了10余畝土地種植中藥材,在農忙時節會聘請當地群眾幫忙管理。為了抵御市場風險,我同時種植了多種中藥材。”烏木村村民孔祥慶說。從外出務工到回鄉種植中藥材,從當初的2畝發展到如今的近20畝,從單一種植到同時種植三七、重樓、滇黃精等多種藥材,5年來,孔祥慶一步步摸索經驗,逐漸成為中藥材種植的“土專家”。
中藥材種植不僅為種植戶帶來了經濟效益,也給當地群眾提供了就業機會,2024年大栗樹鄉種植各類中藥材30余種近2萬畝,產量4000余噸,種植戶戶均收入超過5萬元,中藥材產業已成為優化全鄉經濟結構、助力鄉村振興的重要力量。
走進大馬固村,田間點點綠葉破膜而出,良田阡陌井然、溝渠串聯成線,孕育著豐收新希望。該村今年實施了玉米大豆帶狀復種示范項目,為確保項目的順利實施,鄉政府提前謀劃,及時做好種子、地膜等調運發放和技術指導工作,確保不誤春耕、不誤農時。
今年以來,大栗樹鄉政府按照政策激勵、項目示范、提質增效、防災減損的思路,提早謀劃抓好大豆單產提升種植、大豆玉米帶狀復合種植、萬畝中藥材種植、萬畝油菜種植等農業示范項目建設,通過示范引領帶動群眾增收,及時開展技術指導,落實好各類強農惠農政策,努力繪就一年好“豐”景。(張坤 張文峰)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