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雲南頻道>>要聞

奇怪!打漁村沒有一個人打魚

人民網記者 程浩
2025年04月09日08:40 | 來源:人民網-雲南頻道
小字號

“你們瞧,現在水那叫一個清,每天撿到的垃圾也越來越少!”梁中軍駕船上岸,抖了抖手裡的一小袋垃圾說,“這些垃圾,大都是岸上吹來的,游客和村民可沒那麼不講究。”

58歲的梁中軍是雲南麗江拉市海高原濕地省級自然保護區(下稱拉市海)的專職巡護員,這份工作他一干就是20多年。每天的上午下午,梁中軍雷打不動地駕船在拉市海巡邏,清理垃圾、救治候鳥,還得給游客和村民普及政策。

拉市海風景。徐俊攝

拉市海風景。徐俊攝

拉市海,雲南省首個以濕地命名的自然保護區,美得像幅畫。每年冬春季,12萬余隻水鳥在這兒過冬,成為候鳥的天堂。

早些年,拉市海周邊農戶主要靠農牧漁業為生。進入21世紀,麗江旅游火了,離麗江城區10多公裡的拉市海成為“麗江古城后花園”,每年數百萬游客慕名而來。生態旅游一發展,附近農戶也跟著沾光,腰包鼓了起來。

梁中軍家在拉市海旁的玉龍縣拉市鎮打漁村,聽這名字就知道,村裡人以前靠打魚過活。“后來政府號召保護生態環境,特別是發展旅游業后,我就放下漁網,干起巡護工作。”梁中軍說,妻子10多年前也去了一家馬場上班,專門給游客提供牽馬服務,也和很多村民一樣吃上“旅游飯”。

然而,游客紛至沓來,問題也隨之而來,保護與發展的矛盾越來越突出。

“馬場為了拉客,帶游客到湖邊騎馬,岸邊生態遭了殃﹔游客坐船,垃圾往湖裡扔,水質也受影響。”梁中軍無奈地說。

拉市海風景。人民網記者-程浩攝-(1)

拉市海風景。人民網記者 程浩攝

咋辦?取締核心區旅游活動、禁漁禁牧、清理環湖岸線、修復生態岸線、規范騎馬旅游活動……玉龍縣下大力氣整治拉市海的生態環境。

經過多年的整治,效果顯著。目前,拉市海的水質常年保持在Ⅲ類,蓄水量從2016年的3460萬立方米增加到2024年的4500萬立方米。濕地內,已記錄到鳥類341種,佔我國鳥類種類的22%,其中包括水雉、鉗嘴鸛等珍稀鳥類。

保護歸保護,發展也得跟上。玉龍縣成立縣旅惠旅游投資開發有限公司(下稱旅惠公司),推動拉市海的生態優勢變成發展優勢,讓人民群眾共享生態紅利。

“公司成立后,先從改善基礎設施入手。”旅惠公司總經理和世雄說,“我們對從房山鎮長水村到拉市鎮的道路進行提升改造。要知道,這條路是從麗江市區到玉龍縣西部鄉鎮的必經路,以前又陡又窄又擁擠,大貨車在前面開小轎車隻能跟著,很難超車,修好后又直又平又寬,來拉市海旅游方便多了。”

“我們還實施臨湖遷建工程。”和世雄接著說,打漁村原來有30多戶農戶住在湖邊,生產生活難免影響水質。於是,我們在離湖一公裡不到的地方統一規劃、統一建設,給農戶們建新房,動員他們搬進去。

梁中軍家就是搬遷戶之一。梁中軍感慨地說,“剛開始動員搬遷時,心裡一百個不願意,祖輩都住湖邊,舍不得!但一想,為了保護環境,就同意了。”他自豪地補充道,“我可是第一個簽字的村民呢!”

來到梁中軍的新家,藍天白雲下,納西族院落很是氣派,院子裡花花草草,美得很。“光洗手間就有三個呢!”他笑著說。

梁中軍搬遷后的村子。人民網記者-程浩攝-(1)

梁中軍搬遷后的村子。人民網記者 程浩攝

和世雄也笑了:“我們還建設截污工程、巡護道,打造游客服務中心、旅拍中心,整合馬場,規范騎馬旅游活動……”

“這些工作,離不開資金的支持。”和世雄補充說,中國農業銀行麗江分行提供4.2億元的信貸支持,在拉市海的保護與開發工作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在當地政府和旅惠公司的共同努力下,拉市海的旅游產業蓬勃發展,游客數量持續攀升。自2019年以來,拉市海已累計接待游客712萬人次,實現旅游綜合收入5.8億元。與此同時,當地農民也切實享受到了旅游發展帶來的紅利,人均純收入顯著增長,從2019年的1.35萬元上漲到2024年的2.6萬元。

“水清了,鳥多了,腰包也鼓了,這都是大好事!但我們不能鬆懈,還得好好保護拉市海,讓綠水青山一直造福我們。”梁中軍語氣堅定。

(責編:木勝玉、朱紅霞)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