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雲南頻道>>要聞

鄉村寄宿學校裡的民生溫度

2025年04月08日08:05 | 來源:中國青年報
小字號

原標題:鄉村寄宿學校裡的民生溫度

  雲南省文山壯族苗族自治州馬關縣仁和鎮小格木小學的校長楊天靖,想在本月中旬利用課間休息時間,開一場持續半個月的校園趣味運動會。

  雲南文山州實現了農村寄宿制學校澡堂全覆蓋,累計惠及29萬名農村寄宿學生。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張文凌/攝

  從今年春季學期起,義務教育學校課間休息時間調整為15分鐘。大學學體育專業,同時在這所小學擔任體育老師的楊天靖開始為孩子們設計更多“能出汗的課間活動”。讓他有底氣的是,因為有了“希望澡堂”,這些跑得滿頭大汗的孩子可以及時在學校洗澡了。

  這得益於文山州發起的“希望澡堂”公益行動。

  在文山州連綿的石漠化山區,農村寄宿制孩子洗澡這件事,牽動了無數人的心。

  為讓農村寄宿制孩子洗上熱水澡,2019年以來,文山州通過“政府主導+公益募捐+東西協作”的模式,建設了509個“希望澡堂”,累計惠及29萬名農村寄宿學生,在全省16個州(市)中率先實現了農村寄宿制澡堂全覆蓋。

  潤澤鄉村寄宿學生的公益項目

  有寬敞明亮的教室安心學習,有標准規范的操場盡情奔跑,但洗澡卻是一個大難題,孩子們要麼周一到周五不洗澡,要麼用水管冷水洗頭。這是2019年6月,共青團文山州委、州教育體育局在對全州農村寄宿制學校的調研中看到的。讓他們揪心的是,全州929所農村寄宿制學校中,僅有421所學校建有洗澡室,但部分洗澡室沒有熱水或者因供水問題滿足不了洗澡需求,17萬寄宿學生存在著洗澡難的現實問題。

  這年的8月,團文山州委、文山州青年聯合會、文山州教育體育局聯合發起“希望澡堂”公益項目,很快得到了社會各界的積極響應。文山州委書記專題會議上,專門研究部署了“希望澡堂”建設工作﹔文山州級四套班子成員以及各級黨政機關、企事業單位和文山州內外的企業紛紛捐款﹔團文山州委通過雲南省青基會“雲青籌”等互聯網平台發起眾籌。

  經過4年多的努力,文山州用籌集到的6500多萬元善款,完成了509個“希望澡堂”建設,比原計劃提前了3年。

  上海市援滇干部文山聯絡小組是其中一支積極的力量。“希望澡堂”公益項目發起后的兩年,上海社會力量就為文山捐建160所“希望澡堂”。其中,馬關縣18所學校的“希望澡堂”在2020年5月3日便投入使用。

  17歲的上海女孩顧曉雨也參與了捐贈。

  顧曉雨的爸爸是第11批上海援滇干部顧瑜,“希望澡堂”公益項目發起后,他募集到愛心資金171萬元,在文山建設了24個“希望澡堂”。

  2019年暑假,顧曉雨第一次隨父親來到中越邊境的麻栗坡縣。在一所小學,她看到“這麼多孩子的學校沒有洗澡室,更不要奢望熱水”時,深受震撼。和爸爸討論后,她拿出自己攢下的壓歲錢中的5萬元,在麻栗坡縣鐵廠鄉普追小學捐建了一個“希望澡堂”。一年多后,他們再訪麻栗坡,看見了小學干淨的浴室,顧曉雨又向爸爸提出把高考后親戚們給她的生活費捐出來,再為一個小學建“希望澡堂”,同行的表弟立即說“我出一半”。“平時他總是把零花錢藏得很深,”顧曉雨說,“我們從小在大城市長大,用獨立浴室習以為常,隻有到了鄉村,才真正理解洗澡這件事為什麼讓這麼多人牽挂。”

  破解難題,守護孩子們的清潔

  在石漠化山區建澡堂,面臨的最大困難是缺水。

  “希望澡堂”開始建設以來,文山從州到縣都成立了工作領導小組,根據學校地理位置、氣候特點、水資源狀況等,實地勘測、及時修改方案、召開現場工作會,“一校一策”,統籌協調推進建設。水務部門優先安排農村供水保障三年專項行動項目,建小水窖等﹔排水渠水管外包、水壓、安裝防漏電裝置、恆溫控制閥等問題,都列入清單,逐一改進。

  2024年7月,共青團文山州委、文山州希望公益服務中心向雲南省青少年發展基金會遞交了一份申請,希望幫助改造丘北縣民族中學、平寨鄉木柏小學、新店鄉小江口小學供水工程。申請裡寫到3所學校供水的困窘:“縣城延伸管道老化,管道壓力不足”“學校旁取水的河道沿線村寨和農田較多,生活污水和農業面源污染嚴重”“水質不達標,滲、漏、堵塞等影響輸水”。

  在雲南省青少年發展基金會的支持下,今年年初,3所學校供水工程完成改造並通過驗收。

  丘北縣民族中學的學生來自全縣12個鄉鎮。2000多名學生中,留守兒童有500多名。隨著辦學規模增大,學校設立了新校區,過去取水管道設計不合理,使得學校無法正常供水。

  新修建的一座150立方米不鏽鋼沖壓水池安裝在距丘北縣民族中學800米的小山上,引水管道將水從山上引入學校。新增加加壓泵站、管道泵、沖壓水池等,再將清水平衡地分送到學校的每棟樓。副校長郭紹康和學校的管理員通過手機實時監測供水狀態,及時發現和解決問題。“工程整合了分散的供水設施,現代化的監控和管理系統提高了供水系統的效率和可靠性。”郭紹康說。

  木柏小學和小江口小學也分別新建了引水管道、調節池和配套設施,增加了空氣能等設備。

  “增加空氣能是為了解決熱水供應保障不足的問題。”共青團文山州委副書記葉來萍說,“希望澡堂”多以太陽能加熱,有的學校所在地天氣多陰少晴,冬季熱水供應不足。“希望澡堂”建成后,文山州各級團組織一直在收集需要增配電熱水器、空氣能的學校,並持續尋求捐方支持,逐一為其進行提升改造,以保証孩子們洗浴的舒適性和安全性。

  “找准問題症結,直面難點不回避,避免澡堂建而不用或難以使用,才能不辜負每一份愛心。”葉來萍說。

  澡堂的溫暖時光

  小格木小學周圍都是農田,景色宜人,空氣清新。學校招收周邊8個自然村的學生。在這個1.4萬平方米的校園,有籃球架、乒乓球桌的操場是下課時最熱鬧的地方,不遠處是開闊的運動場,紅色的環形跑道中間,圈起了一個綠色的足球場。“孩子們很喜歡籃球、足球。”楊天靖說。

  愛運動的孩子往往一身汗。過去學校每周三下午讓家長把孩子接回家洗澡,周四上午再返回學校。有老師記得,一些孩子衛生習慣不好,回家也不洗澡,頭發上都爬著虫子。

  有了“希望澡堂”后,老師們再也沒看見頭發上有虫子的孩子,他們在老師的監督下,每周按時間安排到澡堂洗澡。

  與小格木小學一樣,麻栗坡縣麻栗鎮豆豉店小學“希望澡堂”的牆上,也整齊地懸挂著男生、女生洗澡安排的名單,每一組同學都有老師照看。“學生洗澡時的安全很重要。”學校的一位負責人說。

  “定教師”“定班級”“定學生”“定浴位”“定時間”讓每一個學生都能洗浴。中青報·中青網記者在對文山州馬關、麻栗坡、廣南、丘北4個縣12所學校“希望澡堂”的採訪中看到,澡堂的牆上挂著管理制度、每個年級每個班每個學生的洗浴安排表。澡堂衛生由各班級輪流打掃,每個澡堂都十分干淨,沒有異味和污垢。澡堂消毒由教職工負責。

  馬關縣坡腳鎮中心學校的“希望澡堂”的牆上是一排排書架,上百本圖書供學生們自由閱讀。這裡也是學校的“學海園”,設置了桌椅,學生隨時可以來這裡看書學習,排隊等候沐浴的同學也可拿一本書靜靜讀一會兒。

  學校澡堂的管理更加細致,要求班主任按時到崗,先做好通風、設備檢查、水溫調節等准備工作﹔學生洗浴結束后,組織學生做好清潔衛生,開窗通風。記者注意到,男女生澡堂的天花板上都安裝了暖風機。

  “學生們洗的熱水澡裡,帶著社會的溫暖,潛移默化中培育了他們的感恩之心。”學校黨支部書記、校長任代天說。

  細節處見人文關懷

  在沒有吹風機前,廣南縣蓮城中學校長陸春菊發現,女生們中午洗澡洗頭后,睡覺時都是把頭靠在床杠上,以免濕漉漉的頭發打濕了枕頭。

  “希望澡堂”建成后,“有一個吹風機”成為不少農村寄宿制孩子的“微心願”。

  2024年10月,團文山州委、文山州希望公益服務中心發起為“希望澡堂”配備吹風機的“暖風行動”,再次得到社會響應,短時間內便籌集到4683個吹風機,配備到所有的“希望澡堂”。這些白色的粉色的吹風機都挂在澡堂的外牆上,洗完澡后的同學就排隊吹頭。

  蓮城中學有近3000名寄宿孩子,作為女性,陸春菊更了解長頭發女孩們的需求,因此給女生分配的吹風機比男生多。學校專門為吹風機搭建了一個有玻璃鋼天棚的服務站,鋪排了單獨使用的電線,安裝了鏡子。

  除吹風機外,團文山州委還在積極回應孩子們對澡堂細節的關注,聯合雲南省青少年發展基金會“雲青籌”等平台,為更多的“希望澡堂”配備洗手台、鏡子、澡位挂鉤、衣物櫃等設施,維護澡堂的持續使用。同時,還為留守兒童募集發放有洗浴物資的“愛心呵護包”等。

  “細節處見人文關懷。”雲南省教育廳的一位負責人說,“民生無小事。‘希望澡堂’讓孩子享受的不僅是熱水,更是基層治理的民生溫度。”(記者 張文凌)

(責編:木勝玉、朱紅霞)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