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雲南頻道>>要聞

用先進技術提升挖掘效率 

滇中引水一期工程進展超九成

本報記者 楊文明 人民網記者 程 浩
2025年04月09日08:21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小字號

原標題:滇中引水一期工程進展超九成

滇中引水工程香爐山隧洞工地,百孔爆破連環炸響,32號豎井破岩開挖,直插橫斷山脈岩層深處。據統計,滇中引水一期工程目前已累計開挖超612公裡,就工程輸水干線總長664公裡而言,進展超九成。

跨越四大水系,穿越橫斷山脈,滇中引水工程的隧洞佔比超九成。塌方、變形、突泥等,都是地下施工會面臨的難題,香爐山隧洞更是工程的難中之難。雲南省滇中引水工程建設管理局和香爐山隧洞施工隊伍一道,用先進技術攻堅克難,近半年月均挖掘速度提高百余米。

“香爐山隧洞處於活動斷裂帶,圍岩破碎鬆軟,軟岩容易變形。”中鐵隧道局滇中引水工程大理Ⅰ段3標項目施工負責人王斌說,“雲嶺號”硬岩掘進機“吃硬不吃軟”,在這裡施工就像在豆腐渣裡挖洞,最嚴重時中部會被卡住。

經過反復試驗,團隊採用隧洞支護技術,基本解決了這個難題。施工隊伍將錨索嵌入岩體,用錨具固定洞壁,這種預應力錨索支護方法,就像一雙手向上提起岩體,實現主動支護﹔封閉工字鋼兩側、灌入高強度混凝土,打造的箱型拱架,則成了“肩膀”,向上頂起岩體,實現被動支護。兩道力量將岩體牢牢固定,岩體終於實現相對穩定。自去年4月以來,再沒出現過“卡腰”情況。

隧洞建設,離不開灌注混凝土,其運輸效率影響著整個工程的推進效率。“過去運輸混凝土用的是無動力鐵皮溜槽,一旦遇上坡度小的支洞,下溜速度變慢,容易卡住,造成骨料和泥漿分離。”中鐵十四局負責香爐山隧洞麗江段1標施工的項目技術負責人仁師軍說。

“經過反復試驗,我們選中了煤炭行業的皮帶運輸技術,加以借鑒。”仁師軍介紹,用兩條寬80厘米的皮帶穿過支洞,上行皮帶將渣土向外運,下行皮帶把初拌混凝土運向支洞底部,進行二次攪拌,在解決骨料和泥漿分離問題的同時,也為下溜提供動力。一出一進,又穩又快,隻需10多分鐘,混凝土與渣土便能穿過1.2公裡長的支洞,到達各自“工位”。

為了高效運輸施工所需物料,工程還採用自下而上開挖的豎井運輸,大大提高了運輸效率和出渣效率。在香爐山隧洞27號豎井,吊罐裝著渣土,從地下近600米處運往地面,再將挖掘隧洞所需物料運往地下,一天能實現40個來回。中國水電十四局負責香爐山隧洞27號豎井施工的生產副經理李光躍介紹,隨著豎井陸續開挖,挖掘作業面增加,香爐山隧洞掘進效率有望進一步提升。

《人民日報》(2025年04月09日 第 07 版)

(責編:木勝玉、朱紅霞)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