鄒連俄:農田建設的“活字典”
2023年09月26日11:21 |

農業“活地圖”、農技“活字典”、農民的“好大哥”……在雲南省曲靖市宣威市農業系統,說起鄒連俄,人們總是給予他這些稱謂。出生於60年代的鄒連俄,1984年參加工作便與農業結緣至今。
鄒連俄懂業務,善鑽研,忙碌的身影不是在田間地頭,就是在項目一線。鄒連俄是從農村出來的,深知農村農田基礎設施薄弱,農民種地的辛苦。作為農田建設管理股股長的他,把田間道路修通,把水引到田裡,讓機械代替人畜耕作,這既是農民的期盼,也是他的工作職責。
鄒連俄帶領青年干部實地查看秋糧長勢。
鄒連俄經常走進田間地頭,沉下去了解、鑽進去研究、跳出來思考,抓項目,創造性地提出“圖紙比對選項目、主體下沉建項目、數字監理強質量、挖石清障增耕地、項目+主體增投入、光伏抽水降成本”等一系列高標准農田建設新理念、新舉措。宣威市被列為雲南省高標准農田建設示范縣,其個人被評為全省高標准農田建設指導專家。
鄒連俄向農戶了解反季節蠶豆收獲情況。
“我堅信,多爭取一些高標准農田建設計劃,就能讓項目區的群眾幸福指數提高,讓產業發展加速。”面對成績,鄒連俄這樣說道。鄒連俄已在這塊土地上耕耘了近40年,他堅持“傳幫帶”,培育了一批項目管理專家隊伍,推進“項目+主體+園區”的多元投入產業發展模式,實行新建和改建並舉,打造高標准農田新典型。
如今,已近退休的鄒連俄依然兢兢業業躬耕一線,努力讓宣威這片土地常綠常新,讓宣威的老百姓以“地”生“金”。(楊金香、徐章喜、付程 文/圖)
來源:宣威市融媒體中心
(責編:徐前、朱紅霞)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