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態雲南鋪展綠色新畫卷

昆明大觀公園供圖
初春時節,雲嶺大地天藍地綠水清,鮮花綻放,美景如畫。滇池之濱,人鷗嬉戲,呈現出一幅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美麗畫卷。
黨的十八大以來,雲南省以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和習近平總書記考察雲南重要講話精神為指引,緊緊圍繞爭當全國生態文明建設排頭兵、筑牢國家西南生態安全屏障目標,精准施策,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全力推進生態文明建設。
展現雲南之美推進綠美雲南建設
經過不懈努力,雲南省生態文明建設實現歷史性突破,生態環境質量持續保持優良,綠美雲南建設全面開啟。2022年,全省16個州(市)政府所在地城市環境空氣質量優良天數比率達99.7%,居全國第1位。全省地表水國控、省控斷面水質優良比例分別達91.6%、86.9%,較2021年分別增加4個、11個Ⅲ類水質斷面﹔地(市)級、縣級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水質達標率分別達97.7%、94.1%。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達90.2%。隨著生態環境持續向好,生態環境質量明顯提升,國家西南生態安全屏障得到鞏固,生物多樣性得到有效保護,進一步展現了雲南的山水之美、人文之美、歷史之美、發展之美。
去年,雲南省印發了《雲南省城鄉綠化美化三年行動(2022—2024年)》,明確了行動目標:中遠期,通過未來10年城鄉綠化美化,努力建成美麗中國新標杆、樣板示范區。近期,通過實施三年行動,以人口密度高、流量大的地帶為重點,著力探索符合雲南實際的城鄉綠化美化建設路徑和發展模式,努力實現“四個基本、三個加快”。
按照要求,雲南省健全組織領導機制,成立由省委、省政府領導任組長,省發展改革委、省工業和信息化廳、省教育廳、省財政廳、省自然資源廳、省生態環境廳、省住房城鄉建設廳、省交通運輸廳、省農業農村廳、省水利廳、省文化和旅游廳、省林草局等省直有關部門主要負責人為成員的領導小組,加強對城鄉綠化美化工作的組織領導、統籌協調,確保各項目標任務落到實處、取得實效。
明確目標責任惠及人民群眾
綠美城鎮建設范圍包括省會城市、州(市)政府所在地城市、縣級城市(縣城),國省道沿線、重點旅游景區周邊和城郊鄉(鎮)政府所在地。由州(市)政府統籌考慮各地區自然、經濟條件和現有基礎,圍繞城市建成區綠地率、人均公園綠地面積、口袋公園、林蔭路新增數量等,提出合理的量化目標,實現城市“300米見綠,500米見園”﹔年植樹數量不得低於前3年平均值﹔推進建設綠美鄉鎮300個。
將在城市(城鎮)主街道小區和單位、新建小區、旅游景點周邊小區、改造提升的老舊小區建設綠美社區。由各縣(市、區)自行確定建設目標,每年綠美社區建設數量不低於本地區社區總數的10%,鼓勵有條件的地區加快建設。
綠美鄉村主要是城郊村、國省道沿線村、旅游景區周邊村、名村古村等,省級將重點推進600個村庄,各州(市)按不低於本行政區域村庄數10%的數量設定年度目標。
綠美交通方面包括進出雲南省交通要道,大滇西旅游環線,機場高速(機場連接線),旅游公路、自駕游精品線路,進出城區的交通干線,機場、港口(碼頭)、服務區、鐵路客運站。通過三年的努力,積極推進公路沿線應綠盡綠,重點打造與周邊生態環境相協調、地域特點顯著的綠美交通廊道1500公裡示范段,提升鐵路綠化美化水平500公裡,建設80個綠美服務區、46個綠美鐵路客運站、15個特色鮮明的綠美機場、14個綠美港口(碼頭)。
此外,將納入全省河(湖)長制實施范圍的湖泊,流經城鎮、壩區重點河流(河段),城市周邊大中小型水庫,水利風景區,主要交通干道沿線的河湖岸線等打造成綠美河湖,建設綠美湖泊15個,流經城鎮、壩區綠美河流60條,城市周邊大中小型綠美水庫60個,城鎮周邊水利風景區15個﹔建設綠美校園360所,其中高校30所、中學150所、小學150所、幼兒園30所﹔在各級經濟技術開發區、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產業園區、邊境經濟合作區、開發開放試驗區、綜合保稅區、旅游度假區等園區建成綠美園區64個﹔全省A級旅游景區完成100%綠化美化提升。
從綠美城鎮、綠美社區、綠美鄉村、綠美交通到綠美河湖、綠美校園、綠美園區、綠美景區,美麗中國在雲南的創新實踐全面開啟,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成為浸潤雲嶺大地的普遍共識和自覺行動。
騰籠換鳥激發產業新動能
依托資源優勢,雲南省不斷延伸產業鏈,推動綠色能源與綠色制造融合發展,帶動綠色鋁、綠色硅等先進制造業發展。遏制“兩高一低”項目盲目發展,堅決淘汰落后產能,騰籠換鳥激發產業新動能。
隨著高原特色農業提質增效,鮮切花、天然橡膠、咖啡、烤煙、核桃、中藥材種植面積和產量連年保持全國第一位,有機茶、有機蔬菜種植面積全國排名第一位,“綠色食品牌”影響力和美譽度大幅提升,綠色食品成為雲南出口第一大項商品,雲南高質量發展的綠色基底更加夯實。
激活綠化美化的每個細胞,建立多元共治共享的治理體系,雲南匯聚起生態文明建設的磅礡力量。德宏傣族景頗族自治州生態環境穩定改善,森林覆蓋率達71.84%,推窗見綠、出門見園、行路見林成為標配,鳥語花香、生態宜居的“美麗德宏”品牌更加閃亮。臨滄市把綠美臨滄作為生態文明建設的出發點和落腳點,持續開展增花、增果、增綠、增水、增光、增特色風貌行動,實現因綠而美、因特而美、因多樣性而美……
以“增綠提質”為主線,雲南省將中央對生態文明的頂層設計轉化為建設綠美雲南的施工圖。雲南省累計爭取中央預算內資金260.06億元,成功發行專項債969.98億元,撬動社會資本投資991億元,命名了36個特色突出、產城融合、生態宜居、功能完善的“美麗縣城”,授牌了27個“特色旅游小鎮”。
堅持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雲南省統籌推進山水林田湖草沙一體化保護和系統治理,堅決守護好藍天白雲、綠水青山、良田沃土,讓綠色在腳下不斷生長、持續延伸,讓生態美、環境美、城市美、鄉村美、山水美、人文美成為雲南常態。(記者 胡曉蓉)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