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雲南頻道>>要聞

一封請願書,全村人摁手印

人民網記者 李發興
2023年03月17日09:02 | 來源:人民網-雲南頻道
小字號

聽說駐村的第一書記李微要回原單位,秋那桶的村民急了。“村裡的這些項目怎麼辦?會不會擱置?”“公司怎麼發展?”“酒店怎麼運作?”

村民手寫的請願書。劉彪攝

“懇請留下來!”在秋那桶村黨總支書記、村委會主任余貴林的提議下,村民聯名給中交集團寫信,懇請李微留任,繼續一起建設秋那桶。

在請願書上,306個村民摁下鮮紅的手印。余貴林說,“秋那桶村有9個自然村306戶1042人,這是全村人的心願。”

秋那桶村,是雲南省怒江傈僳族自治州貢山獨龍族怒族自治縣丙中洛鎮的一個行政村。過去的秋那桶,土地貧瘠,耕地稀缺,村民生活全靠傳統的玉米、蕎麥種植和豬雞養殖為生,經濟來源少。2019年以前,村集體經濟一直為零。

秋那桶村。劉彪攝

怒江州曾經是全國脫貧攻堅最難啃的“硬骨頭”之一,在2020年脫貧攻堅取得全面勝利后,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成為怒江發展的“頭等大事”。

中交集團從1995年起就開始幫扶怒江州4縣(市),並於2019年派出駐村第一書記,助力秋那桶村脫貧攻堅工作。2021年3月,李微主動請纓到秋那桶村擔任第一書記。“來了之后才發現,秋那桶村既無法像搬遷社區那樣買鋪面、建扶貧車間、開超市,也難以走土地廣、林地多村寨的規模化種養路子。”李微說。

但秋那桶村急需闖出一條適宜自己發展的路子。“什麼樣的產業是真正適合秋那桶村、能讓群眾持續增收的?”駐村伊始,發展的難題就擺在了李微面前。

怎麼辦?“鄉村振興項目多,基礎設施建設多,各級黨委政府也都支持發展本土建筑產業,這是一個非常好的機遇。”在工程建設行業干了16年的李微,敏銳地發現了秋那桶村村集體經濟和群眾持續發展增收的良好契機——成立村裡自己的建筑公司,承接中交集團幫扶項目及地方政府“以工代賑”工程項目。

2021年10月,秋那桶村成立了怒江州第一家由村集體控股的建筑公司——爍雍建筑工程有限公司,所聘工人主要以秋那桶村村民為主,同時輻射周邊村組。

沒過幾天,中交集團就派出技術團隊到秋那桶村,對工人進行支架、鋼筋等技能和安全生產、財務核算、效應管理知識培訓,而集團工程項目運營模式也順理成章地嵌入了建筑公司。這也就完全打消了村干部和村民們的種種顧慮。

因為活多、待遇穩定,村民們干得風生水起,也很快吸引了很多在外務工的本村人回鄉發展。

村民在建筑工地上務工。劉彪攝

記者在秋那桶村的一份總結材料裡看到,截至目前,建筑公司共承接工程項目15個,合同總造價2270萬元﹔完成200余名建筑工人的技能培訓,248名秋那桶村民成為建筑工人,178名村民成為熟練建筑工人和管理人才,50多人持証上崗,用工突破8500人次﹔村級集體經濟收入150萬元,務工收入213萬元……

丙中洛位於怒江大峽谷最深處,獨特的地理位置,加上秀美的自然風光、豐富的生態資源,讓秋那桶村長期以來吸引著世人的目光。

為了讓村民更好地吃上“旅游飯”,在李微的帶領下,村裡還成立了秋那桶迪次融酒店管理服務有限責任公司和農特產品加工廠,以秋那桶為中心,面向丙中洛全鎮開展旅游接待,酒店賓館布草、餐飲用具清潔以及野生鐵核桃、菜籽油加工銷售等服務。

為了培養本土人才,2022年,李微還動員秋那桶村高中畢業生報考村集體經濟公司所需專業,錄取后由村內企業補貼供讀,畢業后回村公司就業。

秋那桶村一角。劉彪攝

清晨,陽光穿過怒江大峽谷雲霧,洒滿坐落在碧羅雪山與高黎貢山之間的秋那桶村,青山綠水,滿眼蒼翠。

由爍雍建筑工程有限公司承建的佔地2.58畝的秋那桶迪次融酒店管理服務有限責任公司布草洗滌廠、餐具洗滌廠和業務用房建設工地一派繁忙。為能在4月底建成並投入使用,工人們加班加點,緊張有序地進行著收尾工作。

在不遠處的山藥種植基地,李微正在查看年前種下去的山藥是否發了芽。他知道,今年,這些規范化實施的白肉靈芝、山藥、土雞種養項目,又可以開辟村集體經濟新路徑。

李微(左)在山藥試驗田查看山藥長勢。劉彪攝

李微說,目前,秋那桶村村級集體經濟產業項目共有9個,總資產近3000萬元,產業項目涉及酒店布草、餐具洗滌服務、特色民宿酒店、建筑工程施工、蜜蜂原生態養殖等,逐步建立起以建筑業為主,酒店旅游服務、農特產品加工銷售、特色種養為輔的“一主三輔”產業發展格局。

看著逐漸壯大的建筑隊伍和已逾百萬的村集體經濟收入,作為村級企業“CEO”的余貴林知道,以前讓人鬧心的“空殼村”,這次是真的“充實”了,“我們的秋那桶,再也不是那個守著綠水青山過窮日子的小山村了!” 

2022年,秋那桶村306戶共分紅46.5萬元。劉彪攝

柏油路通村,青石路連戶。目睹村子的巨變,村民和寶生感慨:“這幾年,我們村干了過去幾十年的事。”

 與和寶生一樣,這些變化,每個村民都看在眼裡、記在心裡,然而想到工作隊輪換工作即將開始,他們對李書記倍感不舍。

余貴林說,李書記幫村裡引進的產業項目才剛剛開始,村民們擔心李書記離開后一切“歸零”,在這樣的節骨眼上,駐村干部要“撤”,村民當然著急。

看著摁滿紅手印的請願書,李微有些不知所措。在他眼裡,306個紅手印承載的是村民的肯定和信任。他說,不管今后是誰來接手駐村幫扶工作,都會想方設法把秋那桶村建設好,帶領鄉親們過上更幸福的生活。(怒江傳媒中心記者陸娉婷、劉彪、陳金勇參與採寫)

(責編:木勝玉、朱紅霞)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