規劃行道樹要集思廣益(金台視線·關注城市行道樹⑤)
浙江杭州鳳凰山下的黃山欒樹。王建龍攝
山東青島市南區林蔭路。路鵬宇攝
行道樹是城市建設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與市民的生產生活息息相關。因此,選擇樹種、規劃布局、種植管護等各個環節都應充分聽取市民的意見建議,更好滿足群眾需求。
近段時間,有讀者來信反映,個別地方仍然存在引進不適宜當地環境的樹種、頻繁更換行道樹、亂砍濫伐已成材樹木等現象。對此,一些讀者和專家表示,在城市綠化中應堅持科學決策、民主決策,尊重科學規律、結合地方特色,集思廣益,讓行道樹成為城市亮麗的風景線。
種植行道樹不能“無心插柳”
近期,江蘇鹽城市讀者李超來信反映,當地曾選用香樟樹作為行道樹種,但鹽城地處蘇北,一旦碰上干旱或寒凍,香樟樹就很難存活。“那年接連碰上秋季干旱、冬季寒流,旱、冷交加,不少香樟樹都枯死了。”李超說,“后來改種銀杏樹,比較適合這裡的氣候環境,銀杏樹長得不錯,尤其是秋季,金黃的樹葉特別漂亮,市民們都很喜歡。”
有讀者反映,一些地方在種植、養護行道樹時方案不夠科學,造成不小的“綠化浪費”。四川蒼溪縣讀者肖洪江所在的街道最初選擇塔鬆作為行道樹,但沒過幾年,路邊的塔鬆老枝鬆散、小枝下垂,於是換成了高大挺拔的楊樹。可是楊樹栽下去后長勢不好,又換成了梧桐。沒想到,梧桐落葉多,又准備換成榕樹、銀杏。“前期沒有科學論証,后期沒有精心管護,行道樹栽了換、換了栽,不僅造成了資源的浪費,而且始終沒有長大成材的行道樹,城市觀感不太好。”肖洪江說。
“行道樹的種植不僅要考慮樹木生長情況,還要結合城市人居環境,科學地對樹木進行修剪和管護。”山東濰坊市讀者何悅東說,比如在道路交叉口的視距三角形范圍內種植較高行道樹會形成視覺盲區,造成行車安全隱患﹔在土壤結構不適合大型樹種生長的地段,行道樹根系發育受阻,長大后會“頭重腳輕”,容易造成倒伏﹔行道樹樹種過於單一,加上化學藥物的不合理使用,導致病虫害頻發。
行道樹與市民生活息息相關,許多市民都對行道樹的種植、管護提出意見建議。貴州貴陽市網友羅女士在人民網“領導留言板”上反映,自家附近的行道樹被修剪得光禿禿,缺乏生機,影響市容。上海嘉定區網友馬先生覺得附近路上行道樹種植太少,一到夏天,在路上行走,缺乏陰涼,十分炎熱。“行道樹從種植到管護,都需要經過科學論証和決策,也要充分考慮民眾的意見,更好滿足市民居住和出行需求,提升幸福感。”馬先生說。
還有讀者來信反映,不少城市都選擇楊樹、梧桐等相同的植物作為行道樹,城市景觀高度趨同,“基本沒啥分別”。“行道樹千篇一律,沒有地方特色,也體現不出當地的生態文化特點。”四川瀘縣讀者江楓說,其實地方的鄉土樹種都有許多故事,是當地歷史文化傳承的有機載體,“有關部門選擇行道樹時應注重傾聽群眾的聲音,多選擇那些能體現地方特色、能傳承歷史文化記憶的樹種。”
城市綠化應吸收各方面的意見建議
如何協調保護行道樹與城市發展之間的關系?雲南昆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景觀分院院長王軍說起一段往事。2013年,昆明市西壩路決定改擴建,涉及大大小小11項工程,其中就准備移除大量行道樹。“西壩路路北的行道樹較多,還有幾株生長年限較長、長勢良好的藍桉,當時已長到約4層樓高。周邊居民聽說要把樹移走,紛紛提意見。”王軍說,園林部門為此專門舉辦了行道樹移植方案聽証會。結果,多數代表不支持大規模移植行道樹的方案,希望在保護現有行道樹的前提下合理擴建西壩路,爭取雙贏。
聽証會后,園林部門採納了群眾代表的意見,重新設計了西壩路改擴建方案,採取工程措施、調整道路線形,盡可能保留這些承載群眾記憶的行道樹。改擴建后的西壩路不但路面寬闊平坦,而且兩旁行道樹長勢旺盛,周邊居民交口稱贊。
“城市綠化中的科學決策集中體現在編制規劃時能否充分尊重科學規律。”浙江湖州市南潯區南潯鎮村鎮建設辦副主任蔡果夫表示,有關部門在編制綠化規劃時應與國土空間其他種類的規劃相銜接,盡量疊加到同級國土空間規劃的一張圖上來,實現“多規合一”。帶位置上報、帶圖斑下達綠化任務,將規劃綠化空間明確落實到國土空間規劃中並上圖入庫。同時,按照城鄉綠化一體化發展理念,合理確定規劃范圍、綠化目標任務,用“精雕細琢”取代“粗枝大葉”,既要滿足生態、經濟、景觀的要求,也要滿足健康、安全、宜居的需求。
“鼓勵市民參與城市綠化建設項目的決策,不僅是民主決策的具體體現,更讓市民在參與決策的過程中增強綠化意識和經營城市意識,為加快城市綠化步伐打下良好的群眾基礎。”在中國科學技術協會全國委員會委員許澤瑋看來,城市綠化的群眾基礎越好,越能提升決策效率和效果。
廣東汕頭市讀者何慧林來信建議拓寬民主決策渠道,體現城市治理溫度。“除了電話、短信、網絡等意見征集外,有關部門還可以邀請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市民代表等面對面交流,最大范圍吸收合理意見建議,完善管理思路。尤其是涉及歷史文化街區、重要景觀道路、移植數量較大的項目,更應在充分征集市民意見的基礎上調整優化方案,切忌走過場、做樣子。”何慧林說,“尤其是對可能引發爭議的條款、決定要慎之又慎。”
許澤瑋認為,除了專家和市民,還應鼓勵更多元的市場主體參與到行道樹的種植、管護過程中,市場促綠、市場興綠。“具體而言,在行道樹相關工程項目的招標過程中,注重吸納先進技術力量,重點考察技術水平水准,提高綠化規劃質量和建設水平。在規劃設計上,則應體現以樹為主、灌花草相隨、和諧搭配的原則,採用先進的設計手段,體現設計創新。”許澤瑋說,還可以廣泛開展綠地認養活動,對投資綠地建設或管理的,可擁有一定年限的綠地命名權和廣告使用權﹔吸引單位和個人投資建設道路兩旁的綠化帶甚至小公園,提高街道綠地管理質量。
科學決策、民主決策還需制度保障
江西上栗縣濱河南路曾引進栽種了一批名貴樹種,可是疏於管護,成活率並不理想。針對這種狀況,上栗縣住房和城鄉建設局啟動聯席會議機制,召集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專家學者和居民代表,廣泛聽取意見。
“我們聽取了各方意見,建立完善了相關制度,從源頭加強行道樹管護和城市綠化管理。”上栗縣住房和城鄉建設局局長柳振金說,“聯席會議機制及時制止、糾正城市綠化中存在的一些問題,最大限度保護好城市綠地,確保城市生態環境、居民生活品質積極向好。”在聯席會議機制督促下,有關部門結合實際情況“去枯留活”,補種一批便於管護的鄉土樹種,還順勢打造數個“口袋公園”和休閑綠地,為市民提供了更多舒適的活動場所。
制度建設是科學決策、民主決策的有力保障。“各地需制定配套的地方法律和行政規章,為依法治綠提供法律依據。”北京師范大學政府管理學院教授張勝軍建議,在完善立法的基礎上,各地應健全城市園林綠化行政執法機構,配齊執法人員,加大執法力度,嚴格維護城市“綠線”,任何單位和個人都不能隨意佔用綠地或毀壞行道樹。
為了保証決策的科學性,江蘇南京市出台《“綠色圖章”管理制度》,加強綠化方案審查,規范審查內容和工作流程,提升綠化設計方案的科學性、節約性、實用性。據南京市綠化園林局綠化管理處處長臧廷亮介紹,南京市所有園林綠化工程都有一道“綠色圖章”審查程序,每一棵行道樹的樹種、大小、高度、位置、距離等都是審查的重要內容,根據規范需要嚴格審核。“比如新栽的行道樹,要求胸徑不超過15厘米,而補植的行道樹胸徑最大不超過20厘米。這些標准在實際工作中都須嚴格執行和落實。”臧廷亮說。
為了讓一線園林綠化工作人員作業時有據可依,四川眉山市園林綠化服務中心編制了《城市園林綠化養護管理技術手冊》。手冊涵蓋了綠地內植物的整形修剪、鬆土除草、補植更新等內容,綠地保潔、附屬設施的管理等也納入其中。“手冊編制時非常注重實操性,讓工作人員一看就知道應該怎麼做,這有效提高了眉山城市園林綠化養護管理水平。”眉山市園林綠化服務中心綠化科技科科長陳濤說。手冊末尾還附有城市園林養護月歷、草坪養護管理月歷、城市園林樹木整形修剪工作月歷等,以表格形式列出每個月需要做的工作,讓園林綠化工人工作有標准可依。
“監督管理機制在制度建設中也必不可少,各地應該強化責任追究,及時制止糾正違背科學規律和群眾意願搞綠化的錯誤行為,對造成不良影響和嚴重后果的,要依法依規追責。”山西陽泉市讀者王祥斌表示。
版式設計:汪哲平
《 人民日報 》( 2022年11月14日 第 07 版)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