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雲南頻道>>文旅

雲南江城:深山手藝人一針一線創造財富

2022年09月23日16:21 | 來源:人民網-雲南頻道
小字號

在雲南省普洱市江城縣國慶鄉坐落著一個美麗的小村庄,村庄環境清幽、植被豐富,四周被古鬆、古柏等古樹掩映簇擁。在這個有著“中國傳統古村落”之稱的彝家寨子裡居住著這樣一位手藝人。

國慶鄉博別寨

國慶鄉博別寨。韋沿竹攝

她自幼就對民族服飾有著濃厚的興趣,心靈手巧的她在長輩的耳濡目染下,很快就掌握了制作彝族服飾的基本技藝,家裡人穿戴的服飾都出自她的手,現如今她已經成為當地小有名氣的彝族服飾制作人了,這位72歲的老人名叫宗應蘭。

走進老人的小裁縫店,一台“飛人牌”縫紉機。軟尺,一枚頂針,一支粉筆... ...從這些斑駁的歷史痕跡裡,可以看出老人幾十年如一日對縫制民族服飾的堅守和執著。她每天就是在這樣的環境中,周而復始地進行著畫線、裁剪、鎖邊、縫紉、訂扣、熨燙等工序。

宗應蘭縫制衣服

宗應蘭在縫制衣服。楊寬攝

隨著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和娛樂文化的迅速發展,許多人也逐漸對民族服飾產生濃厚的興趣。少數民族服飾除了當地人在特定的節日裡穿戴以外,也受到其他地區的青睞。現在的彝族服飾經過宗應蘭老人的不斷地改良,把傳統的彝族服飾元素融入到現代生活服飾中,做出了既能在日常生活中穿著,又保留了彝族文化特色的服裝,因而更具有了市場前景,獲得了不少消費者的喜歡,每年都有不少外地的顧客慕名而來,越來越多的人也通過宗應蘭感受到了彝族服飾的魅力。

宗應蘭的“飛人”牌縫紉機

宗應蘭的“飛人”牌縫紉機。李林靜攝

老人說,通過做衣服現在收入增加了不少,平時買藥或者看病的錢自己可以承擔大部分,這樣兒女們也減輕了負擔,自己也是活得輕鬆愉快。在談及制作民族服飾傳承的時候,宗應蘭說道:“制作民族服飾行業沒有太高的門檻,隻要有足夠的耐心、細心和愛好,就可以很快地勝任這份工作,希望有更多的年輕人來學習制作民族服飾,讓這種制作技藝一直傳承下去,讓傳統服飾走進現代生活的同時讓更多的人了解彝族文化。”

傳統民族服飾是一個民族的文化自信的重要符號和載體,承載著一個時代的歷史與變遷軌跡。宗應蘭老人本著傳承保護和弘揚彝族服飾傳統技藝為己任的態度,一針一線繡出彝家兒女對美好生活的向往。(韋沿竹、楊寬、李林靜 江城縣融媒體中心供稿)

(責編:徐前、朱紅霞)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