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雲南頻道>>要聞

小普希來了海邊客

人民網記者 張帆 李發興
2022年09月08日10:37 | 來源:人民網-雲南頻道
小字號

小普希一角。人民網記者 李發興攝

小普希一角。人民網記者 李發興攝

“幾公裡的山路,足足開了2個小時。”福建游客黃汶峰開著車,慢慢地駛到小普希基諾丹青體驗園門口時,又遇到了“攔路虎”。

因為彎大路窄,黃汶峰試了好幾次,也沒開上來,車又滑到了原地。見狀,基諾丹青體驗園的主人鮑杰丟下手上的茶具,小跑著過去幫忙。

小普希是雲南省西雙版納傣族自治州景洪市基諾山基諾族鄉巴來村委會的一個村民小組,藏在基諾山森林秘境中,這裡也是普洱茶古六大茶山之一。村裡居住著15戶人家,64位村民中有61名是基諾族。

基諾族老人在織布。人民網記者 李發興攝

基諾族老人在織布。人民網記者 李發興攝

在新中國成立之初,基諾族仍處於原始社會末期,過著刀耕火種、採集狩獵、刻木傳信、結繩記事的原始生活,1979年才被確認為單一少數民族,成為第56個民族。

一場小雨過后,基諾山雲霧繚繞,被茶山環抱的小普希若隱若現,好似一幅山水畫卷。

一大早,黃汶峰就帶著一家人,從西雙版納開車出發。第一次開盤山公路,對他來說有一定的挑戰。“不過,越開越感覺這個地方來對了。”黃汶峰說,在密林中,有種“人在雲端走,車在霧中行”的感覺,特別是進了村以后,濃郁的民族文化氣息伴隨著清新的空氣扑面而來,“這一趟來得很值!”

漫步在小普希,隻見一座座用茅草、竹子、木材建造的基諾族干欄式民居錯落其間,一幅幅牆體彩繪展現著基諾族民族文化。

一眼望去,一棟三層小樓格外顯眼,門口的三角梅開得正旺,綠油油的柚子墜在枝頭,令人垂涎。主人者掃和妻子正在一趟一趟往快遞攬件車上搬運打好包的茶葉,准備發往哈爾濱、杭州等地。

1

者掃和妻子在搬運茶葉。人民網記者 李發興攝

者掃,村民小組黨支部書記,也是村裡的致富帶頭人。“像黃汶峰這樣慕名而來的游客現在是越來越多。”他說,家家戶戶門口都挂著一個二維碼,手機一掃,戶主姓名、電話、家庭介紹、特色產品等信息一目了然。游客來了,可以體驗採茶制茶、品嘗基諾族美食、學做基諾砍刀布、戶外徒步穿越雨林等體驗式游玩項目。

然而,在二十多年前,小普希還是一個窮得叮當響的村寨。

“背靠大山,沒有水田,種點旱稻還得靠天吃飯,一畝產量不到200公斤,一年下來根本不夠吃。青黃不接的時候隻能上山挖山藥,摻雜著玉米一起吃。”在者掃記憶中,這樣的生活一直持續到他十七八歲。

2000年,27歲的者掃結婚、分家、生子。“分家分了一口鍋、一個茶壺、三個碗。”說起成家之時的困窘,者掃記憶猶新,一間房子隻有6米長4米寬,蓋房的46片石棉瓦是賒來的,妻子生孩子的1700元費用還賒了一年。

這一年,一個老板在小普希開了一家茶葉加工廠。者掃就到廠裡打工,加工茶葉。“加工干毛茶一公斤一塊錢。”一年下來,者掃的收入也就600元,家裡還得開支生活。

者掃在廠裡很快就學會了加工茶葉的全套手藝。2003年,他在村裡開了第一間茶葉初制所,開始加工自家和村民的鮮茶葉。

加工茶葉比賣鮮葉有賺頭。幾年后,者掃家24平方米的房子變成了70平方米的木板石棉瓦房,還買了車。

在者掃的帶動下,村民們也開始跟著學做茶。者掃手把手教他們茶園怎麼管,茶葉怎麼採、怎麼加工。

村民在制茶。景洪市融媒體中心供圖

村民在制茶。景洪市融媒體中心供圖

隨著國家精准扶貧政策的實施,小普希積貧積弱的狀況開始改變。當地黨委政府先后投入資金為小普希修通了連接外界的道路、鋪設了飲用水管道,還向每戶發放了5萬元的貼息貸款作為產業發展資金。

隨著基礎設施的完善,曾經閉塞的小普希,開始走出基諾山,茶葉、蜂蜜、水果等優質農產品不斷走向全國的市場。

2019年4月,基諾族整族脫貧后,小普希又順勢發展起了鄉村旅游,還成立了專業合作社,家家開起了制茶作坊和農家樂。

鮑杰一家前兩年嘗試著制作了一些小飾品和民族服飾,沒想到深受游客喜愛,“游客對基諾族傳統技藝也很感興趣。”三年前,鮑杰開設了基諾丹青體驗園,很多人專門來體驗學習。

基諾丹青體驗園。景洪市融媒體中心供圖

基諾丹青體驗園。景洪市融媒體中心供圖

道路暢通了,村寨美了,茶葉品質也提升了,小普希的名聲也更大了。者掃說,現在每個周末平均有200多人到小普希體驗式游玩。

“你現在一年的收入有多少?”記者問者掃。他想了想,“疫情前差不多一年有五六十萬元,這兩年二三十萬元吧。”

與記者隨行的人補充說,“隻有存進銀行的錢,他們才算作是收入。”2021年,小普希村民人均收入達1.7萬元。

因為要趕飛機,黃汶峰一家不得不遺憾地離開,“明年暑假,我們再來深度體驗小普希。”

中國互聯網發展基金會中國正能量網絡傳播專項基金資助支持

(責編:木勝玉、朱紅霞)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