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雲南頻道>>要聞

全國政協委員丁秀花

把群眾的期盼和喜悅講出大山(履職故事)

本報記者 楊文明
2022年08月04日08:13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小字號

原標題:把群眾的期盼和喜悅講出大山(履職故事)

  對全國政協委員、雲南省怒江傈僳族自治州人民政府一級巡視員丁秀花的採訪,是從脫貧攻堅話題開始的。“幾年前,我們最大的訴求就是脫貧。”丁秀花說,不管是生態補償還是教育、醫療,自己以前提案說的最多的就是怎麼“脫貧”。山高坡陡,怒江大峽谷的群眾為了生存,隻能在陡坡地上開荒種玉米,不但“越墾越窮、越窮越墾”,還破壞了生態,地質災害日益頻繁。

  常年走村串寨,丁秀花明白:隻有陡坡地退耕還林、調整種植結構,才能走出這一惡性循環。“不是我們不想退耕,可退耕后我們吃啥?”一位村民的抱怨,讓丁秀花意識到引導群眾退耕還林,離不開必要的生態補償。丁秀花撰寫關於建立國家和區域層面生態補償機制的提案,並與相關部門對接。如今,怒江州原建檔立卡戶中,3萬多人被聘為生態護林員,以往的陡坡地如今被天然林、經濟林逐漸替代,大峽谷越來越綠,群眾的腰包也越來越鼓。

  最讓丁秀花自豪的是教育事業的發展。脫貧攻堅前,怒江州人均受教育年限僅為7.65年,丁秀花說:“這兩年,通過政協提案呼吁、社會持續幫扶,怒江州孩子上高中也可以申請政府補助。幼兒入園率超過了全省平均水平,孩子們在幼兒園階段就已習慣了國家通用語言教學。”

  盡管怒江州隻有4個縣市,可由於交通不便,哪怕只是跑一遍縣城,丁秀花也要花至少一周時間。“最近兩年,我呼吁更多的是交通。怒江既有高黎貢山國家生態安全屏障,又是世界自然文化遺產三江並流核心區,想要發展勢必要靠旅游,我們必須創造條件讓游客更便利地進出怒江。”持續呼吁下,怒江實現了縣縣通二級路、鄉鄉通柏油路、村村通硬化路,還有了第一條高速公路。如今,大保鐵路開通,讓丁秀花看到了怒江接入全國鐵路網的希望,“前不久反饋,說瀘水到保山的鐵路,已經納入國家規劃。”丁秀花說。

  “靠著幫扶脫貧,共同富裕還得挖掘我們自身優勢。”丁秀花介紹,山高谷深制約了怒江的發展,但也是得天獨厚的旅游資源。“怒江大峽谷全長316公裡,非常適合野水漂流運動。建議進一步挖掘怒江水流湍急的優勢,打造國家級皮劃艇野水訓練和救援基地。”丁秀花呼吁依托國家綜合性消防救援隊伍,在怒江建設水域救援等國家級專業訓練基地和區域性駐訓備勤保障基地。

  這些年丁秀花幾乎走遍了怒江州的山山水水。“用當地群眾熟悉的民族語言,能更好地拉近跟群眾的距離。”丁秀花說,了解怒江山水人文、把怒江大峽谷群眾的期盼和喜悅講出大山,是她作為全國政協委員的責任和使命。

  《 人民日報 》( 2022年08月04日   第 18 版)

(責編:徐前、祝鴻偉)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