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特色!昆明官渡一小學舉辦野生菌文化節【3】

又到了一年一度吃菌子的好“食”光,但是如何識別野生菌、判斷一朵菌子有毒無毒?這可是一項技術活。不過,對於昆明市官渡區福德小學的師生來說,不是難事。因為,學校已經連續6年舉辦野生菌文化節,野生菌知識也融入了各學科課程之中。
近日,“福德菌語”第六屆校園野生菌文化節開幕,校園裡隨時可見各式各樣的野生菌,操場上還有一朵朵可愛的“小蘑菇”,冰凍野生菌、巨大蘑菇雲……創意十足的野生菌科技展演瞬間點燃活動現場。
綿延數百米的展位上,擺放著各式各樣的野生菌:牛肝菌、雞樅、鬆茸、干巴、青頭菌……每種菌子旁都貼著有名稱、產地等信息的小卡片。這些菌子都是家長們帶過來進行展示的。
福德小學毗鄰中國最大的野生菌批發市場——雲南木水花野生菌交易中心。許多學生家長都從事與野生菌相關的工作,拾菌子、分菌子、辨菌子、洗菌子、賣菌子……成為福德孩子童年生活不可缺少的部分,但是,還有部分師生對野生菌不是很了解,怎麼鑒別有毒無毒?怎麼做才最好吃?現場,家長們也當起了老師。
“這是黃牛肝、這是紫牛肝……”家長劉東霖拿著菌子介紹著,她告訴孩子們,可以從外形以及氣味等方面,去鑒別一朵野生菌有毒無毒,“那些顏色鮮艷,菌傘是紅紫、黃色或雜色斑點的,或者聞起來有苦味、臭味,就要注意了,可能是毒菌子。”
學校操場上擺放著真菌子,校園裡還陳列著不少野生菌攝影作品和繪畫作品,讓同學們全方位、多角度去了解野生菌。
福德小學校長王蜃淋介紹,多年來,學校一直秉承科研興教的理念,在不斷探索學習。學校課題《生態文明教育理念下小學野生菌特色課程開發與實踐的研究》在昆明市教育科學研究“十四五”第一批重點課題中已獲立項。最近,這一課題又被立項為雲南省教育科學研究規劃單位資助課題。
“雲南野生菌資源豐富,學校將其作為辦學中珍貴的課程資源,通過以野生菌綜合實踐活動為載體,提升學生科學素養和勞動素養,展現孩子們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王蜃淋介紹。(關福德)
來源:官渡區融媒體中心
![]() | ![]() |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