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雲南頻道>>要聞

“昆明為營”系列報道·Memory篇

一池翠湖水,半部昆明史

2022年07月04日12:02 | 來源:人民網-雲南頻道
小字號

新時代春風浩蕩,作風革命、效能革命風起雲涌,在打造一流營商環境的征途上,爭當雲南“排頭兵”的昆明,步步為“營”,在雲南創建一流營商環境中做好表率、爭當標杆,讓市場主體“贏”在昆明。

昆明如何為“營”?6月29日起,昆明市委網信辦、人民網雲南頻道聯合推出“昆明為‘營’”系列報道,用“昆明”的拼音字母“KUNMING”為您一一揭曉答案。

第四個字母M即是Memory,這是歷史底蘊深厚、人文積澱濃郁的昆明。

提起昆明,你會想到什麼

鮮花餅、野生菌、紅嘴鷗?

這都太常見

一位對昆明美食念念不忘幾十年的“大咖”帶你認識昆明

“初到昆明,帶來的盤纏尚未用盡,有些同學和家鄉郵匯尚通,不時可以得到接濟,一到星期天就出去到處吃館子。汽鍋雞、過橋米線、新亞飯店的過油肘子、東月樓的鍋貼烏魚、映時春的油淋雞、小西門馬家牛肉館的牛肉、厚德福的鐵鍋蛋、鬆鶴樓的腐乳肉、“三六九”(一家上海面館)的大排骨面,全都吃了一個遍。”

——汪曾祺《西南聯大七載煙雲·採薇》

文學家汪曾祺在昆明度過了7年時光

在他后來的作品中每每出現昆明時總離不開吃

而汪曾祺筆下的昆明美食

又是緊緊圍繞著西南聯大周邊的街巷而展開的

美食以載體的方式存放了他的西南聯大時光

國立西南聯合大學,被稱為中國教育史上的“珠穆朗瑪峰”。

這裡培養了2位諾貝爾獎獲得者,8名“兩彈一星”功勛獲得者,5位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獲得者,9位黨和國家領導人,170多位兩院院士以及一大批人文領域的名人。

1937年,全面抗戰爆發。當時的北大、清華和南開被迫南遷,離開淪陷區,幾經輾轉來到雲南昆明。

一個集傳統文化和現代知識之大成的中國名校之寶塔,和一個渾厚未琢、托身山林的邊陲之地,在一個歷史性時刻相遇了。

1938年,國立西南聯合大學在昆明成立,這一扎根,就是8年。

在抗戰的大背景下,西南聯大的師生們經歷了種種物質困難,聞一多甚至刻章為生,教授夫人們組團做定勝糕來添補家用……

在山河破碎時仍砥礪奮進,“愛國心”和“民族魂”成了西南聯大師生們的底色,也讓西南聯大成為救亡圖存的精神高地。

曾有一句老話:“昆明有多大,西南聯大就有多大。”

每逢西南聯大開展大型講座,昆明的店家紛紛閉門前去聽講,這些講演讓邊城市民知道國家民族的重要性,指引了現代文明的方向。當聞一多先生遇難時,昆明舉城痛哭。

如今車水馬龍、人影憧憧的“一二一大街”依然在紀念著“一二·一”慘案中壯烈犧牲的四烈士,他們的愛國精神、革命精神和犧牲精神永遠感召著后人繼續前行。

西南聯大走入了歷史,卻永遠留存在了中國人的精神世界裡。翠湖、文林街、文化巷……這些當時西南聯大師生和國內一流文人學者活動最頻繁的地方,如今成了人們熱衷的打卡地。

一池翠湖水,半部昆明史。

位於雲南省昆明市五華區繁華市區背后的翠湖,是汪曾祺筆下“昆明的眼睛”。他在《翠湖心影》中不加掩飾地夸贊,“沒有翠湖,昆明就不成其為昆明了”。

昆明是我國首批24座歷史文化名城之一,其中翠湖歷史文化區域底蘊深厚,有著國家和省市級重點保護文物49處。翠柳欲滴,湖光樹影中的翠湖博物館群見証著昆明的風雲變化。

翠湖以西,是一排雄偉恢弘的米黃色民國風格建筑,這就是中國近代史上著名軍校之一——創辦於1907年的雲南陸軍講武堂。

辦校28年間,共培養學員近萬人,其中包括朱德、葉劍英、崔庸健、李范奭、武海秋等300多名中外將帥。

雲南陸軍講武堂師生在辛亥革命、護國運動、北伐戰爭、抗日戰爭、解放戰爭、抗美援朝中,為國家獨立和民族解放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朱德稱其為“革命熔爐”。

在翠湖東岸,與翠湖的人聲鼎沸全然不同,兩棟不起眼的別墅靜靜佇立著,這裡是雲南起義紀念館和雲南解放紀念館。館內採取場景復原、實物資料和展板相結合的形式,再現了雲南起義驚心動魄的經過,展現了雲南解放波瀾壯闊的全過程。

從雲南起義紀念館后面走上山坡,進入華山西路紅花巷中,朱德舊居紀念館便躍入眼帘。這是朱德一生中唯一自建的住宅,取名“潔園”。它見証了朱德從一個舊民主主義者轉變為偉大的共產主義革命者的重要轉折﹔見証了朱德拒絕高官厚祿的誘惑,執著尋找救國救民真理的堅定信仰。

如今已是熱門商業街區的昆明老街裡,藏著一座木質小樓,這是國歌《義勇軍進行曲》的作曲人聶耳的故居。聶耳故居紀念館通過圖片、文字介紹了人民音樂家聶耳的生平,著重展示了聶耳受托為影片《風雲兒女》主題歌作曲,寫下著名的《義勇軍進行曲》的過程。

回望歷史,昆明以它廣闊的胸懷接納來自五湖四海的朋友,於是在風雲四起、硝煙彌漫的年代,西南聯大、雲南陸軍講武堂等能在這片土地迸發出巨大的能量。

再看今朝,昆明傳承著悠久歷史和深厚人文,持續優化營商環境,當好全省經濟社會發展排頭兵,講好紅色歷史故事,將愛國精神、革命精神和犧牲精神融入城市血脈,在新時代走上新征程。

出品人 | 祝鴻偉

統籌 | 李發興

策劃 | 蔡樹菁

採寫 | 蔡樹菁、程浩、符皓、曾智慧、劉怡

圖片來源 | 昆明日報、雲南師范大學西南聯大博物館官網、五華區博物館

視覺設計 | 李發興

宣推 | 虎遵會

聯合出品 | 昆明市委網信辦、人民網雲南頻道

(責編:木勝玉、朱紅霞)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