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雲南頻道>>要聞

雲南騰沖和順古鎮水碓社區

風俗淳美 代代傳承(走進傳統村落)

本報記者 李茂穎
2022年06月18日09:32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小字號

  圖表數據來源:中宣部出版局

  水碓社區位於雲南騰沖和順古鎮。這裡完好地保存了傳統風貌、街巷肌理、民風民俗,於2012年被列入第一批中國傳統村落名錄。

  意猶未盡。

  “極邊之地”——雲南騰沖。古村環山漸次遞升,小河蜿蜒繞村而過。群鴨戲水,村婦搗衣,暢游水碓數日,讓人久久舍不得歸去。

  鄉愁之旅,猶如翻讀一本流動又厚重的史書。百花吐艷,楊柳含煙,稻田裡翻滾出的是一部田園耕讀史﹔駝鈴叮當,百年亭台,中西合璧呈現出的是一部文化交融史。

  數百年絲綢之路文明的孕育,風俗淳美,代代傳承,歷史在和順古鎮水碓社區寫下獨特的注腳。

  極邊古鎮  絲路僑鄉

  和順古名“陽溫暾”,當地流傳“河順鄉,鄉順河,河往村前過”,故改名“河順”,后取“士和民順”之意,最終雅化為今名。

  水碓社區黨總支副書記寸守傳介紹,這裡是我國西南古絲綢之路的必經之地,早在明朝時,和順鄉民為了謀求生計,便沿著古道前往海外經商。

  “過了霜降,各找方向。楸木開花,游子回家。”和順的民諺唱著游子思歸的心情,少小離,老大回。楸木開花,便是游子歸家之時。

  從一個邊陲之地,到文明禮儀之鄉,奧秘何在?《陽溫暾小引》或許能讓人一窺究竟。《陽溫暾小引》寫於清末,以手抄書的形式流傳和順百余年,可以說是一部近代和順鄉民外出拼搏的必讀攻略。

  “游有方,急早回,以解親憂”“做生意,要公平,不欺老幼”……易讀易背,朗朗上口,辛酸苦辣的僑旅生活成為通俗易懂的處世哲理。“講孝道、求和順,走出去的和順鄉民亦商亦儒亦僑,為祖國、為家鄉作出了自己的貢獻。”寸守傳介紹。

  中西合璧  和順典雅

  “一路沿溪花覆水,數家深樹碧藏樓”。在水碓社區和順小巷的大門口,挂著一副對聯,相傳是雲南籍近代學者袁嘉谷專為和順鄉民所作,這也正是和順自然生態之趣、人文和諧之美的最好寫照。

  依山傍水的和順古鎮,擁有100多棟百年宅院、8個宗祠、9座寺觀,堪稱一座民居建筑文化的“博物館”。上千幢特色民居鱗次櫛比,妙在“和”與“順”。

  在滄桑巨變中,和順的古建筑群沉澱出“和璧隋珠,順時隨俗”的底蘊。中式的月亮門,點綴上西式的陽台,這在上世紀20年代是一種時髦。如今,走在水碓的巷道上,依然隨處可見這樣中西合璧的宅院。

  “枕山、環水、面屏”,民居群落隨形順勢,與鄰裡一道順巷而建,和睦而居。村落依山而建於坡地上,多“高牆窄巷”,為的就是不佔用良田,節省出種植庄稼作物的土地。

  走進一家民居改造的咖啡館,火山石作基,木質結構的古朴老宅,布局緊湊、用料考究、工藝精良,顯得厚重又典雅。水碓的民居多為合院式建筑,一般由正房、廂房、廳房、照壁等基本元素構成。

  徽派建筑的神韻、江南民居的雅致、西方建筑的元素……風格各異的古建筑群落兼容著不同的文化符號,不同的建筑文化共存交融又各顯魅力,形成了獨特的古朴典雅、和順和諧的建筑風格。

  傳世家風  成風化人

  沿著火山石鋪就的驛道緩行,村民李建華特意提醒記者注意腳下,中間的石板平整穩當,而兩邊就稍顯坎坷崎嶇。“這是燈芯路,中間的材質好,鋪起來平順好走,在過去是專門供老人、婦女和孩子們步行的。”

  孝悌、禮義、仁愛、勤儉……在水碓,這些傳統美德體現在各個細節之中。不遠處的巷道口,一字形石構方門引人注目,門后有木構單坡瓦頂門房。“這是進入各巷道門口的總大門。”李建華說,過去和順通常都是聚族而居,每一族姓居住的地名和巷道以姓氏或籍貫命名,在巷道設一總大門,便是古代所稱的“閭門”。

  “風俗淳美”“興仁講讓”“景物和煦”……閭門門額嵌有題刻,有些閭門兩側還鐫刻著有教化之用的對聯。隨著歷史變遷、人口繁衍,先后遷入的各姓人家逐漸雜居,但是這些地名、巷名及閭門一直沿用至今,成為“標識”。

  近代以來,和順名人輩出,有哲學大師艾思奇,著名愛國民主人士、教育家、原雲南大學副校長寸樹聲等。寸守傳說:“在一代代的傳承中,和順、仁義、堅忍、友愛,這樣的家風鄉風早已經成為大家共同的價值取向。”

  天朗氣清,惠風和暢,漫步水碓,腳下斑駁的石板磚和身旁滄桑的牆壁承載著歷史的厚重,數百年的時光雕琢了古村的詩情畫意。野鴨湖畔,家風文化長廊記載著和順數百年有口皆碑的家風故事。古樹掩映下,半月形的台子上,村民們正三三兩兩地聚在一起,有的拉拉家常,有的打著太極,觀山賞月,談天說地,一派和諧之景。  

  游覽貼士

  從騰沖駝峰機場駕車30分鐘左右便可到達和順古鎮水碓社區。

  水碓依山臨水,歷史悠久。村中明清時期的古宅、牌坊、祠堂遍布,和順圖書館、元龍閣、艾思奇故居值得一觀。漫步巷道,就可以品味到正宗騰沖小吃,如餌絲、稀豆粉、大救駕、鬆花糕等。除了暢游古鎮,還可於陷河泛舟,感受自然之美。

 《 人民日報 》( 2022年06月18日 第 06 版)

(責編:木勝玉、朱紅霞)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