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扮靚幸福生活

本報記者 王 珂

2021年06月25日08:16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原標題:旅游扮靚幸福生活

在上海的中共一大紀念館,大學生李響重溫革命歷史、感悟紅色文化﹔在貴州安順黃果樹瀑布景區,遼寧游客楊陽刷臉入園,享受智慧旅游便利﹔在四川劍閣縣雙旗美村,成都游客王佳美和朋友徜徉花海,體會美麗鄉村韻味﹔在山東濟寧任城區“運河書屋”,市民郭璐在假期讀書“充電”,感受文旅融合魅力……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旅游是綜合性產業,是拉動經濟發展的重要動力。”“文化產業和旅游產業密不可分,要堅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推動文化和旅游融合發展,讓人們在領略自然之美中感悟文化之美、陶冶心靈之美。”

新中國成立以來,我國旅游業從無到有、從小到大、從弱到強,逐步發展成為增強國民幸福感、提升國民健康水平、促進社會和諧的重要產業,成為具有優化區域布局、統籌城鄉發展、促進新型城鎮化功能的新經濟增長點。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旅游業以更好滿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為根本目標,推進文旅融合、擁抱智慧旅游、豐富旅游供給、優化市場秩序,在高質量發展之路上闊步前行。

背上行囊,擁抱詩和遠方,旅游正扮靚著百姓的幸福生活。

供需兩旺,大眾旅游深入發展

今年端午小長假,旅游市場持續向好:國內旅游出游8913.6萬人次,按可比口徑同比增長94.1%﹔實現國內旅游收入294.3億元,按可比口徑同比增長139.7%。紅色旅游、鄉村旅游、都市休閑迎來一波客流高峰。

改革開放后,我國旅游業發展迎來春天。1981年,我國旅游業第一個發展規劃出台,國內旅游逐漸起步並不斷發展壯大,從增加創匯的單一功能向促進國民經濟發展和增加就業等多種功能轉變。

如今,旅游已走進百姓的日常生活。旅游市場供需兩旺、欣欣向榮,旅游日益成為中國人小康生活的重要標志,也成為世界認識現代中國、開放中國、文明中國、美麗中國、幸福中國的途徑。

旅游業的蝶變,得益於供需兩側所下的功夫。需求側,持續強化消費激勵和消費引導,把擴大旅游消費同提高人們生活品質結合起來,拓寬旅游消費領域、釋放旅游消費潛能﹔供給側,不斷豐富和優化旅游產品體系,推動旅游供給提質、擴容、升級,以高質量旅游產品供給引領和創造旅游新需求。

2019年,我國國內旅游市場和出境旅游市場穩步增長,入境旅游市場基礎更加牢固。全年國內旅游人數60.06億人次,比上年同期增長8.4%﹔全年實現旅游總收入6.63萬億元,同比增長11.1%。這意味著,我國年人均出游達4次,已經進入大眾旅游時代。

2020年,盡管受到新冠肺炎疫情沖擊,我國旅游業仍然表現出相當大的韌性和活力。我國國內旅游人數呈現逐季度降幅收窄趨勢。去年下半年以來,受跨省游恢復及假期帶動,國內旅游市場持續復蘇。

文旅融合,優質供給更加豐富

野生鳥類成群結隊,在連成片的濕地內嬉戲覓食﹔游客徜徉景區,漫步、健身、騎行自得其樂……山東齊河挖掘以黃河號子、繡球燈舞為代表的黃河民俗文化,大力發展黃河文化旅游,讓黃河水鄉國家濕地公園成了人們休閑旅游的好去處。

隨著收入水平提高和市場持續發展,旅游從“有沒有、缺不缺”到了“好不好、精不精”的階段。緊跟消費新趨勢,我國推進旅游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不斷深化,從追求數量和規模向追求質量和品質轉變,努力改善國內旅游供給品質,持續提升旅游服務質量,增加旅游市場有效供給。

——文旅融合催生優質產品。文化產業和旅游產業密不可分,各地堅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推動文化和旅游融合發展,讓人們在領略自然之美中感悟文化之美、陶冶心靈之美。文化和旅游的一次又一次“牽手”,催生了一件又一件百姓喜聞樂見的文旅融合產品。如今,博物館裡過大年成為一種新年俗,民俗節慶活動、文化展演受到越來越多游客的喜愛。

——智慧旅游帶來全新體驗。在四川雅安的中國工農紅軍強渡大渡河紀念館,游客可以隨時通過手機APP接入“5G+AR雲”,掃描實景就能身臨其境地感受當年的場景。近年來,智慧旅游發展駛入快車道,沉浸式旅游、數字化體驗產品越來越多,不僅讓旅游資源借助數字技術“活”起來,也切實提升了人們的出游體驗。

——優質旅游供給更加豐富。我國鄉村旅游、紅色旅游、度假休閑旅游加快發展,截至今年6月中旬,已創建168個國家全域旅游示范區,有5A級旅游景區306家、國家級旅游度假區45家、全國鄉村旅游重點村1000個、全國紅色旅游經典景區名錄300處。研學旅游、體育旅游、中醫藥健康旅游、郵輪旅游、冰雪旅游等旅游新業態快速發展,成為旅游業發展的重要增長點。

協同發展,旅游帶動作用更大

吃上旅游飯,增收路更寬。

青山環抱、溪水潺潺,雲南騰沖市清水鄉司莫拉佤族村迎來清晨第一縷陽光,李發順一家也忙起來,燒火、蒸米,准備做大米粑粑。近年來,司莫拉佤族村發展文旅產業,成了全國鄉村旅游重點村,2020年接待游客突破21萬人次。游客越來越多、生意越來越紅火,李發順一天能賣300多個大米粑粑。

旅游是綜合性產業,是拉動經濟發展的重要動力。旅游業滲透力大、融合度高、拉動力強,不僅能與一二三產業的各個領域通過“旅游+”或“+旅游”的模式進行融合發展,形成新的產品和業態,與文化、教育、科技和其他社會事業也有著互相交叉、嫁接和融合發展的基礎。

鄉村旅游發展更熱。巴山大峽谷景區位於四川達州市宣漢縣東北部,通過景區綜合開發,當地走出一條依托文化旅游業脫貧奔小康的新路子,帶動片區102個貧困村、9.1萬貧困人口脫貧,輻射帶動包括重慶、陝西周邊25個鄉鎮、50多萬人增收致富。近年來,文化和旅游部持續推進全國鄉村旅游重點村鎮建設,會同相關部門出台相關政策,持續改善鄉村旅游發展環境,帶動相關地區增收致富。

紅色旅游品牌更響,文化魅力變為發展活力。在河南新縣郭家河鄉灣店村79歲的張愛華家,幾個小學生圍坐在一起,聽老人講述紅色故事。新縣擦亮紅色旅游品牌,全縣旅游從業人員達5萬人,發展農家樂700余家。數據顯示,“十三五”期間,相關部門累計安排中央預算內投資26.8億元,支持紅色旅游景區建設。今年,文化和旅游部舉行“百名紅色講解員講百年黨史”宣講活動、聯合相關部門推出“建黨百年紅色旅游百條精品線路”,進一步激發了人們的紅色旅游熱情。

各方形成發展合力,發揮更大帶動作用。為推動文旅產業發揮更大的惠民、富民作用,“十三五”期間,我國累計投入旅游發展基金63.64億元。近年來,文化和旅游部充分調動各方力量,廣大社會團體、旅游企業通過對口幫扶、消費助力、文旅帶動等多種形式,為我國經濟新舊動能轉換、擴大內需、拓寬就業渠道、促進鄉村振興發揮更大作用。

旅游既是拉動內需、繁榮市場、擴大就業、暢通國內大循環的重要內容,也是促進國內國際雙循環的重要橋梁和紐帶。以推動旅游高質量發展為主題,以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以改革創新為根本動力,以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為根本目的,旅游發展一定能開創新局面,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做出新的更大貢獻。

《 人民日報 》( 2021年06月25日 第 10 版)

(責編:徐前、朱紅霞)

推薦閱讀

飛向藍天的“卓瑪”(身邊的小康故事)  “卓瑪,飛機能飛多高啊?”“卓瑪你去過哪些城市了?”……每次回家,格茸卓瑪仿佛是村裡的“明星”。 格茸卓瑪的家鄉在雲南省迪慶藏族自治州香格裡拉市小中甸鎮團結村。這個很多人沒有坐過飛機的村子,卻走出了一位在飛機上工作的女孩。 作為東航…【詳細】

要聞

雲南新增19例境外輸入確診病例  人民網昆明7月27日電 (符皓)據雲南省衛生健康委員會通報,7月26日0時至24時,雲南無新增本土新冠肺炎確診病例和無症狀感染者。新增境外輸入確診病例19例、無症狀感染者3例。確診病例治愈出院2例(境外輸入),無症狀感染者解除隔離醫學觀察2…【詳細】

要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