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叛逆者》導演周游:我希望在故事中看到歷史感

 

2021年06月22日09:16  來源:中國青年報
 
原標題:《叛逆者》導演周游:我希望在故事中看到歷史感

  《叛逆者》劇照

  國產諜戰劇又出佳作。

  根據“人民文學獎”得主畀愚同名小說改編,由周游執導,朱一龍、童瑤、王志文、王陽、朱珠領銜主演的電視劇《叛逆者》在央視播出,豆瓣拿下8.4分。

  年輕的復興社干部特訓班學員林楠笙,被復興社特務處上海區站長陳默群帶往上海,參加抓捕潛伏在上海區內部的中共地下黨。在執行任務的過程中,正直單純的林楠笙不斷被顧慎言、紀中原、朱怡貞等共產黨人為國為民的使命感和大無畏的犧牲精神感召,對國民黨內部的亂象和當時中國人民的苦難有了更深的思考。經過艱苦斗爭和生死考驗后,林楠笙成長為一名真正的共產黨員。

  日前,《叛逆者》導演周游接受中青報·中青網專訪。“這些隱蔽戰線上的革命先輩,他們時常忍受著孤獨,很少能有機會去慷慨激昂表達自己的信仰,甚至無法穿上心愛的軍裝。但是他們從未忘記自己的初心,內心一直飽含著理想和信仰。”

  周游提到,《叛逆者》一大特點是沒有使用旁白和內心獨白,因而,如何表現隱蔽戰線英雄的信仰,對影視表達方式和演員演繹都帶來了極大的考驗。

  “林楠笙這個人物的轉變過程,是這部戲的重中之重。在這個過程當中,他的每一個關鍵轉折點如何確立,如何一步步地展開,都需要在創作中反復衡量。”

  和以往諜戰劇相比,《叛逆者》不是一個處處都有“強情節”的故事,也不是一個非常類型化的故事。“故事背景橫跨了13年,我更希望在故事當中看到歷史感,看到每個人物的成長變化和發展。”周游說。

  中青報·中青網:最早讀到《叛逆者》小說,對這個故事有何印象?

  周游:原小說篇幅不長,四五萬字,但我覺得這部作品很嚴謹,對歷史厚度的展現很好。小說有大量的留白,但是信息量巨大﹔整體行文流暢、冷峻,沒有過多情感描寫,可值得挖掘的東西特別多。另外,故事整體時間跨度非常長,跨越了十幾年,包含很多歷史節點。

  中青報·中青網:你希望通過《叛逆者》傳遞出怎樣的理念和價值?

  周游:我沒有想要進行強價值輸出,還是希望能夠通過這個故事、這些生動的人物,讓大家能夠體會到那種“冷酷之下的溫暖”,以及那些人隱忍的氣質,內心的理想、信仰等。觀眾體會到了之后,自然都懂。

  中青報·中青網:表現隱蔽戰線革命者內心的信仰,創作上有哪些難度?

  周游:我們書寫的故事背景是隱蔽戰線,是沒有硝煙的戰場,這些人很多都有掩護身份,他們很少有機會直抒胸臆,表達自己的信仰。而我們創作的時候,想要嘗試一下不要旁白和內心獨白,這就帶來一個非常大的調整難度。

  因為《叛逆者》中的角色肯定有大量的獨角戲,如果沒有旁白和內心獨白,角色表達內心信仰的空間就被壓縮得很窄。但是,我們又要把他們這種飽含信仰、時時刻刻都為了信仰而努力、堅定和隱忍地在刀尖行走的狀態表達出來。所以,我們通過一些重要的戲用道具,幫助演員去體現那一刻內心的復雜度,展現他們心痛、興奮等情感。

  中青報·中青網:林楠笙經歷了怎樣的成長階段?

  周游:整體上林楠笙經歷了三個歷史階段。第一個階段,林楠笙尋找信仰﹔第二個階段,林楠笙受到感染和感召,一步步邁向黨的懷抱,是一個堅定信仰的階段﹔第三個階段,成為共產黨員后,他又重新潛伏回到上海,這是一個信仰升華的階段,也是一個在實踐當中堅定信仰的階段。

  演員朱一龍特別認真,在劇組經常做功課到很晚,為了給角色前后“跳躍式的表演”尋找內心和情節上的依據。《叛逆者》中他很多心理洞察戲的表演,是非常細膩,也極具爆發力的。

  中青報·中青網:《叛逆者》對細節的處理得到觀眾好評,這方面劇組作了哪些工作?

  周游:我們在梳理文本階段,梳理和落實了大量的細節,包括整個劇的地域特點、每一個人物的生平和履歷、人物之間的組織關系、單位部門設置,還有制式服裝和戲用道具等。比如我們歷史顧問老師說,13年時間跨度中,根據歷史事實,戲中人物用到的錢幣多達14種。

  《叛逆者》播出后,我沒想到觀眾能看得這麼細!其實看得那麼細,給我們壓力挺大的。有觀眾說,顧慎言拿電話聽筒會用白布包住——那個年代已經有指紋識別了。其實我們這個細節設置是一舉多得,顧慎言用白布包住聽筒,也是為了掩護自己的聲音,防止被錄音。他作為一個成熟的職業特工,下意識會這麼做。

  我當年跟老導演一起工作時,老導演經常會說一句話:“要多去想,這些人物在那一時那一刻,還有什麼更多可能性?”這就要求我們去和人物“貼身肉搏”,去和他同呼吸,才能夠體會到他的境遇、他那一刻的所思所想。隻有這樣,才能夠生發出來真正准確的細節,以及人物的心理動態。

  中青報·中青網:《叛逆者》人物關系錯綜復雜,哪一對關系比較觸動你?

  周游:林楠笙和朱怡貞兩人的情感,是全劇情感氣質的一種濃縮。他們這條情感線上,有很多讓人印象深刻的戲。梳理文本的時候,我們一直在想,到底他們情感的核心是什麼?而我們查閱史料發現,當時很多類似的革命情侶,都是在聚少離多、不知對方安危的情況下,一直保持那份炙熱的情感。

  《六月船歌》是林楠笙和朱怡貞情感延續的象征性音樂符號。到了最后,他們的情感,以及這個音樂符號都升華了。他們內心那份情感,飽含著一種革命理想主義色彩,他們是先認可了對方這種革命理想主義,才有了豐富的情感。這種情感,可能不僅僅是愛情,還有一種戰友情、在抗戰期間的同胞情,這種情感一直很隱忍,濃度反而會加深。(記者 沈杰群)

(責編:木勝玉、徐前)

推薦閱讀

飛向藍天的“卓瑪”(身邊的小康故事)  “卓瑪,飛機能飛多高啊?”“卓瑪你去過哪些城市了?”……每次回家,格茸卓瑪仿佛是村裡的“明星”。 格茸卓瑪的家鄉在雲南省迪慶藏族自治州香格裡拉市小中甸鎮團結村。這個很多人沒有坐過飛機的村子,卻走出了一位在飛機上工作的女孩。 作為東航…【詳細】

要聞

雲南新增19例境外輸入確診病例  人民網昆明7月27日電 (符皓)據雲南省衛生健康委員會通報,7月26日0時至24時,雲南無新增本土新冠肺炎確診病例和無症狀感染者。新增境外輸入確診病例19例、無症狀感染者3例。確診病例治愈出院2例(境外輸入),無症狀感染者解除隔離醫學觀察2…【詳細】

要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