呈現童年的廣闊風景 讀《外婆說我是窩裡橫》

2021年06月09日09:33  來源:光明日報
 
原標題:呈現童年的廣闊風景

  通讀孫衛衛的《外婆說我是窩裡橫》(河北少年兒童出版社2021年4月出版),發現似乎任何一件童年小事都可以進入他的“法眼”。這種目光是雙重的,成年的他透過兒時的他去還原過往的模樣,品嘗個中滋味——既有彼時彼地的感覺,也滲透此時此地的感慨。有些趣事讓人忍俊不禁,有些故事則引人深思。他坦誠地講述自己小時候的所作所為,毫不避諱地述說自己的弱點和錯誤。比如,其中一篇講自己內外判若兩人的做法,結尾從現在反觀過去,明白了不懂愛的方式的家庭教育問題,更看到人性中普遍存在的問題,“家裡人對我那麼好,如果我以為他們好欺負,我還是人嗎?我自始至終都看不起窩裡橫的人”。直面曾經的不足,才會獲得超越的方向和勇氣。

  當文學書寫融合了童年往事與時代風雲,它就已經不再僅僅是個人童年記憶的記錄,而是成為一代人乃至一個時代的集體記憶。《外婆說我是窩裡橫》的格局,是以回望個人童年來路,呈現一個特定時代的“中國式童年”的廣闊風景。這個時代是當今孩子所陌生的,但是需要去感知和思考的,因為成長從來不是斷代式的,而是在對之前時代的觸摸中,去領會那個時代的苦與樂,去辨別那個場域中的是與非,去審慎地接續那綿延下來的中國式親情、民風和氣脈。孫衛衛從一個懵懂而又認真的孩子的視角,去看待那段社會歷史的光影和留下的軌跡。他寫人們的作為和選擇,寫大人孩子“顆粒歸倉”的自豪。但他沒有把鄉村美化成雞犬相聞、黃發垂髫並怡然自樂的世外桃源,而是會提及鄰裡之間時有發生的紛爭恩怨,寫鄉村的風俗甚至陋習,寫人們在貧窮中體現出的情誼和姿態。他也寫那個時期學校教育中的風氣,寫出了作為學生的喜與憂、愛與懼……他書寫著一個困苦甚至不無辛酸的時代以及人們的命運,同時也滿懷感恩地表現那個時代裡依然富足的暖意與希望,正是這些共同哺育了一個鄉土生命和靈魂的成長——懂得艱難,更懂得如何在艱難中秉持正直、關懷、憧憬並奮發圖強。

  《外婆說我是窩裡橫》盡管寫的是鄉村,但孫衛衛沒有沿襲鄉土文學的抒情派傳統,而是選擇了寫實,所以他不追求浪漫化、詩意化,即便在回首往事時,因為滄海桑田的變化,難免會有所傷感,他也把傷感蒸餾過濾。他自覺地避免所有可能會顯得矯情、濫情的手法,用一支自然之筆,飽蘸生活的墨水,誠懇地寫下他的“心裡話”,就像是把讀者當作可以交心的朋友般講古、拉家常。不過,他的話並不多,對於事件從不屑於去細加描摹,只是白描式地說著,甚至不去使用形容詞,而那朴素的聲音愈發顯得堅實、有力,一句是一句,讓人覺得不能漏聽一句,否則就不完整,不夠味。

  要達到這樣的境界,需要精深的語言功力。無論為人,還是為文,“克制”是我們要學習的一門極有難度的功課。孫衛衛深諳藝術之堂奧,在散文寫作中,自覺地磨煉這種品質,努力做到長話短說,盡量不動聲色,留給讀者去體驗和玩味。他的語言追求簡勁,同時也發掘內在的趣味。在速寫般的勾勒中,同樣能傳遞真切的畫面感、氛圍感和含蓄的情感,也傳遞那份能躍然紙上的童年精氣神。

  回望童年,誰若能看得深、看得廣、看得准、看得透,看得歡喜、看得感激也看得心疼,那麼,經過這種目光凝視的童年往事,進入文字時就有可能顯示其本色、本相與本質。孫衛衛對童年不斷地眺望和懷念,有其深情,也有其審視。他在“后記”中說:“現在看,它們像鄉間小路上的小花小草一樣,默默無聞,歲歲枯榮,但是,當年在我心中卻有著極重要的地位,它們深深影響著我。下一代正在長大,我記下這些,也是想告訴他們,我們是怎麼走過來的。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我希望他們更幸福。”這段朴素而誠摯的話,可以看作他“筑路”的用意。他用精心打磨的文字鵝卵石,鋪就一條連接過去、現在和未來的道路,我們赤腳踩上去,感受那些鵝卵石的形體和力度,得以摩挲“穴位”,感覺腳底生熱、氣脈通暢,步伐也會更為踏實而矯健。   (作者:談鳳霞,系南京師范大學文學院教授)

 

(責編:木勝玉、徐前)

推薦閱讀

飛向藍天的“卓瑪”(身邊的小康故事)  “卓瑪,飛機能飛多高啊?”“卓瑪你去過哪些城市了?”……每次回家,格茸卓瑪仿佛是村裡的“明星”。 格茸卓瑪的家鄉在雲南省迪慶藏族自治州香格裡拉市小中甸鎮團結村。這個很多人沒有坐過飛機的村子,卻走出了一位在飛機上工作的女孩。 作為東航…【詳細】

要聞

雲南新增19例境外輸入確診病例  人民網昆明7月27日電 (符皓)據雲南省衛生健康委員會通報,7月26日0時至24時,雲南無新增本土新冠肺炎確診病例和無症狀感染者。新增境外輸入確診病例19例、無症狀感染者3例。確診病例治愈出院2例(境外輸入),無症狀感染者解除隔離醫學觀察2…【詳細】

要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