瓦貓,被稱為“白族的守護神”“屋脊上的守望者”,是昆明、鶴慶等多地的非物質文化遺產。近期,在昆明就有一場以“遇見瓦貓”為主題的“非遺+旅游”主題展。
本次雲南非物質文化遺產集市暨“非遺+旅游”主題展,由雲南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主辦。昆明的彝族(撒尼)刺繡、玉溪的陶器制作技藝、大理的白族扎染技藝、迪慶的藏香制作技藝、紅河的建水紫陶燒制技藝、麗江的琺琅銀器制作技藝等,來自省內6個州市的20項國家、省、州、縣級傳統技藝和傳統美術類非遺代表性項目,亮相集市。
彝族(撒尼)刺繡作品的精細針法和美麗圖案,傣族竹編作品的柔韌靈活和精致巧妙……傳承人現場制作,展示了非遺傳統技藝,也展現了雲南非物質文化遺產的魅力,讓公眾得以進一步認識非遺,了解非遺。
雲南非遺資源豐富,體量大、種類多、門類全。數據顯示,雲南省23個非遺代表性項目入選第五批國家級非遺代表性項目名錄推薦項目公示名單,數量位居全國第二﹔3項傳承人搶救性記錄成果被文化和旅游部非遺司評為“優秀”。
在文旅融合的時代背景下,多姿多彩的雲南非遺項目吸引著越來越多游客來到雲南。雲南省非遺保護中心副主任肖依群說:“我們希望進一步加強對雲南各民族、各門類非遺資源的挖掘開發。通過提高傳承實踐水平,為雲南旅游業注入更加優質、更富吸引力的文化內涵。”
為推動非遺保護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促進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發展,全省正抓好“非遺+旅游”工作,在“食、住、行、游、購、娛”各環節實現非遺與旅游的深層次融合。通過合理利用民間文學、傳統音樂、傳統舞蹈、傳統美術、傳統技藝、民俗等項目,推進非遺融入半山酒店等旅游新產品、新業態建設,實現非遺與旅游要素“住”的鏈接﹔依托傳統工藝類非遺代表性項目加強文創產品研發,全面推動以“金、木、土、石、布”為代表的特色文化產品向新型旅游商品過渡,實現非遺與旅游要素“購”的鏈接。
在鞏固和壯大非遺保護成果的基礎上,全省各州市文化和旅游局及相關部門充分發揮市場配置資源作用,合理利用代表性項目保護地非遺資源,加強非遺主題旅游線路打造。目前,雲南省已推出10條非遺主題旅游線路。其中,滇西·絲路雲賞之旅、滇西·藝美雲南之旅、滇中·雲境探秘之旅、滇東·怡養休閑之旅、滇中·高原神韻之旅、滇東南·唱享雲南之旅等6條線路涉及昆明。(李思凡)
飛向藍天的“卓瑪”(身邊的小康故事) “卓瑪,飛機能飛多高啊?”“卓瑪你去過哪些城市了?”……每次回家,格茸卓瑪仿佛是村裡的“明星”。 格茸卓瑪的家鄉在雲南省迪慶藏族自治州香格裡拉市小中甸鎮團結村。這個很多人沒有坐過飛機的村子,卻走出了一位在飛機上工作的女孩。 作為東航…【詳細】
雲南新增19例境外輸入確診病例 人民網昆明7月27日電 (符皓)據雲南省衛生健康委員會通報,7月26日0時至24時,雲南無新增本土新冠肺炎確診病例和無症狀感染者。新增境外輸入確診病例19例、無症狀感染者3例。確診病例治愈出院2例(境外輸入),無症狀感染者解除隔離醫學觀察2…【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