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南丘北:河邊村裡故事多

2021年06月04日09:36  來源:人民網-雲南頻道
 

在雲南省文山壯族苗族自治州丘北縣曰者鎮河邊村,當地干部群眾致力於古村落的保護“留住鄉愁”,發展產業富民興村,熱心公益事業扶貧濟困……每一個故事都是民族團結進步的生動實踐。

文山州丘北縣曰者鎮河邊村馬繼武中將的故居。李順攝

保護傳統老宅,賡續紅色基因

河邊村於2013年被列入中國傳統村落名錄,是一個有著478戶2028人的回族聚居村寨,共保存有完好的18棟古四合院,其中就有台兒庄戰役的抗日名將馬繼武中將故居和祖宅,每一棟四合院都浸潤著一段歷史故事。

“我們選用了馬繼武的故居作為村史館,要讓村裡人銘記歷史、銘記英雄,把紅色基因傳承下去。”河邊村村小組組長司江明介紹。據了解,河邊村針對近年來古建筑群呈現出“老齡化、空巢化”趨勢,做到規劃先行、重點保護,將古四合院保護與危房改造有效銜接,對傳統村落核心區的24戶農戶進行集中搬遷安置,籌措50萬元資金修復了4棟古四合院的瓦面及內部清理,對18棟的老舊電線全部更新。

另外,尋找村裡年長的鄉賢及古四合院的后人,挖掘整理古村落裡的人文歷史,並於2017年邀請作家撰寫出版發行了書籍《河邊村古宅中的生命色彩》,用於宣傳河邊村的歷史文化。

文山州丘北縣曰者鎮河邊村葡萄種植基地的豐收景象。李順攝

發展產業解民憂,扶貧濟困顯擔當

2020年年初,因受疫情影響,河邊村及周邊各族群眾種出來的農副產品滯銷,有的種植戶還是建檔立卡戶、邊緣戶,村小組一班人看在眼裡,急在心裡。當地在進行市場調研分析后,找來當地的多家合作社和種植戶,共同籌資200余萬元成立了以種植優質水稻、辣椒、葡萄、蜜桃、百香果等產業為主的雲南某農業發展有限公司,並按照“公司+合作社+農戶+電商”的模式,以網絡直播村長帶貨,在電商平台開設“中國特產·丘北館”等多種形勢,把滯銷的農副產品銷往全國各地,為當地老百姓挽回經濟損失達500余萬元。

疫情防控初期最緊缺的是防護物資,一線工作人員防護措施不到位,進村入戶開展工作存在很大的風險。為此,司江明、劉忠祥等村干部拿出自己的工資,採購了一千多個口罩和相關物品用於村裡疫情防控。同時,他們堅持每年自己出資在村裡及周邊村寨開展一次走訪慰問活動,看望50余戶老弱病殘、孤兒和貧困學生,進行生活物資發放及現金幫扶。其中,既是公司董事長,又是村小組長的司江明已投入愛心幫扶資金達30余萬元。

脫貧攻堅結碩果,民族團結花正艷

脫貧攻堅工作中,為了用好每一筆項目資金,村干部與縣、鄉、村工作隊員一道起早貪黑、走村入戶、宣傳動員,共新建改造危房200余所,鋪筑村內道路6公裡,在村裡修建了排污管道及污水處理廠。

為鞏固脫貧攻堅成果,2020年9月,雲南某農業發展有限公司還聯合多家合作社與周邊51戶建檔立卡戶簽訂了農產品保護價收購及勞務合同,為農戶的穩定增收提供了保障。

“公司免費提供種子、肥料和技術指導,我們的農產品栽得好,不愁賣。”村裡的建檔立卡戶賽家紅開心地說。干群同心,其利斷金。2020年底,河邊村65戶建檔立卡戶262人全部實現了脫貧摘帽。

近幾年來,在村干部和全體村民的共同努力下,河邊村宗教和順、產業發展、治安良好,民族團結進步之花鮮艷奪目,該村於2018年被文山州人民政府評為民族團結示范村。

目前,河邊村正積極創建雲南省的民族團結示范村,並新建一個“民族團結主題公園”,村裡有78戶村民還無償出讓了20余畝土地用於公園建設。“我們作為村民的領路人,今后將積極帶領村民踐行新時代‘西疇精神’,團結周邊各族同胞以飽滿的熱情投入鄉村振興,永遠聽黨話、感黨恩、跟黨走。”司江明堅定地說。(李順 丘北縣融媒體中心供稿)

(責編:徐前、朱紅霞)

推薦閱讀

飛向藍天的“卓瑪”(身邊的小康故事)  “卓瑪,飛機能飛多高啊?”“卓瑪你去過哪些城市了?”……每次回家,格茸卓瑪仿佛是村裡的“明星”。 格茸卓瑪的家鄉在雲南省迪慶藏族自治州香格裡拉市小中甸鎮團結村。這個很多人沒有坐過飛機的村子,卻走出了一位在飛機上工作的女孩。 作為東航…【詳細】

要聞

雲南新增19例境外輸入確診病例  人民網昆明7月27日電 (符皓)據雲南省衛生健康委員會通報,7月26日0時至24時,雲南無新增本土新冠肺炎確診病例和無症狀感染者。新增境外輸入確診病例19例、無症狀感染者3例。確診病例治愈出院2例(境外輸入),無症狀感染者解除隔離醫學觀察2…【詳細】

要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