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珍稀瀕危物種到助農增收的“希望之樹”

神奇的蒜頭果

2021年05月31日08:33  來源:雲南日報
 

因果實酷似蒜頭,得名“蒜頭果”,但它與大蒜沒有半點關系。蒜頭果猶如武俠小說中的絕世高手,雖長相平淡無奇,卻有著一身驚世駭俗的“功夫”。

蒜頭果為中國特有的孑遺物種。孑遺物種是指經歷過第四紀冰川生與死的考驗,歷經地球千百萬年的世事滄桑而“幸存”下來的古老物種。蒜頭果具有極高的保護地位與科研價值,其分布區狹窄,屬於僅殘存於滇東南的富寧、廣南等地與桂西接壤的喀斯特地區狹域特有物種的珍稀古老物種。1987年,其被列為國家二級保護植物。國際保護組織將其列為瀕危保護物種。2012年,被列為《雲南省極小種群物種拯救保護緊急行動計劃》重點保護對象。

如今,跨過悠悠時間長河,隱匿於雲嶺深處的蒜頭果,正醞釀著走出山澗,帶給人類福祉。

過去 藏在深山人未識

站在家門前,從眼前的莽莽林海中,富寧縣者桑鄉那命村小組長王舉高迅速地找到了目標,指著一條山澗介紹,那裡就是全村野生蒜頭果樹生長最集中的地方,“估摸著,也得有3萬多株。”

過去,這位從小在山林中長大的中年漢子,對蒜頭果可沒有那麼在意。近20年來,油茶、八角這兩種當地最主要的經濟林木,已成為他的“心頭肉”。大自然的饋贈,讓王舉高與村民對森林保護有著一種最朴素的認知和自覺。特別是最近幾年,保護好野生蒜頭果群,成了他的新牽挂與新挑戰。

初識蒜頭果,還要從15年前說起。“果子很臭。”小時候的回憶涌上心頭,王舉高說,過去村裡的老人管蒜頭果叫“馬者龍”(音譯)。因為樹形高大通直,蒜頭果祖祖輩輩常被用來建房、制作家具,“這種樹木很特別,不招虫。有時候也有村民將果實用來榨油食用。”隨行的富寧縣林業和草原局職工趙國銘介紹,2009年,當地政府將這片野生蒜頭果群納入公益林管理保護,明令禁止砍伐。

為了一睹蒜頭果真容,記者一行人驅車向山裡駛去。不到半小時,一棵棵大小不等的蒜頭果闖入了我們的眼帘。“它的樹葉是塌著的,樹枝基本是橫向往兩邊生長。”“千樹一面”的茂密森林裡,王舉高“火眼金睛”,“這棵至少有30年的樹齡,旁邊這些指頭粗細的小樹也都是。”

“從2007年起,陸續有外來客商專門收購蒜頭果。”王舉高坦言,那是他第一次知道這種大家過去聞都不想聞的果實值錢。也是從那時起,王舉高對蒜頭果的認知不斷刷新。

如今 天生我材必有用

蒜頭果到底有什麼獨特之處?雲南省林業和草原科學院教授楊宇明長期從事蒜頭果科研研究,他用“三個極其”來介紹:“蒜頭果屬鐵青樹科,是蒜頭果屬唯一的我國特有孑遺植物,因此蒜頭果在地球生命系統進化過程中的地位極其顯著、極其重要,保護地位和科研價值極其高,甚至是不可估量的。”在雲南,蒜頭果主要分布在海拔300米至1640米的地區,屬於微酸至中性樹種,幼苗幼樹期喜陰濕環境,隨著樹齡增大而逐漸喜光,是喀斯特地區特有的珍稀樹種。

除了科研價值,蒜頭果極高的經濟價值逐步被世人所發現。“外來客商對蒜頭果的收購價格一直在漲,2007年2元至4元一公斤種子,現在單賣一公斤鮮果就32元。”王舉高和村民心裡明白,“蒜頭果裡一定有好東西!”

這個“好東西”,被科學家稱之為神經酸。1997年,浙江大學著名神經學專家侯鏡德從文山的蒜頭果油中發現了對人腦神經系統具有極高特殊保健功效的“順15—二十四碳單烯酸”,又稱神經酸。該物質最早是從鯊魚腦中分離出來,又名鯊魚酸。因人體自身不能合成神經酸,隻能從體外攝取,其主要來源是脊椎動物的腦組織,其中鯊魚等深海魚含量較高。

楊宇明介紹,神經酸能夠有效防止記憶力衰退、老年痴呆症和帕金森症等老年性腦功能障礙。因其特殊的功能性和提取來源受限,神經酸在國際市場一直看漲,純度在95%的神經酸其價格每公斤甚至達10萬美元以上。如今,以植物源神經酸替代海洋動物來源的神經酸已成必然趨勢。中國科學家研究發現,蒜頭果種仁油中含有47%以上的神經酸。此外,蒜頭果裡還有麝香酮、展果仁蛋白抗癌活性物質等多種特殊功能物質成分。

科研發現讓蒜頭果被越來越多的人所關注和追捧。

未來 天下誰人不識君

“大家隻有認識蒜頭果的價值,才會真正地保護好它、利用好它。”富寧縣林業和草原局副局長林成偉直抒胸臆。

“首先是保護,甚至是搶救性保護。”楊宇明提出了自己的觀點。首先,要解決瀕危狀態。雲南高校和林草研究機構正在抓緊攻關蒜頭果人工快繁技術,過程已過半,今年有望通過組培、無性繁殖等技術,經過半人工、近自然、回歸自然的過程,使蒜頭果種群數量快速增長。其次要嚴格守住底線,保護好現有的野生蒜頭果種質資源。神經酸等高價值功能物質的發現,讓過去無人問津的蒜頭果成為了當地家喻戶曉的“金果果”,但是要理性、科學地推進蒜頭果的保護和利用。最后,要從人工培育、近自然種植的蒜頭果經濟林中,合理利用蒜頭果,在保護的前提下,讓這一珍稀瀕危物種解除瀕危狀態,擴大種群,助其成長為助農增收的“希望之樹”。

“去年培育了40萬苗,今年有20萬苗。”在富寧立祥林下生態種養合作社的蒜頭果育苗大棚內,合作社理事長黃開立打開了話匣子。從2007年起,他在家鄉者桑鄉那建村自主開始嘗試用野生酸果種子育苗種植蒜頭果,並取得了初步成效。“蒜頭果一般8年挂果,去年產量最高的一棵採摘果實300多公斤,收入上萬元。”如今,在黃開立的帶動下,已有40多戶農戶加入了合作社,推廣種植了3000多畝蒜頭果樹。

為確保科學保護和合理利用野生蒜頭果資源,地方黨委、政府採取了多項措施。2019年,富寧縣專門出台了《富寧縣人民政府關於加強野生蒜頭果資源保護管理的通告》,目前,該縣已建成蒜頭果保護小區962畝、種子收集圃800平方米、種苗繁育基地5畝,人工種植蒜頭果20多萬株。據介紹,文山壯族苗族自治州近年來整合退耕還林、生態修復、防護林建設的項目和資金,建設了2萬多畝蒜頭果生態防護林、神經酸的原料林。眼下,一種共識正在匯聚:“保護好野生資源,科學培育經濟林,方能讓蒜頭果這一珍稀資源真正成長為助農增收的‘金果果’。”

“蒜頭果的案例告訴我們,保護每一個物種,都有它潛在的價值和現實意義。”楊宇明教授深情展望,把生物多樣性的保護與可持續的科學合理利用融合為一體,“保護地球,造福人類,這是我們共同追求的一個目標。”(張文峰)

(責編:徐前、朱紅霞)

推薦閱讀

飛向藍天的“卓瑪”(身邊的小康故事)  “卓瑪,飛機能飛多高啊?”“卓瑪你去過哪些城市了?”……每次回家,格茸卓瑪仿佛是村裡的“明星”。 格茸卓瑪的家鄉在雲南省迪慶藏族自治州香格裡拉市小中甸鎮團結村。這個很多人沒有坐過飛機的村子,卻走出了一位在飛機上工作的女孩。 作為東航…【詳細】

要聞

雲南新增19例境外輸入確診病例  人民網昆明7月27日電 (符皓)據雲南省衛生健康委員會通報,7月26日0時至24時,雲南無新增本土新冠肺炎確診病例和無症狀感染者。新增境外輸入確診病例19例、無症狀感染者3例。確診病例治愈出院2例(境外輸入),無症狀感染者解除隔離醫學觀察2…【詳細】

要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