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市官渡區吳井街道辦事處董南社區老舊小區改造中新修的牆面和路面。葉暉攝
“過去,一到下雨天,路面淹積水就很深,連買個菜都出不去!”77歲的夏雲芳老人說,現在好了,淹積水問題解決了,路面修得寬寬的,綠化搞得美美的,還裝了路燈,建了涼亭,安了座椅,住在這裡很幸福。
夏雲芳居住在昆明市官渡區吳井街道辦事處董南社區水文隊128家屬院,該小區建於70年代。老舊小區有的“通病”這裡都有:路面、綠化、安防、樓道、牆面等老化破損嚴重,還有道路擁堵、屋頂漏水、雨季淹積水等突出問題。
“對此,我們以適用、安全、經濟、美觀為改造方針,結合老舊小區現狀及突出問題,制定了保障類、完善類、提升類三大改造類別,因地制宜加以改造。”官渡區住房和城鄉建設局項目負責人陳晶聰說。
“要讓老舊小區舊貌換新顏。”陳晶聰介紹,目前,官渡區有4個街道,427棟,78個老舊小區正在實施提升改造,涉及住戶14955戶,惠及人口約4.5萬,項目總投資25980 萬元,計劃2021年10月底竣工。
實施老舊小區提升改造,正是昆明市官渡區黨史學習教育“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的一個縮影。當下,官渡區聚焦就業、醫療、社保、養老等重點領域,多措並舉為群眾辦實事、解難題,努力把黨史學習教育成果轉化為為民服務實效。
徐紅偉和她的姐妹們在“三塊三”食堂就餐。葉暉攝
“三塊三”食堂要升級,老人們交口稱贊
5月25日中午11點半,67歲的徐紅偉老人像往常一樣准時來到“三塊三”愛心食堂排隊打飯。十多年來,“三塊三”愛心食堂為轄區60歲以上的老人提供四菜一湯、每餐3.3元的愛心餐。疫情期間,社區工作人員還上門送餐。
“三塊三吃一頓飯,根本不可能!感謝黨和政府,感謝社區為我們老年人著想!”徐紅偉和她的老姐妹們,一直對社區主辦的“三塊三”食堂心懷感激,贊不絕口。
徐紅偉居住的也是建於80年代的開放式老舊小區,屬官渡區金馬街道東華路社區。跟董南社區水文隊128家屬院小區不一樣的是,該小區老齡人口多、比重大,60以上的人口近5000人,現有80歲以上老人600多人,佔全體居民的5.6%以上,並且這個比例呈逐年上升的趨勢。
一些空巢老人及“留守老人”由於身體原因,買菜、做飯較為不便,面臨就餐難問題。對此,東華路社區通過多次調研論証,決定在社區為民服務站成立“三塊三”老年愛心食堂,從2011年起為轄區60歲以上老人提供愛心餐。
在“三塊三”食堂排隊打飯的老人們。葉暉攝
收費太低,很多老年人擔心“三塊三”食堂辦不下去。經費從何而來?
社區“兩委”班子多次討論后,達成一致意見:一方面,把小區流動的蔬菜攤點、家電修理、修鎖配鑰匙、衣物縫補組織整合為“社區福利社”,固定便民利民服務點。明確責任人,制定管理制度,將零散服務變為規范經營﹔對蔬菜攤點不收取任何管理費,由他們向老年愛心食堂無償或低價提供新鮮蔬菜。另一方面,把上級民政部門相關經費、日常慰問定點精准補充到老年愛心食堂。
10余年過去了,隨著新時代新發展,老人的需求發生較大變化,休閑娛樂、日間照料、智能電器操作等要求越來越多。而現在“三塊三”老年愛心食堂場地有限,難以滿足需求。
對此,東華路社區組織黨員代表、居民代表召開聽証會,與會代表一致同意對冬青裡服務用房(危房)進行改造,升級社區“三塊三”老年愛心食堂,建設新的“奶奶食堂”,於今年內建成。
“‘奶奶食堂’將更寬敞,更漂亮,菜品更多,不但提供就餐服務,還可以進行休閑娛樂、技藝經驗交流等更貼近老年人需求的服務。”東華路社區黨委副書記管筠景說。
“到那時,我們的幸福感更強!”徐紅偉說。
官渡區政務服務中心工作人員引導幫助陳國太老人到“公安窗口”補辦身份証。葉暉攝
“老年人服務窗口”心貼心
進入到偌大的政務服務中心,陳國太老人懵了,他找不到相應的“窗口”。
“姑娘,請問補辦身份証在哪個窗口?”5月15日下午,76歲的陳國太來到官渡區政務服務中心。工作人員立馬招呼陳國太到“老年人服務窗口”坐下,並幫他填寫完相關資料,又帶著他到“公安窗口”補辦身份証。
不一會兒,在工作人員的引導和幫助下,陳國太的身份証就補辦好了。
官渡區政務服務中心“老年人服務窗口”擺放的放大鏡、老花鏡、急救箱。葉暉攝
“沒有他們引導,我根本辦不了,找不到窗口。”陳國太稱贊說,老年人服務窗口讓老年人辦事暢通,真貼心!在老年人服務窗口,不但有“愛心專座”,還有輪椅、放大鏡、老花鏡、急救箱等老年人的所需物品。
官渡區投資服務中心、政務服務中心主任黃開瓊介紹,黨史學習教育開展以來,立足政務工作實際,以數字政務建設為牽引,聚焦群眾企業辦事的堵點、痛點和難點問題,梳理形成了四項“我為群眾辦實事”重點任務。
黃開瓊說,一是設立“老年人服務窗口”,可及時解決老年人特別是獨居、高齡、失能等特殊困難老年人辦事的困難和問題。二是建立“個人生命周期”事項清單,辦事群眾可根據需求快速定位生命周期,查找到想要了解的階段對應的所有服務事項,實現政務辦理事項全覆蓋。三是推動更多政務服務事項“就近辦”“馬上辦”,群眾可在一網辦理的線上線下一體化政務服務體系中,實現“就近辦”“馬上辦”。四是政務服務“跨省通辦”,打通業務鏈條和數據共享堵點,推動政務服務事項“跨省通辦”,為群眾異地辦事提供便利。
“從出生到死亡,可以辦理全生命周期服務事項148項,包含從出生、教育、結婚、住房、置業、包括到退休之后的所有事項。”在自然人全生命周期窗口,政務服務科科長馬家龍作了更具體的解釋,在沒設立該窗口之前,群眾可能要跑公安、人社、醫保、民政、教育等多個窗口,現在可以“一窗辦理”。
昆明市官渡區政務服務中心一角。葉暉攝
一串串數據背后,是為民服務的初心
據了解,近年來,在謀劃就業創業中,官渡區精確施策,針對轄區外來農村人口、大板橋街道待就業人口、對口幫扶貧困地區人口等,開展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百日行動”,根據農村勞動力的就業意願和技能需求,組織育嬰員、電商運營等工種培訓,提升自身能力,實現穩定就業。
截至目前,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65635人,在雲南省公共就業服務平台農村勞動力管理模塊更新數據84523條,更新率為100%。
一串串的數據背后,體現的是官渡區“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的初心。
在完善醫療保障中,官渡區實施長期護理保險制度,參保人數達24.65萬,城鄉基本醫療保險參保人數33.46萬人以上﹔斥資1.6億在關上街道打造全省首家養老、生活、衛生一體化的養老綜合服務示范中心,惠及全區12萬余60歲以上老人。
東華路社區的固定菜攤服務點。葉暉攝
同時,官渡區把辦實事與當下疫情防控結合起來,組建疫苗接種小隊,在東聚汽配城設立了服務企業的“綠色通道”,為8家行業市場近3500名員工提供疫苗接種服務。
截至目前,已累計接種新冠疫苗137596劑次,完成兩劑接種24079人,完成首次接種89438人,共113517人。
聚焦群眾對美好生活環境的追求,全區各基層黨組織將愛國衛生“7個專項行動”與“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相統籌,借助智能垃圾分類箱“小黃狗”,引導居民積極主動參與垃圾分類,29組“小黃狗”覆蓋28個小區、40376戶居民,居民參與率達到100%。
同時,組織垃圾分類活動40余次,發放垃圾分類宣傳冊10000余份、宣傳口罩5000余個﹔自制“淨餐館”檢查卡,制作“7個專項行動”點位布局圖,實現挂圖作戰,開展愛國衛生大掃除活動200余次,集中力量清除衛生死角。
在推進城市基礎設施建設中,對廣福路等26條城市重要道路市容環境進行提升整治﹔續建路網項目38個,完工12個,道路綜合整治、節點改造等完成5個﹔新建、改造人行天橋4座﹔主城區主次干道、背街小巷裝燈率達100%,亮燈率95%以上。(向文 葉暉 官渡區融媒體中心供稿)
飛向藍天的“卓瑪”(身邊的小康故事) “卓瑪,飛機能飛多高啊?”“卓瑪你去過哪些城市了?”……每次回家,格茸卓瑪仿佛是村裡的“明星”。 格茸卓瑪的家鄉在雲南省迪慶藏族自治州香格裡拉市小中甸鎮團結村。這個很多人沒有坐過飛機的村子,卻走出了一位在飛機上工作的女孩。 作為東航…【詳細】
雲南新增19例境外輸入確診病例 人民網昆明7月27日電 (符皓)據雲南省衛生健康委員會通報,7月26日0時至24時,雲南無新增本土新冠肺炎確診病例和無症狀感染者。新增境外輸入確診病例19例、無症狀感染者3例。確診病例治愈出院2例(境外輸入),無症狀感染者解除隔離醫學觀察2…【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