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子姐姐”團隊:點亮貧困孩子求學夢

 

2021年05月25日08:56  來源:中國青年報
 
原標題:“英子姐姐”團隊:點亮貧困孩子求學夢

“英子姐姐,如果沒有您的幫助,也許我現在會是一名打工妹,是您改變我的命運,我一定以您為榜樣…… ”信中被親切喚作“英子姐姐”的劉發英,是全國人大代表、湖北省宜昌市長陽土家族自治縣龍舟坪鎮花坪小學副校長。

寫信人小琦(化名),出生后被父母遺棄,后被一位老人收養,生活艱難,小學五年級正准備輟學打工時,遇到了“英子姐姐”團隊。在他們的幫助下,小琦順利完成了學業,去年8月以優異的成績被北京科技大學錄取。

像小琦一樣被資助的貧困孩子還有很多。16年來,劉發英用一根網線搭起愛心助學橋,其網絡助學團隊籌到2480余萬元助學資金,助3900多名貧困孩子圓了求學夢。

30年前,土家族姑娘劉發英年僅21歲,剛從師范學校畢業。當時,長陽土家族自治縣還是國家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她主動申請到這個縣最偏遠貧瘠的黃柏山鄉支教。工作壓力大、基本生活無法保障,初到這個偏遠鄉村,劉發英內心掙扎過,曾想過離開。

“生活最沒有著落時,學生陪伴在身邊,不少家長在給孩子送小菜時,總會給我捎來一些新鮮蔬菜。”山區人民的朴實讓劉發英感動。

窄小破舊的兩層土坯房作為教室,容納了全校190名學生。許多孩子頓頓咸菜拌飯,部分孩子還面臨輟學的困境。學校電壓不穩經常停電,煤油燈下,學生們與書為伴,那一張張渴望知識的稚嫩臉龐,深深觸動了劉發英。

當時劉發英每月僅有98.5元的微薄工資,從第一次領到工資開始她便拿出一部分,幫助家庭困難的孩子解決吃菜、看病、交學費等問題。竭盡所能為山區貧困孩子多做點事,守護他們的求學夢,成為她那時最大的心願。

讓劉發英決定長期在此扎根任教的,還有一件事。家訪時,一名學生的父親說自己不識字,一次親戚寄來一封信,他隻好請人幫忙讀信寫回信。作為回報,他幫人家挖了3天堅硬的板田。他說:“劉老師,沒有文化的苦頭我們這輩子算是吃夠了,就算是砸鍋賣鐵,我也要讓孩子多讀書。”

“山裡孩子太需要老師,我最終選擇了留下。”在18年的支教過程中,劉發英一直在思考,“一個人力量有限,怎樣吸收社會力量來幫助山裡的孩子?”

2005年,劉發英接觸到互聯網,注冊了一個名為“英子姐姐”的QQ號。此后,她便通過QQ為貧困學生發帖求援。她在網上公開自己所有的真實信息,並承諾“不從善款中提取一分錢,善款全額資助貧困學生”,建立起“一對一助學”的聯系機制,實行“透明助學”,用堅守和誠信換來了網友的信任。

為讓助學渠道更加暢通便捷,2010年11月,劉發英創辦了“英子姐姐助學網站”,成立了網絡助學團隊。

在劉發英的工作室裡,中青報·中青網記者看到,一個書櫃裡整齊地擺放著很多冊子。劉發英介紹說,這是2005年至今,她親手記錄的180本“助學賬本”,記載著來自10多個國家和地區兩千多名愛心人士的資助。“每一筆捐款的來源,捐款人地址、電話號碼、QQ號、金額,受捐學生姓名、學校、年級等重要信息,都詳細地記錄了。”

讓劉發英印象深刻的一次助學,是為6歲患有白血病的學生小成(化名)籌款。10年中共有82名愛心人士資助他235次,善款共24.16萬元。

16年來,“英子姐姐”網絡助學團隊幫助3900多名貧困孩子圓了求學夢。“所有的學生都由我和團隊親自走訪,必須獲得第一手真實資料,給愛心資助人一個交代。”劉發英說。

“英子姐姐”的助學團隊在不斷壯大,劉擁軍就是其中一名志願者。他告訴記者,他是被劉發英這種無私的精神所感動並參與其中的。

如今,長陽土家族自治縣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早已脫貧摘帽。隨著國家精准扶貧政策的深入推進,小學、初中義務教育階段經費有了兜底保障,“英子姐姐”助學團隊也及時調整方向,把助學扶貧對象鎖定為貧困家庭的高中生、大學生,作為教育扶貧政策體系的一種補充。

談到“英子姐姐”團隊的網絡助學工作,長陽土家族自治縣教育局黨組書記、局長李欽認為其走出了一條“互聯網+教育扶貧”的助學育人之路,已成為長陽“助學啟智工程”亮麗的名片。(先藕潔)

(責編:木勝玉、徐前)

推薦閱讀

飛向藍天的“卓瑪”(身邊的小康故事)  “卓瑪,飛機能飛多高啊?”“卓瑪你去過哪些城市了?”……每次回家,格茸卓瑪仿佛是村裡的“明星”。 格茸卓瑪的家鄉在雲南省迪慶藏族自治州香格裡拉市小中甸鎮團結村。這個很多人沒有坐過飛機的村子,卻走出了一位在飛機上工作的女孩。 作為東航…【詳細】

要聞

雲南新增19例境外輸入確診病例  人民網昆明7月27日電 (符皓)據雲南省衛生健康委員會通報,7月26日0時至24時,雲南無新增本土新冠肺炎確診病例和無症狀感染者。新增境外輸入確診病例19例、無症狀感染者3例。確診病例治愈出院2例(境外輸入),無症狀感染者解除隔離醫學觀察2…【詳細】

要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