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外培訓市場井噴式增長 如何引導校外培訓健康發展

2021年05月21日08:21  來源:中國青年報
 
原標題:校外培訓市場井噴式增長 如何引導校外培訓健康發展

編者按

為什麼校外培訓愈演愈烈?為什麼課后服務三點半“愛你不容易”?為什麼學校減負家長卻增負?為什麼學生總是那麼忙?……

這些教育的熱點話題,折射的是當前教育治理的兩難困境。中國正舉辦著世界上最大規模的教育,與以往相比,教育形勢發生深刻變化,各級各類學校組織的復雜化、結構的多樣化、水平的差異化以及人民群眾教育訴求的個性化都在不斷增強,教育理念和方式受到多方位的沖擊。

要破解這些新衍生的教育熱點難點問題,必須加快推進教育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華中師范大學教育治理課題組對上述熱點話題進行專門研究,探索教育治理的理論和實踐問題。編輯部特地約來這組文章,希望能幫助有關部門早日找到對策。

——————————

近年來,我國校外培訓市場井噴式增長,但部分校外培訓機構違背教育規律,“應試”導向嚴重,極大地增加了學生及家長的負擔。

在今年的全國兩會期間,習近平總書記在看望參加全國政協會議的醫藥衛生界、教育界委員時表示:“培訓亂象,可以說是很難治理的頑瘴痼疾。家長們一方面都希望孩子身心健康,有個幸福的童年﹔另一方面唯恐孩子輸在分數競爭的起跑線上。別的孩子都學那麼多,咱們不學一下還行啊?於是爭先恐后。這個問題還要繼續解決。”

實際上,近幾年,國家相關部門頻頻出手規范校外培訓機構的發展,比如,2018年,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於規范校外培訓機構發展的意見》,從規范校外培訓機構的關鍵環節入手提出了一系列措施﹔2019年,教育部等6部門聯合印發的《關於規范校外線上培訓的實施意見》,是國家層面頒布的第一個專門針對校外線上培訓活動的規范性文件……

近期,多家校外培訓機構更是屢屢接到各種“罰單”,在某種程度上表明了相關部門規范校外培訓機構的決心。這校外培訓究竟應當何去何從?為此,華中師范大學教育治理現代化課題組(以下簡稱“課題組”)2019-2020年間在我國山東、廣東、湖南、湖北、廣西、四川等六省區進行實地調研,對校外培訓有關內容進行了專項調查。課題組分別對省會城市、地級市及縣級市的中小學進行抽樣調查,樣本涵蓋東中西部地區130余所中小學的1萬余名學生。

校外培訓發展不能聽之任之

近年來,校外培訓機構野蠻生長,雖為學生個性化成長提供了更多的教育選擇,但其背后的亂象給學生、家長及學校都帶來了一定程度的不良影響。

(一)收費奇高,給家庭帶來了沉重的經濟負擔,擴大了教育“內卷”現象

校外培訓多按小時計費,根據不同的內容、方式,可收取50-500元/小時不等,在“再窮不能窮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的思維導向下,家長往往會根據需要為子女選擇一定的校外培訓課程。

課題組的調查數據表明,47.8%的學生表示每月用於校外培訓的費用超過1600元,近20%的學生表示每月培訓費用超過3200元。對於普通工薪階層家庭而言,這是一筆不小的經濟負擔。五年級學生家長張先生告訴課題組,把孩子從小到大報過的輔導班都算起來,大概有四五十個之多,“如果要算報輔導班的花費,數字應該比較大,實在不好計算”。

然而,在學生培訓內容覆蓋面不斷擴大的情形下,這一數字仍在不斷上漲。在目睹了身邊其他家庭的校外培訓投入不斷增長時,家長往往會選擇“盲從”。有的家長告訴課題組,自己的孩子隻報了3個培訓課程,是班級內最少的,“盡管孩子目前在班裡成績處於中上游,但了解其他孩子報班的情況后,我感到心裡很不踏實”。即使家長清楚孩子是否能夠成才主要靠自己,但在這一氛圍的裹挾下,也隻好“被卷入”到這一場無形的競爭中,而報班在某種程度上緩解了家長的焦慮。

此外,調查數據表明,是否參與校外培訓與學生家庭經濟狀況顯著正相關:經濟條件好的家庭,其子女參與培訓的機會更多,而離異、再婚、喪偶等特殊家庭結構的子女參與校外培訓的機會較少,留守學生參與校外培訓的機會顯著低於普通學生。

課題組分析,在這一背景之下,極有可能導致非理性競爭的“內卷”現象,給家庭帶來沉重負擔。

(二)安排極滿,給學生帶來了嚴重的學習負擔,造成校內減負校外加壓的怪象

近年來,國家愈發重視學生減負,力爭為青少年成長創設良好氛圍。比如,2018年年底,教育部等9部門印發《中小學生減負措施的通知》,提出嚴格管控校外培訓。在30條減負舉措中,明確規定了校外培訓機構不得超標培訓、學科知識培訓需向教育行政部門備案、不得超出國家課程標准、杜絕機械訓練等具體舉措。

但是,課題組在調研中發現,不少校外培訓機構採取各類措施規避有關政策規定,機構多將學科名稱重新包裝,賦予其素質教育的“外衣”但實際內容依舊是超出課程標准的學科知識,或是通過雙線轉換,將原本線下講授的內容轉為線上,進而規避部分監管。而部分校外培訓機構忽視教育規律,隻用較短的假期就教完三四門學科一學期的課程,學生不僅沒學到知識,反而磨滅了興趣。此外,部分家長並非根據學生的興趣選擇培訓項目,而是盲目跟風,海量的興趣班充斥著學生的假期及課余時間,學生的學習興趣一再削減,直至對學習完全失去興趣。

課題組調查數據表明,36.5%的學生表明每周校外培訓時長在4小時以上,16.1%的家長表示每周校外培訓時間在6小時以上﹔82.5%的學生表示周末會參加校外培訓,63.7%的學生表示寒暑假會參與校外培訓,30.4%的學生節假日會參與培訓﹔21.6%的學生表示會參與4-6個學科的培訓,4.9%的學生培訓科目在7個及以上。存在相當一部分學生培訓時間較長,參培學科較多,將中高考改革給學生減輕的負擔化為泡影,造成了校內減負校外加壓、線下減負線上加壓的怪象。

(三)勢頭正猛,資本大量涌入,行業內商業氛圍過於濃厚

當前校外培訓被諸多企業視為經濟發展的下一個風口,尤其在疫情期間,在線培訓機構發展迅猛,其市場價值暴漲,引來了諸多資本的關注,但資本的最終目標不外乎逐利。

課題組在調研中發現,不少校外培訓機構採用互聯網商業營銷模式,將大量資金用於廣告宣傳、同行競價,甚至利用學費做投資,致使整個行業內商業氛圍濃厚,而教育氛圍微乎其微。部分校外培訓機構不計成本地大肆營銷,在網絡平台、電視節目、綜藝晚會上,都不乏其充滿噱頭的贊助廣告,這一舉措勢必擠佔了教學投入,最終為其埋單的還是學生。

課題組認為,教育培訓行業絕不能過度逐利,而當前各大校外培訓機構跑馬圈地、無序競爭,一旦資金鏈發生斷裂,造成的社會影響不堪設想,近年來不少校外培訓機構倒閉跑路,家長投訴無門,均是過度逐利的后果。

此外,課題組了解到,校外培訓機構在招收教師時往往以“講師”名義招聘,而其考核的重要標准為“續費率”,相當一部分教師成為了名義上的教師、實際上的銷售員,何以潛心育人?

(四)認知太淺,以應試分數為導向,嚴重破壞了教育生態

當下的校外培訓市場對教育及學生成長認知不足,為了迎合部分家長的訴求,違背教育規律,均在不同程度上存在應試、超綱、超前等問題。以唯分數論為導向,將系統的知識縮減為零散的考點,將科學的學習方法簡化為投機的套路,將以生為本的觀念轉變為“以分為本”的態度,囿於眼前的一時之得,卻忽視了學生的長遠發展。

課題組在調研中發現,在校外培訓機構的廣告中,答題、考試、套路已然成為了他們相互比拼的“制勝法寶”,各類廣告語通過分數的提升來吸引生源。採用“以考代練,以練代教”,找解題套路作為主要目標,學生的學習思維完全被訓練成了套路化、程序化、呆板化。

進而造成教育功利化,學生及家長雖然焦慮,但在競爭的洪流之中,也隻能參與其中,導致“大家都像打了雞血一樣向前沖”的惡性循環。嚴重破壞了素質教育的發展生態,造成很多學生“高分低能”,善於考試但難出大師。課題組的調查數據顯示,有82%的學生表示,參加校外培訓是為了提高成績,長此以往,難免在學生心中埋下成績至上的錯誤觀念。

如何引導校外培訓健康發展

(一)標本兼治,建立統一的校外培訓“智理”平台。

課題組建議,在當前信息化高速發展的時代,亟須提高校外培訓治理效能,建立省域或市域的校外培訓智慧管理平台,集政府部門、校外培訓機構、學校、家長等主體,整合准入、備案公示及審批等制度。

比如,所有校外培訓機構應當將其師資狀況、班級開設情況予以公示,每個班次的學生名單、任課教師、上課時段等信息都應錄入平台。能夠公示的信息予以公示,不能公示的信息如實備案,以便政府部門核查。校外培訓資金的收取及使用同樣也應納入平台管控,家長在繳納培訓費用時,必須使用系統進行繳費,否則不予認可,教育培訓資金納入銀行監管,並與平台打通,培訓費先放銀行,有爭議家長可申請退回﹔而資金的使用情況按時向有關主管部門報備,一旦發現機構存在較大的資金漏洞,優先退還家長繳納的學費。並設置專門的舉報受理專線,家長可通過平台對違規收費、額外收費等行為進行即時舉報。

此外,平台應當整合線上及線下的監管,長期以來“屬地化”管理的法律體系和管理舉措,已經不適用於互聯網教育形態,必須根據線上培訓的特征進行優化和完善。

(二)加強監管,引導校外培訓機構健康發展

在校外培訓機構“智”理平台的基礎之上,課題組建議,應當進一步加大監管力度。

首先,加大對校外培訓機構師資力量的監管,開展常態化的線上核查及線下抽查,杜絕教師無証上崗現象,一旦發現,即刻對機構予以關停,並嚴查教師宣傳,杜絕過度包裝,確保師資力量能夠成為學校教育的有機補充。並充分利用在線治理平台加大對於資金的監管。

其次,加大對於地下培訓市場的監管,在“一對一”興起、非學科培訓需求旺盛的當下,被監管對象變得越來越多頭,不僅有大機構、小機構,更有很多“單槍匹馬”的“單師單科培訓”,教師的主體越來越多元化,私下“開班”給校外培訓治理帶來極大挑戰,甚至出現“家長打掩護、上課‘對暗號’、培訓轉‘地下’”的怪現象。應加強常規檢查、多途徑搜尋信息,提高家長認知水平、勸告家長選擇正規注冊機構,提高違規辦學成本,對於違規辦學者,處以一定返款並吊銷其教師資格証書,在一定期限內不得從教。

最后,加強對於機器人、跆拳道、滑冰等非學科校外培訓監管,當前諸多機構以各種噱頭販賣焦慮,家長跟風選擇各色各樣的技能培訓。有關部門應當出台科學培育兒童興趣愛好指南,引導家長在正確的年齡段為學生選擇非學科類培訓,杜絕過度培訓。

(三)多措並舉,有效提升學校課內課后服務質量

從校外培訓產生的原因來看,其本質是諸多家庭的“剛需”,孩子需要補課,家長沒有精力和能力輔導,孩子放學家長卻還未下班,隻有轉而選擇校外培訓機構。在課題組的調查中,諸多家長表示“如果不是萬不得已,誰又願意花這麼多錢去補習呢”。課題組認為,校外培訓作為學校教育的影子,不應將二者割裂而論,如何實現優勢互補,形成校內與校外融合協調的教育生態,是校外培訓治理的最終目標。課題組建議,提高學校教育質量,提供豐富多樣的課后服務,是從根本上解決家長校外培訓需求的良策。

其一,提升學校教學質量,力爭做到學科知識的學習不出校,引導機構與學校錯位發展。適當提升學校辦學自主權,擴大學校經費投入,鼓勵學校引入競爭機制,提升教師憂患意識,定期開展中小學教師資格考核,引導他們走出“舒適區”,提高教學能力和水平﹔提高教師的責任意識,嚴肅查處教師“課上不講課外講”以及參與課外有償補課的行為。

其二,改善課外服務,增加校外培訓可替代性。《教育部辦公廳關於做好中小學生課后服務工作的指導意見》中強調,學校應當加強課后服務工作,由市財政撥款,家長隻需承擔極少費用,若家長能夠以更低的價格享受到同等質量的課后服務,勢必會轉向學校。

(四)多元協同,形成內外相濟的治理體系

針對校外培訓隱蔽化、盲目化發展, 課題組建議,要加強社會公眾參與共治、強化校外培訓自治, 引導市場有序發展。

在政府層面,應當厘清各職能部門的監管責任,按照“誰審批誰監管”的原則,明確市場監管、民政、發改委等不同部門責任分工,細化機構設置標准、監管內容、培訓人員資質等一系列細則,各部門聯合設置專職人員,提高校外培訓治理的連續性。加強對於社會群眾的引導,克服唯分數的頑疾,培育家長正確的教育理念,轉變“搶跑”心態,加大對校外培訓機構宣傳的監管,杜絕分數導向的宣傳標語及虛假的承諾,培植良好的校外培訓生態。

此外,實施行業協會認証評估,通過信用積分、星級評定、行業黑名單曝光、行業禁入、第三方評估等方式強化行業自律,淨化市場環境,引領行業質量提升。

(付衛東為華中師范大學人工智能教育學部副教授,鄭寧為該校政研室副主任,周威和楊璽為該校碩士研究生)

 

(責編:木勝玉、朱紅霞)

推薦閱讀

飛向藍天的“卓瑪”(身邊的小康故事)  “卓瑪,飛機能飛多高啊?”“卓瑪你去過哪些城市了?”……每次回家,格茸卓瑪仿佛是村裡的“明星”。 格茸卓瑪的家鄉在雲南省迪慶藏族自治州香格裡拉市小中甸鎮團結村。這個很多人沒有坐過飛機的村子,卻走出了一位在飛機上工作的女孩。 作為東航…【詳細】

要聞

雲南新增19例境外輸入確診病例  人民網昆明7月27日電 (符皓)據雲南省衛生健康委員會通報,7月26日0時至24時,雲南無新增本土新冠肺炎確診病例和無症狀感染者。新增境外輸入確診病例19例、無症狀感染者3例。確診病例治愈出院2例(境外輸入),無症狀感染者解除隔離醫學觀察2…【詳細】

要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