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年永寶——中國館藏文物保護成果展”在首都博物館開幕

用現代科技重現古人智慧

2021年05月19日09:18  來源:光明日報
 
原標題:用現代科技重現古人智慧

5月18日,來自中國絲綢博物館的工作人員在展覽現場使用成都老官山漢墓出土的提花機復原品展示漢代織造技藝。

展出的一尊秦始皇陵兵馬俑坑出土的秦俑。

本文圖片均為新華社記者李賀攝

“有人在亂動文物!”

“我們快去看看!”

5月18日上午,北京首都博物館“萬年永寶——中國館藏文物保護成果展”展廳中,兩個充滿正能量的年輕觀眾“見義勇為”。

走到近處才發現,並非觀眾亂動文物而是工作人員在演示漢代提花機的操作。

工作人員舉手拉一下頭上的橫杆,這竟是提花機的“開關”,機器開始運作。他雙手扶著兩側把手,躬起身體,用力踩下踏板,瞬間隻見提花機的主體部分上有多塊木頭被提拉起來,自動把織物的經線與緯線分開。工作人員用梭子將緯線穿入經線,然后用一塊長方形的木板將穿入的緯線與經線打緊。幾個動作循環往復,織機上的布料圖案便漸漸呈現出來,行雲流水的動作看似簡單,但手腳配合、經緯線的穿插等都很有講究。據介紹,這件木質提花機的原型是成都老官山漢墓出土的提花機模型。提花機的厲害之處,在於它可以通過上萬根絲線,為織機編制並存儲一部類似現代計算機的“二進制”編碼。工人在紡織時的“選綜”,就相當於對花紋進行“編程”,最終織出有圖案的錦緞。讓人嘆為觀止的是,老官山漢墓織機模型的編程方式包括滑框和連杆兩種,織出的花紋有所不同。為了讓當代人更好地了解認識漢代紡織工藝的高超,文物保護工作者做了大量的研究和實驗,最終按出土的模型復制出了可實用的提花機。旁邊觀眾感慨:“老祖宗也太厲害了!”

繼續往前走,記者很快注意到有一件人氣很旺的文物——出土於唐代墓葬的黃金冠飾,墓主人是李淵第五代孫女李倕。

冠飾的主體材料是金子,裝飾有綠鬆石、琥珀、珍珠、紅寶石、玻璃、貝殼、瑪瑙等材料,紋飾多變。冠飾上很多小飾件下還有翡翠鳥鮮艷的藍色羽毛,整體看起來裝飾手法極其復雜,顯示著這位墓主人的榮耀與尊貴。展櫃旁一位觀眾贊嘆:“這唐代的頭飾真是漂亮啊。”

其實,這件讓人驚艷的冠飾出土時並不是現在這個樣子。李倕的墓葬已經有1200多年,且多次遭水滲透、沖擊,這件冠飾也受損嚴重,出土時七零八落。難以想象,專業人員用何等耐心與毅力,一點一點把這些散落在墓中泥土裡的寶石提取出來,再一個個清洗干淨,根據研究成果“各歸其位”。如今令人驚艷的金冠飾,見証著文保工作者的執著與不懈。

“萬年永寶——中國館藏文物保護成果展”,匯集10個省區市、23家文博單位的50余件(套)文物及相關輔助展品,其中不乏國之珍寶,也有近年來重要的考古發現,還有不少精美復原件。活動還為觀眾介紹館藏文物的科學認知方法與保護修復技術,全面展示我國館藏文物保護的最新成果,展現文物保護的中國理念和中國實踐。據悉,展覽將持續到8月17日。 (本報記者 李 韻 本報通訊員 吳宜潔)

(責編:木勝玉、徐前)

推薦閱讀

飛向藍天的“卓瑪”(身邊的小康故事)  “卓瑪,飛機能飛多高啊?”“卓瑪你去過哪些城市了?”……每次回家,格茸卓瑪仿佛是村裡的“明星”。 格茸卓瑪的家鄉在雲南省迪慶藏族自治州香格裡拉市小中甸鎮團結村。這個很多人沒有坐過飛機的村子,卻走出了一位在飛機上工作的女孩。 作為東航…【詳細】

要聞

雲南新增19例境外輸入確診病例  人民網昆明7月27日電 (符皓)據雲南省衛生健康委員會通報,7月26日0時至24時,雲南無新增本土新冠肺炎確診病例和無症狀感染者。新增境外輸入確診病例19例、無症狀感染者3例。確診病例治愈出院2例(境外輸入),無症狀感染者解除隔離醫學觀察2…【詳細】

要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