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政變玄武門

2021年05月18日09:13  來源:中國青年報
 
原標題:大唐政變玄武門

  大明宮國家遺址公園。

  大明宮國家遺址公園玄武門遺址。

  大明宮國家遺址公園內,復原的丹鳳門。

  唐太宗李世民畫像。

  武則天畫像。

  唐玄宗李隆基畫像。

  唐大明宮基本布局圖。

  唐長安城布局圖。

  唐長安城古今對照圖。

  李隆基勒馬玄武門外!

  勒馬玄武門外的李隆基,悄悄給自己留了個后手:萬一宮內進展失利,身處宮外的他還可迅速逃離,再待來日。

  畢竟,他所勒馬的玄武門,不是一座普通的宮門。在他之前的皇室歷史上,僅眼前的這座太極宮北宮門,就曾見証過兩次流血政變。

  武德九年的秦王李世民,神龍三年的太子李重俊,都曾勒馬這座門前,都曾在此兵變圖政變。但他倆,一個功成,成而輝煌萬世﹔一個事敗,敗而身死名裂。

  現在,又輪到他勒馬玄武門了!

  他要發動的也是一場政變,一場同樣通過兵變奪取權力的血腥政變。他將會成,還是會敗?

  一切,都取決於今夜的“除大逆,安社稷”行動。“除大逆,安社稷”,目前還只是他自己這樣說,成功了便可成官方語言﹔而失敗了,就是“犯上”,就是“謀逆”,就是“作亂”!

  六月二十日夜,二十六歲的李隆基勒馬玄武門外。不同於李世民的放手一搏,也不同於李重俊的盲動冒險,他既做了充分准備,又悄悄留了萬一失敗且先逃命的后手。

  所以,他勒馬玄武門外。

  門裡,他的人馬已經展開了行動……

  北衙重地玄武門

  玄武門,是大唐皇宮太極宮的北宮門。

  大唐長安城,由廓城、皇城、宮城三部分構成。宮城居於北部正中,是皇帝居住和處理朝政的中樞所在。宮城正南是皇城,布滿中央衙署機關。宮城、皇城外的其余地方,才是百姓居住的裡坊,即俗稱的一百零八坊。

  宮城按東、中、西可分成三部分:東為太子東宮,西為宮女生活的掖庭宮,皇宮太極宮居中,面積最大,地位最尊,宮禁最嚴。

  太極宮內,遵循前朝后寢格局:中部和南部是皇帝上朝宮殿和三省官衙,也即南衙,宮室大殿眾多﹔北部是皇帝和后妃居住的后宮,池塘花園眾多。

  太極宮向南共開三門,中間的南大門承天門,是皇帝外朝大典的禮儀重地,門外就是著名的天街朱雀大街。太極宮的北面宮牆,和廓城北城牆共用高大城牆,隻向北開兩門,一為東北處的小門安禮門,一為中間偏西的北大門玄武門。玄武門外,是范圍廣大、外人莫入的北部禁苑。禁苑北到渭河,東至浐河,西到灃河,三面環水構成長安城北部防御重地。

  重重禁圍中的太極宮,宮內宮外都有禁軍護衛。禁軍各按其職守分駐宮門和大殿,其中尤以屯守北門玄武門和正殿太極殿的禁軍最為重要。以玄武門為屯營地的禁軍,后來統稱為“北衙禁軍”或“北門禁軍”。

  大唐一朝,北衙禁軍實力和地位不斷提升。

  高祖李淵時,宮城衛戍主要由左右衛、左右驍衛、左右屯衛擔任。貞觀初年,李世民擇善射者百人,為二番北門長上,曰“百騎”。貞觀十二年,置左右屯營於玄武門,號“飛騎”。高宗龍朔二年,改屯營飛騎為左右羽林軍,下屬百騎和飛騎兩組。百騎於武后永昌元年增為“千騎”,中宗景龍二年改為“萬騎”。

  但重重禁圍、精騎衛戍的皇宮,卻難防皇室成員作亂。

  大唐一朝,是皇室成員作亂最甚的朝代,尤其是前期,由皇族發動的政變屢見不鮮。而在這些政變中,又有一個門總是頻頻出現,這就是皇宮北宮門——玄武門。

  太極宮東有東宮西有掖庭,決定了要想攻入皇宮隻有南北兩面可選。而宮內南朝北寢、南向面街臨衢的特點,又導致南門外既難保密,也難大規模引兵,入宮后宮牆大殿多,攻擊難度大。而北門玄武門外,是皇族可以出入的禁苑,地廣人稀隱蔽性好,便於悄悄屯兵,也適宜大隊人馬作戰。

  玄武門之重要,正在其既處南入皇宮北通禁苑的樞紐位置,又是北衙禁軍的駐屯重地。雖然北門有北衙禁軍屯守,但對於陰謀政變者來說,拿下玄武門也就意味著解決了宮中最精銳的防守力量。更不用說如果策動玄武門守軍兵變,那形勢即刻便翻轉過來。

  高宗和武后時期,大明宮為新皇宮。武則天稱帝后,洛陽宮成武周皇宮,和太極宮格局類似,這兩宮也前朝后寢,北有禁苑﹔北宮門玄武門,都是北衙禁軍屯守重地。

  所以,聰明的李唐皇族,都盯上了玄武門及其守軍。雖然大唐皇帝不斷加強衛戍力量,但屯駐玄武門的北衙禁軍,卻在大唐一朝總是屢屢卷入各種政變。大唐前期的數次玄武門之變,其實大都是北衙禁軍兵變。

  北衙禁軍兵變,是一代又一代大唐皇帝揮之不去的噩夢。

  最先盯上玄武門的,正是李隆基的曾祖——李世民。

  李世民設伏玄武門

  李世民突然現身玄武門!

  武德九年(626年)六月四日清晨,當感覺不妙的李建成撥馬正欲回撤時,李世民突然現身,勒馬玄武門下。

  李建成是抱著要把二弟李世民打入死地的信心,和四弟李元吉一起入宮的。雖然此前一天的“天象密報”,未能將李世民“將死”,但他相信今天的“當庭對質”一定能。

  六月三日,太白金星劃過天空的特殊天象,被太史局傅奕秘奏給高祖李淵:“太白見秦分(西北),秦王當有天下。”本就一直防范秦王的李淵立即將李世民叫來,讓他解釋。嚇出一身冷汗的李世民,看出了背后的殺機。

  想殺他的首先是太子李建成、齊王李元吉,當然也可能有他的父親李淵——多年以來,南征北戰、功高震主的他早已妨礙到李建成的太子之位,甚至李淵的皇帝大權,而他和建成間的矛盾也早已到了你死我活的地步。

  面對險惡形勢,李世民一邊悲痛陳述“臣於兄弟無絲毫所負”,一邊絕地反擊拋出了一個重磅炸彈:太子、齊王淫亂后宮。

  李淵后宮的尹德妃、張婕妤等嬪妃,都和建成、元吉關系好。但要說“淫亂”,李世民其實並無証據。但他卻用這樣的誣告,將李淵的殺心從“太白見秦分”的大天象,引向了莫可言說的“宮闈秘事”。亂了心緒的李淵無奈決定:明天當庭對質!

  李建成當晚就收到了張婕妤密報,並連夜找元吉商議。李元吉建議:集合兵馬,托疾不朝,以觀形勢。但建成不想失去“當庭對質”良機,且自認“兵備已嚴”,否決了此議。於是六月四日清晨,他和元吉出東宮北門,從北禁苑入玄武門進入太極宮。

  他根本想不到李世民會設伏玄武門——在他之前,李世民已帶九名“侍從”提前入宮。

  大唐初期,李淵三個曾領兵的兒子,都可“乘馬攜弓刀”入宮。因此,玄武門守軍在當日清晨,對秦王攜武裝侍衛乘馬入宮並不驚奇。

  李建成走到臨湖殿時,忽然“覺變”,正欲撥馬緊急回撤,李世民勒馬現身,並高聲叫住了他。緊接著,秦王手下九員大將尉遲敬德、張公瑾等,引弓持刀圍了上來。

  李建成驚愕不已!驚慌失措的李元吉迅速摘下弓箭,但卻因太緊張,再三不彀(三次箭搭不上弦)。李世民沉著冷靜地舉起弓,動作嫻熟地拉弓射箭。一聲弦響,箭頭劃破清冽的空氣,一箭射碎建成喉骨。瞪著驚愕的雙眼,李建成應弦而斃,跌落馬下。

  六月四日清冷的清晨裡,二十八歲的李世民射出了第一箭,一箭立斃對方集團頭領。但或許被大哥那雙驚眸震呆了,此后的他居然忘記控馬,竟被坐騎帶進樹林並被樹枝攔落馬下。而他跌落之處,恰又距元吉很近。李元吉立刻奔來,摘下李世民弓箭,要用弓弦勒死他。尉遲敬德大喊著飛馬趕來,元吉轉身想跑回武德殿,敬德從他背后射出了致命的第二箭。至此,玄武門之變關鍵的決戰,以雙方近乎肉搏的形式迎來李世民的血腥勝利。

  東宮和齊王府聞變后,兩千兵馬趕來攻打玄武門。這時的玄武門守軍,包括此前“當且觀變”者,在秦王派將領敬君弘等率領下,都緊急投入了玄武門守衛戰。敬德割下建成、元吉首級,奔上玄武門城樓高高舉起,太子和齊王人馬隻得作鳥獸散。

  玄武門激戰時,李淵和幾個宰相正泛舟海池,等著聽取今天的當庭對質。但他永遠也等不來建成和元吉了,李世民也沒有立馬來見他。他見到的是擐甲持矛、滿身血污的尉遲敬德。敬德威風凜凜地說:“秦王以太子、齊王作亂,舉兵誅之。恐驚動陛下,遣臣宿衛。”

  明白“宿衛”含義的李淵,很識趣地同意了宰相們將權力“委之秦王”的建議,並在敬德要求下速寫“手敕”,命所有軍隊聽秦王處置,交出了兵權。第三天,又詔立李世民為太子,將所有政事“悉委皇太子斷決”,交出政權。八月,李淵退位為太上皇,李世民正式登基繼位,第二年改元貞觀。

  六月四日當天,李世民隨后又血洗了東宮和齊王府,將兩人十個兒子全部殺死。但他並未追究太子和齊王幕僚,並大度容納,這才有了魏征、薛萬徹等文臣武將的歸附,並在貞觀時期發揮了巨大作用。

  李世民即位后,對玄武門極其重視,專門設置了北衙屯營飛騎。對於北衙事務,他甚至不容宰相過問。房玄齡一次問少府監竇德素:“北門近何營繕?”李世民勃然大怒:“君但知南衙事,北門小營繕,何預君事!”鮮明地指出北衙禁軍是皇帝私事。

  李世民后來雖贏得了貞觀之治,卻始終難逃靈魂的責難,尤其晚年生病后常夜多驚夢。隻有敬德和秦瓊殿外守護時,他才稍得安睡,這也就是后來門神的由來。

  更讓他悲哀的是,晚年竟也遭遇了皇子間的奪嫡爭斗,並因此不得不廢棄了太子李承乾,傳位於最小、最弱的嫡生子李治。他之后的大唐,皇子間的奪嫡爭斗幾乎每代皆有,很少有太子能順利繼位。

  他其實沒有想到,他或者說李唐王朝的悲劇命運,自他在玄武門向親哥哥射出那一箭時就已埋下。他的后世子孫們,此后都將不斷重復和他一樣的悲劇命運。

  這其中,還包括他的后宮才人,后來又成了他兒媳婦的武媚娘。

  武媚娘驗取石榴裙

  李世民射出最關鍵一箭的那一年,武媚娘剛剛兩歲。

  這個出生於山西的小女子,十四歲入宮成了李世民的后宮才人。才人,是四等嬪妃。

  武才人因其剛毅的性格,並不招李世民喜愛。但在李世民晚年病重,太子李治於殿前侍湯進藥時,她卻榻前暗通款曲,用石榴裙成功降服了這個未來的帝王。或許在李治柔弱的內心深處,年長又剛毅的武媚可以滿足他對熟女、母親等的多重心理需要。因此,這段榻前偷情,並沒有隨著李世民的死去而曇花一現。

  李世民死后,二十六歲的先皇嬪妃武媚進入感業寺為尼,但她卻依然能有手段勾取李治。李治登基一年后,“上因忌日行香見之,武氏泣,上亦潸然”,兩人感業寺裡執手相看淚眼。武女尼還給李治寫了首滿含相思淚的情詩:“看朱成碧思紛紛,憔悴支離為憶君。不信比來長下淚,開箱驗取石榴裙”。

  此后很快,武媚就被李治接入后宮,兩年后封為昭儀,再幾年成功登上皇后寶座。“二進宮”的武媚精力旺盛,一邊專寵后宮多生子女,一邊幫多病的高宗料理朝政。

  在“素多智計”的武后幫助下,高宗從長孫無忌、褚遂良等元老派手中奪回了朝權。但他卻很快發現,剛拿回來的權力,又慢慢移到了比自己更像男人的武后手中。

  麒麟元年(664年),大唐朝堂首現“二聖”臨朝:“自是上每視事,則后垂帘於后,政無大小,皆與聞之。天下大權,悉歸中宮,黜陟、生殺,決於其口,天子拱手而已,中外謂之二聖。”

  但“天子拱手”,並非所有朝臣都願接受,尤其當朝中大臣都還是關隴貴族集團時。為了對付朝堂上的反對勢力,武后啟用了她儲備多年的秘密武器——北門學士。

  北門學士,是武媚當皇后以后招納的一批有文採但地位較低的庶族文人,初期工作是組成她的秘書班子,幫她編些《列女傳》之類的書。

  這一時期,高宗和武后移居新皇宮大明宮聽政。大明宮內依然前朝后寢,南部是皇帝管轄的南衙,北部是皇后掌管的后宮。大明宮的北門玄武門,依然是北衙禁軍屯營重地,但卻直通武后掌控的后宮,所以她特許文學學士在此“候進止”。

  這些以修撰著作為名,可從玄武門出入皇宮的學士們,初期並未引人注意。但武后密令他們參決朝政,將學士團變成了她的智囊團。他們既是武后的參謀班子,又是她的輿論班子和施政班子。因此,當有一天他們公開出入朝堂,和南衙宰相們共議朝政時,人們才發現:原來這些文人可不僅僅是編書的。

  《舊唐書·劉祎之傳》記載:“上元中,遷左史、弘文館直學士,與著作郎元萬頃,左史范履冰、苗楚客,右史周思茂、韓楚賓等皆召入禁中,共撰《列女傳》《臣軌》《百僚新誡》《樂書》,凡千余卷。時又密令參決,以分宰相之權,時人謂之‘北門學士’。”

  參朝議政,才是武后招納學士的真用意。這些御用文人在幫武后定主張、造輿論、治國理政等方面都很賣力。武后獨立提出的施政綱領《建言十二事》,就是學士團協助完成的。他們此后也多數被擢升為三四品高官,范履冰、劉祎之甚至官至宰相。

  就這樣,一批從玄武門走來的御用文人,漸漸走進了朝堂,悄悄改變了朝政。朝中大臣慢慢都換成了她的人,一批庶族知識分子也逐漸取代了李唐立國時的關隴貴族勢力。依靠以北門學士為代表的庶族文士,武后實現了長期執政,並且干得還很不錯。

  這相當於發動了一次不流血的“玄武門之變”,也是一次庶族文士對關隴貴族的權力革命。正是憑借這種權力階層革命,武后最終實現稱帝。相比李世民明火執仗的玄武門之變,武后依靠北門學士實現的“文士政變”,無疑更加高明。

  李治沒想到,武媚的石榴裙並不僅是穿給他一個人的,這個女人的石榴裙一旦“開箱驗取”,最終吞噬的將會是整個大唐。

  載初元年(690年),武后廢除最小兒子李旦的傀儡帝位,稱帝洛陽,改元天授,從此成了武周則天皇帝,並且有了獨一無二的名字:武曌。

  洛陽宮的北門也叫玄武門,玄武門還是北衙禁軍屯守重地。而就在洛陽宮的玄武門,則天武曌皇帝晚年,卻也難逃悲劇地經歷了針對她的“玄武門之變”。

  這次的出場人物,則是她曾廢掉帝位的兒子李顯。

  唐中宗兩臨玄武門

  李顯哆哆嗦嗦地被簇擁到玄武門。

  神龍元年(705年)正月二十二日,宰相張柬之、右羽林大將軍李多祚,率五百余羽林軍,簇擁著武周太子李顯,兵臨洛陽宮北門玄武門。

  李顯曾是大唐皇帝。弘道元年(683年),高宗李治病逝,臨終令太子李顯繼位,大事不決者問天后。但李顯成為唐中宗還不到兩個月,就被武后廢為盧陵王,從此軟禁房州。

  武則天執政前期,為穩定政權重用酷吏打擊不服從勢力。大位坐穩后,她大開科舉廣招俊杰,徹底實現了庶族知識階層對關隴貴族集團的權力革命,因此很受擁護。玄宗開元前期,很多杰出宰相,都來源於武周時期。

  晚年的武則天,在宰相狄仁杰輔助下,最終決定還政於親生兒子,畢竟太廟中未聞有侄祭姑。於是聖歷元年(698年),在房州戰戰兢兢生活十多年的李顯,被接回重新立為太子。

  但李顯的儲君地位並不穩固。除了武姓勢力依然強大外,武則天的男寵張昌宗、張易之兄弟面首干政,也嚴重擾亂了武周晚期朝政。這讓太子李顯、相王李旦、太平公主等李姓勢力,都頗感危機。

  在李姓勢力支持下,以宰相張柬之、恆彥范等為首的南衙大臣,聯手北衙右羽林大將軍李多祚,於神龍元年發起了一場清除二張,迎奉李顯繼位的神龍政變。

  這是大唐歷史上又一次玄武門之變。

  正月二十二日,張柬之等率軍兵臨玄武門,李多祚帶人去接太子。但攝於母親淫威多年的李顯卻臨陣退縮,嚇得死活不敢去。直至禁軍將士以“性命已捆在一起”相威脅,李顯才哆哆嗦嗦地被簇擁而來。

  也幸虧他到了玄武門。當天執勤的千騎將領田歸道,此時正阻攔張柬之等人入宮。一見太子到了,田歸道才讓打開了玄武門。張柬之、李多祚等率軍簇擁著李顯順利入宮,一路沖殺直奔武則天寢宮長生殿,在廊下砍掉二張兄弟美如蓮花的腦袋。

  和高祖李淵一樣,武則天最終也隻能很識趣地下詔傳位李顯。即位后的李顯,二月四日改國號為唐,李唐復辟。李顯又一次成了唐中宗,還都長安,入居太極宮。

  但李顯卻比他父親高宗還怕老婆。李顯的皇后韋氏,也想效法武則天女主臨朝,女兒安樂公主還想當皇太女。在韋后干預下,唐中宗將張柬之等神龍政變功臣貶黜致死,又拉攏武三思等武家勢力,壓制相王李旦和太平公主勢力,打壓太子李重俊。

  李重俊因非韋氏親生,長期受打壓欺辱,安樂公主甚至呼其為奴。“不勝忿恨”的李重俊,再次拉攏了時已遷為左羽林大將軍的李多祚,於神龍三年(707年)七月六日舉兵討逆。

  但這次動用北衙禁軍的兵變卻遭到了慘敗。李重俊“矯詔”舉兵后,沒有先控玄武門,也未先入宮除韋后、控中宗,而是率兵先奔城南,在解決掉武三思全家后才引兵從肅章門斬關而入。這就給了韋后裹脅中宗逃跑的時機,也使得中宗能以皇帝身份調兵遣將。

  韋后、中宗、安樂公主和上官婉兒等跑上玄武門城樓,命右羽林大將軍劉景仁率百余兵樓下護衛。這樣,當李重俊等率三百余兵攻打到玄武門時,就形成了短暫的僵持。

  關鍵時刻,哆哆嗦嗦的李顯趴在玄武門城樓上喊話:“汝並是我爪牙,何故作逆?若能歸順,斬李多祚等,與汝富貴。”皇帝這麼一喊,本就“矯詔”的太子軍中果然有人倒戈,殺死了李多祚。太子見勢不妙,隻好落荒而逃,之后在終南山被手下殺死邀功。

  李重俊政變失敗,既有准備倉促的先天不足,也有攻擊次序顛倒,關鍵時刻猶疑不決等指揮錯誤,而其中一個致命的錯誤,就是未能先控制太極宮北門玄武門。

  但他的這次失敗,卻幫一個后來者更好地從反面汲取了教訓。

  這個緊隨其后者,就是大唐相王第三子李隆基。

  李隆基勒馬玄武門

  李隆基終於勒馬玄武門!

  唐隆元年(710年)六月二十日夜,李顯暴亡僅僅十九天后,李隆基就勒馬玄武門外。

  李重俊政變失敗三年后的景龍四年(710年)六月初,中宗李顯突然暴亡。此后的這十九天,既是韋后加緊臨朝稱制的日日夜夜,也是李隆基謀劃政變的日日夜夜。

  李顯暴亡后,韋后秘不發喪,炮制“遺制”,推中宗十四歲兒子李重茂即位,改元唐隆,自己以皇太后身份“親總庶政”。而朝中更出現了“共勸韋后遵武后故事”“謂韋氏宜革唐命”的輿論,“時京城恐懼”“人情不安”。

  眼看又一個女主稱帝將要發生,李旦和太平公主自然不願坐以待斃。他們的母親武則天臨朝稱帝時大肆打壓李姓宗室的慘劇,他們至今都記憶猶新。

  危難關頭,二十六歲的李隆基站出來了!

  李隆基是李旦第三子,此前在洛陽和長安先后目睹了神龍政變、李重俊政變。李重俊敗亡一年后,李隆基受打壓外放潞州,但他卻在這裡交納豪富。景龍三年(709年)冬返回長安后,李隆基更廣交豪杰,組織親黨,陰結北衙萬騎。謀士劉幽求、禁苑總監鐘邵京及萬騎將領葛福順、李仙鳧、陳玄禮等,均在這時成了他的人馬。

  中宗暴亡后,李隆基聯絡上太平公主,舉事實力暴增,僅十九天就兵臨玄武門。

  唐隆元年(710年)六月二十日傍晚,李隆基等悄悄進入玄武門外的禁苑西內苑,隱藏到苑總監鐘紹京住處。入夜后,萬騎將領李仙鳧、葛福順、陳玄禮等先后匯集而來。

  近二更時,夜空中流星散落如雪。葛福順等受命返回玄武門,將羽林軍統領韋璿、韋播、高嵩等三名韋后黨羽斬首,並以“韋后毒死先帝”為由策動將士,“羽林將士皆欣然聽命”,葛福順成功控制了玄武門。

  李隆基隨后率劉幽求、鐘紹京及御苑斧鋸丁匠二百余人,迅速出禁苑南門,勒馬玄武門外。他派葛福順率左萬騎攻打玄德門,派李仙鳧率右萬騎攻打白獸門,自己率兵暫駐玄武門外。這也是給自己留個后手——萬一宮內進展失利,身處宮外的他還可迅速逃離。

  三更時分,葛福順、李仙鳧會師於凌煙閣並大聲鼓噪。聞鼓噪信號,李隆基方率人沖殺入宮。韋后惶惑中逃入飛騎營被斬首,安樂公主、武延秀、上官婉兒等也陸續被殺。

  唐隆政變成功后,李旦被擁再次即位為唐睿宗,李隆基因功成為太子。

  但也和歷次政變后的局面相似,李隆基此后又和父親李旦、姑姑太平公主三方間展開了爭權奪利的斗法。先天元年(712年)八月,李旦干脆讓位給李隆基,自己升為太上皇,但卻依舊掌握三品以上大臣任免權。而太平公主則“怙權”依舊,甚至當朝“七位宰相,五出其門”。這種局面終於激起了大唐皇室又一次政變——先天政變。

  先天二年(713年)七月三日,李隆基調用閑廄馬匹及禁兵三百余人,在宮內以皇帝名義召來被公主收買的北門將領常元楷、李慈並斬首,實現“先定北軍”﹔隨后在朝堂等處捉拿了宰相蕭至忠、岑曦等公主黨羽,實現“次收逆黨”。太平公主最終被賜死家中。太上皇李旦,隻得像李淵一樣很識趣地徹底交權養老。

  通過兩次動用禁軍政變,李隆基以李旦第三子身份,成功逆襲,登上最高權力寶座。

  全面掌權后的玄宗,尤其重視對北門禁軍的掌控。開元十九年,他貶黜執掌北門多年的王毛仲、葛福順等。開元二十六年,他又組建了全新的北門四軍:左右龍武軍與左右羽林軍。整頓后的龍武軍,由龍武大將軍陳玄禮率領。

  玄宗對北門禁軍的重視,確保了太平時期禁軍的忠誠,但卻難防國亂時期軍心的動搖。天寶十五載(756年)六月,當安史叛軍攻陷潼關,李隆基攜楊貴妃、楊國忠逃到馬嵬驛時,陳玄禮發動了馬嵬兵變,砍殺了楊國忠,逼死了楊玉環。兵變當天,太子李亨分道北上,隨后在靈武稱帝,將李隆基也推上了太上皇的位置。

  此后的大唐,北門禁軍多掌握在太監手裡。本就深處宮中又執掌禁軍的太監,想政變時已無須再攻打玄武門了,他們可以直接在宮內動手。因此李隆基之后,他的子孫們還將面臨更多的兵變、政變。而大唐,也將最終毀於兵變和政變。

  李隆基,是武則天的親孫、李世民的曾孫。他之后那些屢遭政變的子孫皇帝,也全都既是李世民的子孫,又是武則天的子孫。

  (黃博  本版圖片由陝西歷史博物館、西安市文物局、曲江大明宮遺址保護辦提供)

 

(責編:木勝玉、徐前)

推薦閱讀

飛向藍天的“卓瑪”(身邊的小康故事)  “卓瑪,飛機能飛多高啊?”“卓瑪你去過哪些城市了?”……每次回家,格茸卓瑪仿佛是村裡的“明星”。 格茸卓瑪的家鄉在雲南省迪慶藏族自治州香格裡拉市小中甸鎮團結村。這個很多人沒有坐過飛機的村子,卻走出了一位在飛機上工作的女孩。 作為東航…【詳細】

要聞

雲南新增19例境外輸入確診病例  人民網昆明7月27日電 (符皓)據雲南省衛生健康委員會通報,7月26日0時至24時,雲南無新增本土新冠肺炎確診病例和無症狀感染者。新增境外輸入確診病例19例、無症狀感染者3例。確診病例治愈出院2例(境外輸入),無症狀感染者解除隔離醫學觀察2…【詳細】

要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