烽火熔鑄的精神圖譜(品味紅色經典(18))

黃宗賢

2021年05月11日09:27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原標題:烽火熔鑄的精神圖譜(品味紅色經典(18))

  無名英雄紀念碑(雕塑)  劉開渠

  當敵人搜山的時候(版畫)  彥 涵

  七七的號角(油畫)  唐一禾

  抗日戰爭時期,大批美術工作者將藝術追求融入民族救亡圖存的時代大潮,創作出許多彰顯民族抗戰意志的經典之作。這些誕生於烽火之中的丹青畫卷,將偉大抗戰精神凝固成視覺史詩,在中華民族的精神圖譜上,留下了閃光的一頁。

  不屈意志的視覺表征

  紛飛的戰火,喚起了廣大美術工作者“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家國情懷。他們將藝術作為“投槍”和“匕首”開展斗爭,以不同的媒介、形式和藝術手法,表現保衛祖國大好河山的不屈意志。

  一批進步的青年美術工作者,用刻刀和木板創作出大量富有激情、充滿視覺張力的經典作品。如李樺《怒吼吧,中國》,以簡潔剛勁的刀法和夸張的語言,塑造出一個奮力掙脫束縛、拿起武器抗爭的巨人形象。昂首吶喊的巨人,身軀與手臂雖然被捆綁,卻如一頭蘇醒的睡獅,展現出不可遏制的爆發力。藝術家以象征的手法,表現出中華民族歷經磨難而不屈的精神。

  許多中國畫、油畫創作者,也以畫筆抒發愛國之情、鼓舞抗戰士氣。一些擅長描繪動物的畫家,以獅、虎、馬、鷹等為創作主題,傳遞奮勇搏擊、迎難而上的堅定信念。比如,張善孖也曾以“怒吼吧,中國”為題,創作鴻篇巨制。畫面中,猛虎朝同一方向奔去,發出威嚴的怒吼,凝聚起全民族同仇敵愾的精神力量。

  如果說李樺、張善孖等是以象征的手法,吹響奮起抵抗的號角,那麼以劉開渠為代表的一批美術工作者,則以寫實的語言,奏響氣吞山河的愛國主義壯歌。1944年,劉開渠為紀念抗日陣亡將士,創作雕塑《無名英雄紀念碑》。在艱苦的條件下,劉開渠飽含激情地塑造了一位端著長槍、向前沖鋒的普通戰士形象。“他”身背斗笠,穿著短褲,打著裹腿,足蹬草鞋,雙唇緊閉,怒視前方。整座雕像形體簡潔,情態生動,展現出主人公視死如歸、寧死不屈的氣節。

  無論是在抗戰前線還是后方,無論是用畫筆還是刻刀,廣大美術工作者都緊緊團結在一起,匯成抗戰宣傳中的巨大精神力量,讓不屈的民族精神、熾熱的家國情懷,在美術經典中高揚。

  全民抗戰的生動記錄

  在抗日救亡的洪流中,許多專業美術工作者走出畫室,走到前線、邊區,自覺將藝術視野轉向硝煙彌漫的戰場和條件艱苦的后方,用畫筆和刻刀記錄下戰士、農民、工人、學生等眾志成城、全力抗戰的故事。

  胡一川、江豐、彥涵等一大批從延安魯迅藝術學院成長起來的美術工作者,打破學校與社會、課堂與戰場的界限,深入到大眾生活中,感受火熱的社會現實,用木刻的形式創作了一大批表現民眾抗戰生活、散發著泥土芬芳的經典之作。

  彥涵版畫《當敵人搜山的時候》,形象地展現了抗日革命根據地軍民血肉般的聯系和同仇敵愾的戰斗氣氛。畫面中,狹窄的戰壕裡,6位年齡、性別各異的游擊隊員,正相互配合准備迎擊敵寇:其中4人正用力托舉起一位神槍手,剩下的一名隊員正在奮力爬出戰壕﹔還有一位趴在地上的兒童,正試圖將手榴彈遞給大人。作品畫面緊湊,氣氛緊張,充滿動勢的人物和三角形構圖,將艱苦條件下軍民前赴后繼、不屈不撓的抗戰決心表現得淋漓盡致。李少言版畫《重建》,同樣表現了抗戰時期軍民團結一心、百折不撓的意志。作品中,兩位年輕戰士正和農民一起,用一磚一瓦重新壘起家園的圍牆。精細的刻畫與巧妙的明暗關系處理,使作品兼具現實性與藝術性。

  王式廓版畫《開荒》,著重刻畫了邊區軍民的勞動熱潮。據王式廓的夫人回憶:“一次開荒時,他昏倒了,就在地上躺一會兒,稍稍緩過氣來,接著又繼續干。”這樣的生活,促使王式廓創作出到延安后的第一幅作品《開荒》。畫面中,單腿跪地、高揚鎬頭的開荒者,正如作者本人,展現出昂揚的奮斗精神。

  抗戰時期,延安的美術工作者們借鑒年畫、剪紙等民間藝術形式,創作出一批老百姓喜聞樂見的作品。比如,古元版畫《區政府辦公室》,通過線的運用,增強了黑白對比、平面化的視覺效果,使之富有濃郁的民間藝術氣息。

  美術工作者對抗戰前線與后方的描繪,展現出中華兒女眾志成城抗擊侵略的頑強意志和必勝信念。富有民族氣息的藝術表現,使抗戰美術更好地擔負起宣傳、教育、發動大眾的職能,也使中國現代美術創作在民族化、大眾化的現實主義道路上邁出重要一步。

  直面現實的使命擔當

  在民族危亡的歷史關頭,一切文藝門類都必須直面現實,為抗戰服務。在提倡現實化、寫實化、大眾化和民族化的創作理念影響下,大江南北的美術工作者,都努力肩負起藝術直面現實的責任。

  唐一禾是表現抗戰主題最為突出的油畫家之一。在他創作的系列抗戰作品中,油畫《七七的號角》具有獨特價值。該作是1940年唐一禾為創作巨幅油畫而繪制的草圖。橫幅的畫面上,描繪了一群學生宣傳隊隊員走上街頭進行抗戰宣傳的情景。他們拿著各種自制的宣傳工具,精神抖擻,群情激昂,青年學生高漲的愛國熱情得到充分體現。畫中人物都是武昌藝術專科學校的學生,在唐一禾寫實的筆法下,個個情態生動。美術工作者對學生愛國之舉的真實描繪,既抒發了滿腔救國熱血,也從側面呈現出全民族抗戰的宏闊氣勢。

  除了唐一禾,徐悲鴻、常書鴻、呂斯百、吳作人、孫宗慰等人的抗戰畫作,也都蘊含著他們對社會現實的鮮活感受、對抗戰勝利的強烈渴求、對底層勞動者的真切關注。比如,吳作人《不可毀滅的生命》,以堅韌的筆觸表現了重慶人民在遭遇轟炸后,重新開始生活的景象,傳遞出不屈的信念。

  在抗戰中,大批美術工作者確立了為抗戰而藝術、為民族而藝術的信念,確立了現實主義創作方向。新中國成立后,他們成為現實主義美術創作的中堅力量,“直面現實”也成為新中國美術的重要特征。

  如今,抗日戰爭勝利已過去70多年,但美術工作者在為國為民的吶喊聲中構建中國現代美術形態的實踐,依然在經典作品中激蕩起動人心魄的精神回響,鼓舞著后來者接力吹響奮進的號角,譜寫時代輝煌的新篇。 (作者為中國美術家協會美術理論委員會副主任)

 

(責編:木勝玉、朱紅霞)

推薦閱讀

飛向藍天的“卓瑪”(身邊的小康故事)  “卓瑪,飛機能飛多高啊?”“卓瑪你去過哪些城市了?”……每次回家,格茸卓瑪仿佛是村裡的“明星”。 格茸卓瑪的家鄉在雲南省迪慶藏族自治州香格裡拉市小中甸鎮團結村。這個很多人沒有坐過飛機的村子,卻走出了一位在飛機上工作的女孩。 作為東航…【詳細】

要聞

雲南新增19例境外輸入確診病例  人民網昆明7月27日電 (符皓)據雲南省衛生健康委員會通報,7月26日0時至24時,雲南無新增本土新冠肺炎確診病例和無症狀感染者。新增境外輸入確診病例19例、無症狀感染者3例。確診病例治愈出院2例(境外輸入),無症狀感染者解除隔離醫學觀察2…【詳細】

要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