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家邊村村民從新建的蓄水池取水。
雲南省玉溪市江川區前衛鎮李家邊村,海拔1872米,居住著54戶村民,耕地530畝,是一個典型的半山區村庄。
今年56歲的陳金華自2010年起便在李家邊任組長,能夠帶領村民發展產業致富奔小康,是他最大的願望,但是干旱一直是制約李家邊發展的頭等難題。李家邊生產用水主要靠自然降水或使用人力從三岔河拉水上來澆灌,用水極為困難,往往不能按節令適時栽種,農作物的品質和產量均受到極大影響。尤其是近2年來,整個前衛鎮降雨偏少,加上氣溫偏高,李家邊旱情更為嚴重。
“缺水種啥都難,干旱時節就不得不推遲半個多月才能種下作物。我們這個村是以烤煙種植為主,沒有水,村民們不敢種煙,干旱時澆灌一畝地就要至少15噸水,而一輛農用拖拉機一次隻能拉2-3噸水,花費就要150元。嚴重干旱時,小水窖水不夠用,村民們2-3天要拉一次水,保障煙苗補足水。”陳金華說。
而實際上,盼水的李家邊附近並不缺水,距離李家邊不過2.5公裡就有常年蓄水的石河水庫,總庫容為450多萬立方米。但因為資金缺乏,相應的引水配套設施跟不上,村民們隻能“望水興嘆”。
李家邊村村民拉水澆地。
“隻要把水引過來,制約我們生產的用水問題就算是圓滿解決了。”陳金華說,“但巨大的資金投入,讓我們有心無力。”
2019年,江川區圍繞前衛鎮李家邊村、安化鄉光山小村、江城鎮侯家溝等4個村民小組3000畝耕地的生產用水問題,規劃設計並申報了前衛鎮三岔河項目區。根據規劃,前衛鎮三岔河項目區煙水配套工程22個,總投資132.18萬元。其中,蓄水池20個,總容量1350立方米,資金全部由煙草行業補貼。該項目2020年通過上級部門的批復,並於當年施工建設,作為2021年抗旱保民生的重點項目。
“今年我們村建了管網、提灌站,還有20個蓄水池,水引過來了,解決了我們的大難題,今后無論是種植烤煙還是發展其他經濟作物種植,都不用再為‘困水’發愁了,有了這希望之水、幸福之水,村民的日子就更好過啦!”看著山坡上20個蓄水池、一條條輸水管道,陳金華興奮地說。(屠婭玲 文/圖)
飛向藍天的“卓瑪”(身邊的小康故事) “卓瑪,飛機能飛多高啊?”“卓瑪你去過哪些城市了?”……每次回家,格茸卓瑪仿佛是村裡的“明星”。 格茸卓瑪的家鄉在雲南省迪慶藏族自治州香格裡拉市小中甸鎮團結村。這個很多人沒有坐過飛機的村子,卻走出了一位在飛機上工作的女孩。 作為東航…【詳細】
雲南新增19例境外輸入確診病例 人民網昆明7月27日電 (符皓)據雲南省衛生健康委員會通報,7月26日0時至24時,雲南無新增本土新冠肺炎確診病例和無症狀感染者。新增境外輸入確診病例19例、無症狀感染者3例。確診病例治愈出院2例(境外輸入),無症狀感染者解除隔離醫學觀察2…【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