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山騰沖帕允:養好牛過上“牛日子”

2021年04月27日11:37  來源:人民網-雲南頻道
 

肉牛養殖場。

走進帕允,你會看到一頭頭膘肥體壯的肉牛在欄舍裡悠閑地吃著草料,晒著太陽,偶爾發出的“哞哞”叫聲與粉碎飼草的機械聲交織在一起,奏響著農民致富奔小康的樂章。

帕允村位於雲南省保山市騰沖市團田鄉北部,全村轄5個村民小組,共266戶1222人,下設1個黨總支、2個黨支部,有52名黨員。都說發展產業是實現脫貧致富的治本之策,近年來,帕允村緊緊牽住產業發展這個“牛鼻子”,借助各級扶貧資金大力發展肉牛產業,為貧困群眾增收致富提供了有效保障。

班子帶頭,擼起袖子“鼓牛勁”

長期以來,帕允群眾生活普遍困難,人心渙散,加之出入村庄的道路坑坑窪窪,遇到雨季道路阻塞,更是無法出行。帕允村也被戲稱為“土皇帝”“山大王”。

為了改變這一現狀,帕允村原黨總支部書記馬榮橋帶領支部班子多方奔走學習,搜集市場有用信息,通過深入地總結分析,看到了肉牛市場的發展前景。2019年上級領導到當地考察時,鼓勵帕允村因地制宜,緊緊抓住產業發展“牛鼻子”,以肉牛產業為依托,積極探索發展“黨支部+合作社”模式,通過產業利益鏈將群眾緊緊團結起來、有效組織起來發展產業,有效實現集體和群眾“雙增收”、強村與富民“雙促進”、產業組織化程度和基層黨組織組織力“雙提升”的目標。

因為支部班子成員都沒有養牛的經驗,發展養牛產業伊始,如何養牛就成了需要首先解決的問題。跟村中其他的養牛戶討論,到獸醫站學習如何給牛看診,成了帕允支部班子的生活常態。久而久之大家便掌握了牛的脾性和生長規律,也為肉牛養殖合作社的建立作了充分的准備。

考察學習如何養好肉牛。

支部引領,帶動群眾“發牛財”

農村富不富,關鍵看支部。在各級黨委、政府的關心下,帕允村肉牛養殖場項目得以實施,於2019年12月17日建設完成,后於2019年12月30日交由帕允村村民委員會管理。

“組建一個合作社並不難,難的是如何能夠長期地生存發展下去,並把它逐步做大做強。”帕允村原黨總支書記馬榮橋說。為發展好肉牛產業,帕允村黨總支部在反復征求村民意見、外出考察學習的基礎上,多次邀請騰沖市農業農村局和畜牧專家到合作社現場授課和指導30余次,積極與上級單位、公司對接,獲得農業農村局扶貧專項資金100萬及移民局資金120萬,資金來源得到了保障。2020年9月16日,合作社引進大戶,與一家公司簽訂租賃合同,大力發展肉牛產業。如今的帕允村已從全鄉集體經濟墊底村“搖身一變”成全鄉集體經濟的“領頭羊”。

提起今天的幸福生活,帕允村的老人們感慨萬千:“如今路通了,日子富了,‘土皇帝’的日子過去了,我們真正‘牛’起來了。”

群眾參與,一起過上“牛日子”

已是傍晚,帕允村脫貧戶韓艷芬依舊在牛場忙碌著,拌料、喂牛、清理牛舍。想到這幾年經歷的變化,韓艷芬的臉上挂滿笑容。韓艷芬丈夫患有精神殘疾,女兒正在上初中,家裡還有年邁的老父親。多年來,家裡僅依靠幾畝薄地維持生計,日子舉步維艱。2019年,村委會安排她到合作社務工,這份工作也成了韓艷芬致富的“金鑰匙”。“我在合作社主要負責牲畜的喂養,從中也學到了養牛技術,現在還有不錯的收入。”韓艷芬說,“我要跟著村支書、跟著黨支部好好干,讓家裡的日子越過越紅火。”日子有了起色,熱情開朗的韓艷芬時常和村裡的老姐妹嘮嘮家常,跳跳廣場舞,日子過得越來越有奔頭。

韓艷芬戶只是帕允村靠養牛增收致富的一個縮影,2020年帕允全村經濟總收入1262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了1.02萬元。現在的帕允,村民們的談話三句不離牛,“家家養牛忙,戶戶有增收”是帕允的生動寫照。“我們紅火的日子離不開這個強有力的基層黨組織。”說起支部的帶頭作用,村民們一致認可。

“念牛經、使牛勁、興牛業、發牛財”。短短兩年,帕允村將肉牛養殖作為產業發展重心,持續擴大了生產規模,提高了養殖水平,增強了產業發展的信心和決心。(徐木)

(責編:木勝玉、朱紅霞)

推薦閱讀

飛向藍天的“卓瑪”(身邊的小康故事)  “卓瑪,飛機能飛多高啊?”“卓瑪你去過哪些城市了?”……每次回家,格茸卓瑪仿佛是村裡的“明星”。 格茸卓瑪的家鄉在雲南省迪慶藏族自治州香格裡拉市小中甸鎮團結村。這個很多人沒有坐過飛機的村子,卻走出了一位在飛機上工作的女孩。 作為東航…【詳細】

要聞

雲南新增19例境外輸入確診病例  人民網昆明7月27日電 (符皓)據雲南省衛生健康委員會通報,7月26日0時至24時,雲南無新增本土新冠肺炎確診病例和無症狀感染者。新增境外輸入確診病例19例、無症狀感染者3例。確診病例治愈出院2例(境外輸入),無症狀感染者解除隔離醫學觀察2…【詳細】

要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