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本裡的閱讀生活

2021年04月25日08:42  來源:光明日報
 
原標題:課本裡的閱讀生活

  4月23日是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確定的“世界讀書日”。圖為今年世界讀書日前夕在中國國家圖書館新館閱讀的讀者。本報記者 郭冠東攝/光明圖片

  秋窗讀書圖(中國畫) 劉鬆年

  兒童圖書館(油畫) 李天祥

  柳蔭讀書圖(中國畫) 豐子愷

  重九讀書圖(中國畫) 程十發

  囊螢夜讀(課本內頁) 資料圖片

  書籍是知識的窗戶(宣傳畫) 張安朴

  晨(油畫) 徐文華

  【課本裡的中國】

  課本中,怎麼會缺少閱讀者的身影呢?那是沉湎思想和醞釀創造的重要時刻。

  “我永遠感到讀書是我生命中最大的快樂!”(《憶讀書》,部編版五年級語文上冊)讀書一事被冰心戴上了快樂的冠冕,但對她來說,這不僅是一時一刻的快樂,而是整個人生的收獲。

  “《紅樓夢》是我在十二三歲時看的,起初我對它的興趣並不大,賈寶玉的女聲女氣、林黛玉的哭哭啼啼都使我厭煩。還是到了中年以后再拿起這部書看時,才嘗到‘滿紙荒唐言,一把辛酸淚’所包含的一個朝代和家庭興亡盛衰的滋味。”讀了許多書,冰心嘗到了讀書的樂趣,“從讀書中我還得到了做人處世要獨立思考的大道理,這都是從修身課本中得不到的。”(《憶讀書》)所以有一年六一兒童節,兒童刊物要冰心給小讀者寫指導讀書的話,她隻寫了九個字,卻成為高度凝練的讀書指南——讀書好,多讀書,讀好書。

  有人說,閱讀是一個人隨身攜帶的避難所,那麼,圖書館和書店就是人身心休憩的地方。

  “一個19歲青年的心上投下了溫情和寧靜的光,是后來任何日光燈、白熾燈所不能比的。就是在這個‘指定參考書閱覽室’裡,我和我的同學好友們讀了柏拉圖《對話》的英譯本,西洋哲學史,古羅馬史,希臘悲劇,英國16、17世紀詩劇,等等,進入了一個知識上和情感上的新世界,一片燦爛!”(《上圖書館》,部編版高中語文必修上冊)詩人、翻譯家王佐良把清華大學圖書館當作自己的“恩師”。更重要的是,去圖書館成了他的習慣,因為偶遇一本書,也是生活的奇趣。

  對於外國作家來說,閱讀中國的典籍也是一場奇遇。翻閱《論語》就曾給德國詩人黑塞帶去滿足。

  “我永遠不會忘記,我在閱讀這本書時如何驚異和心馳神往,書中所說的一切對我如何既陌生又正確,既符合我的預感和期望又美好無比。”(《讀書:目的和前提》,部編版高中語文必修上冊)一次與中國典籍的偶遇,制造了一種長久陪伴,“幾十年來,我對這些中國典籍的喜愛有增無減,床頭多半總是擺著其中的某一部。”讀好書還是一種修養,其益處是潤物細無聲的,正如黑塞所說,“真正的修養不追求任何具體目的,一如所有為了自我完善而作的努力,本身便有意義。”

  若要評點出意志力最強的讀書人,清代政治家曾國藩一定榜上有名。“蓋士人讀書,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識,第三要有恆。有志則斷不甘為下流﹔有識則知學問無盡,不敢以一得自足,如河伯之觀海,如井蛙之窺天,皆無識者也﹔有恆者則斷無不成之事。此三者缺一不可。”(《古人談讀書》,部編版五年級語文上冊)

  曾國藩曾在致弟弟的家書中說“吾人隻有進德、修業兩事靠得住。進德,則孝悌仁義是也﹔修業,則詩文作字是也。此二者由我做主……至於功名富貴,悉由命定”,曾國藩強調讀書要“有恆”,是出於其作為士大夫之杰出者,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萬世開太平的志向,他為古今讀書風景裡增添了一份豪邁之情。

  談起讀書的方法,許多人可以脫口而出陶淵明《五柳先生傳》中的名句“好讀書,不求甚解”,但卻常常忘記這句話的下半句——“每有會意,便欣然忘食”。著名的新聞記者、評論家鄧拓就以馬南邨為筆名分析了陶淵明“不求甚解”的內涵。

  “人們往往隻抓住他說的前一句話,而丟了他說的后一句話,因此,就對陶淵明的讀書態度很不滿意,這是何苦來呢?他說的前后兩句話緊緊相連,交互闡明,意思非常清楚。這是古人讀書的正確態度,我們應該虛心學習”。(《不求甚解》馬南邨,部編版九年級語文下冊)鄧拓認為,陶淵明“不求甚解”的含義有兩層:一是表示虛心,勸誡學者不要驕傲自負,以為什麼書一讀就懂。二是說明讀書的方法,不要固執一點,咬文嚼字,而要前后貫通,了解大意。

  莎士比亞說“書籍是全世界的營養品”,如今,我們可以輕易獲得書籍這種“精神營養品”,假如作家林海音看到今天這份“富足”,一定會道一聲“羨慕”。

  “最令人開心的是下雨天,越是傾盆大雨我越高興,因為那時我便有充足的理由在書店待下去。就像在屋檐下躲雨,你總不好意思趕走我吧?我有時還要裝著皺起眉頭,不時望著街心,好像說:‘這雨,害得我回不去了。’其實,我的心裡卻高興地喊著:‘大些!再大些!’”(《竊讀記》,人教版五年級語文上冊)

  林海音學生時代,街上的書店一定是不允許讀者隨意翻閱圖書的。她在放學后跑到書店裡偷偷看書,怕被老板趕走,有時一本書甚至要跑到幾家書店才能讀完。“我低著頭走出書店,腳站得有些麻木,我卻渾身輕鬆。這時,我總會想起國文老師鼓勵我們的話:‘記住,你們是吃飯長大的,也是讀書長大的!’”(《竊讀記》)林海音的代表作是小說集《城南舊事》,裡面有許多北京南城的童年記憶。時光流轉,當她回憶往事時,當年苦中作樂的讀書生活成了一份美好的記憶。

  作家學者們總喜歡記述自己的閱讀經歷,其中,有趣事,也有苦惱﹔有讀得索然無味的書,也有讀到豁然開朗的書﹔有的人能在書中看到先賢的背影,有的人會在書中發掘新的自我。其實,無論是怎樣的閱讀經歷,都會化成生活中難忘的回憶,因為閱讀就是生活本身。(陳雪)

(責編:木勝玉、徐前)

推薦閱讀

飛向藍天的“卓瑪”(身邊的小康故事)  “卓瑪,飛機能飛多高啊?”“卓瑪你去過哪些城市了?”……每次回家,格茸卓瑪仿佛是村裡的“明星”。 格茸卓瑪的家鄉在雲南省迪慶藏族自治州香格裡拉市小中甸鎮團結村。這個很多人沒有坐過飛機的村子,卻走出了一位在飛機上工作的女孩。 作為東航…【詳細】

要聞

雲南新增19例境外輸入確診病例  人民網昆明7月27日電 (符皓)據雲南省衛生健康委員會通報,7月26日0時至24時,雲南無新增本土新冠肺炎確診病例和無症狀感染者。新增境外輸入確診病例19例、無症狀感染者3例。確診病例治愈出院2例(境外輸入),無症狀感染者解除隔離醫學觀察2…【詳細】

要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