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裡特島科羅索斯皇宮遺址中手持水具的侍女壁畫。資料圖片
水是人類生存不可缺少的資源,與水相關的衛生發展則是人類文明得以延續的重要條件,即水衛生的發展。水衛生的內涵包括潔淨水的供給、污水處理、沐浴、防治與水相關的疾病等直接影響到人類健康的層面。水衛生的發展,一方面是技術進步的結果,另一方面受到人們生活方式、思想觀念、社會制度等文化因素的深刻影響。
在歷史研究領域,水衛生史自20世紀90年代以來在國際學術界開始受到廣泛重視並獲得較快發展。學者們一方面研究水衛生發展的歷史過程,例如探討歐洲從古希臘羅馬時代到近當代水衛生發展的歷史﹔另一方面,注重探討水衛生與人類社會發展的關系,尤其是水衛生在人類社會發展進程中的重要能動作用。近年來,國際學術界將研究觸角延伸到具體的國家和地區,以及與水衛生相關的微觀研究中,例如水衛生與人口增長、水和疾病的關系、水衛生與軍事史、水衛生與城市史等。水衛生在全球史、文明史、技術史、環境史等范式或范疇下的研究也是備受關注的熱點。相比之下,在中文學術語境中,水衛生是一個尚未被系統提及的概念,與國際學術界有較大的差距。
芬蘭著名水衛生專家P.朱蒂教授指出,水供給和水衛生是人類與這個星球上大水文循環互動連接最初的交匯點。水衛生涵蓋的領域十分寬泛,綜合國際學術界的相關研究,可將其內涵概括為清潔水的供應、污水處理、沐浴和水沖廁所等三個核心層面。
供水和清潔水是水衛生的第一個核心層面。人類社會早期,面對生存,人們首要解決的是水源問題。一旦定居下來,人類和水的關系開始發生變化,這一時期最重要的是獲得清潔飲用水。為此,一方面要修筑供水設施,另一方面要對不能達到飲用要求的水進行淨化。水井是人類最早的水淨化設施,可以說是水衛生的起始。在中國、埃及、美索不達米亞、印度河流域等地的古老文明遺址中,都發現了水井。例如,在距今6000年左右的中國河姆渡遺址中發現的水井,其主要功能是過濾當地苦澀的地下水。在今天位於巴基斯坦的青銅時代早期城市摩亨佐達羅,考古學家們發現了數以百計的水井。水井的使用,使得人類飲用水的來源更穩定、更清潔。羅馬帝國時期修建了基於引水渠的城市供水系統,改變了城市居民傳統的用水方式,也由此帶動社會的變革,促進了城市水衛生事業的發展。羅馬帝國時期的城市集中供水原理至今仍然被廣泛採用。
污水處理則是水衛生的第二個核心層面。污水不僅會污染人們賴以生存的生活環境,而且會導致疾病流行。因此,有學者指出,城市擴張發展的歷史就是人們力求防范疾病、處理污物的歷史。根據考古學的發現,在公元前4000年—前2500年位於今天伊拉克境內美索不達米亞地區的一些城市中,街道上已經有很多排水溝。在公元前3000年左右希臘克裡特島的米諾斯文明遺址、在印度河流域的哈拉帕文明遺址中,都有完整的排水系統被發現。在蘇格蘭的一些村庄中,考古學家也發現了與米諾斯文明同時期完整的排水系統。在中國,河南平糧台遺址中也發現了距今4000年左右的陶質排水管道,說明中國也有較早的排水歷史。這些排水系統排泄雨水的同時,更重要的是排泄生活污水。到羅馬帝國時期,污水排放從技術到制度均有了進一步的發展,是城鎮建設中不可缺少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
在中世紀,由於缺乏必要的污水處理設施,尤其是下水道,諸多歐洲城市遍地污水、糞便、垃圾,由此帶來了包括鼠疫在內的流行性疾病,導致大量人口死亡。在英國倫敦,14世紀每隔一二十年就會有一次大的鼠疫傳播﹔1563年鼠疫傳播奪去了1.75萬人的生命﹔1665年大鼠疫暴發更是奪去了8萬人的生命。到19世紀上半葉,英國很多工業城市仍然是糞便、污水遍地,臭氣熏天。1832年倫敦再次暴發霍亂,共有3.2萬人染病身亡,隨后的十多年間,霍亂一直沒有停止。盡管這一時期人們還不知道污水與霍亂之間的關系,但是倫敦嚴重的水污染還是觸動了人們對城市管理制度以及道德層面的思考,也因此成為基督徒們以宗教名義大聲疾呼的話題。1846年,倫敦大主教向上議院提出了《公共浴場與浴室方案》並獲得通過。1858年,由約瑟夫-巴扎爾蓋特主持修建的倫敦大排水系統歷時20年完工,解決了倫敦的污水排放問題,使倫敦成為一個令其他歐洲城市羨慕的干淨城市,初步解決了困擾這個城市發展的頑疾。由於水衛生事業的進步,倫敦城市中居民患病率下降,人口增長加快,到20世紀前后倫敦人口每十年平均增長達到100萬。
沐浴和水沖廁所是水衛生的第三個核心層面。考古學証實了人類室內沐浴和水沖廁所的歷史可以追溯到青銅時代甚至更早。在印度河流域的哈拉帕遺址就發現了很多配備在家中的沐浴設施,最令人震撼的發現則是克裡特島上米諾斯文明遺址所展示的衛生設施。考古學家們在包括科羅索斯皇宮在內的克裡特島遺址中發現有一千多個房間配備了單獨的沐浴室和水沖廁所,還包括用於宗教目的的公共浴室。在此之后,沐浴成為希臘人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活動,尤其是富人家庭。對於一般民眾來說,則是一種公共服務,由市政部門提供。在羅馬帝國時期,公共浴室是城市建設中不可缺少的要素。帝國疆域中公共浴場無所不在,甚至往往首先被修建起來,很多耗費巨大的引水渠的修建僅僅是為了給公共浴場供水。公共浴場成為羅馬文明的重要標志。沐浴不僅僅是為了潔淨身軀,也成為一種社會生活時尚,成為羅馬帝國時代社會教化的工具,是區分“野蠻”和“文明”的標志。一個典型的例子是,羅馬帝國的軍隊都把沐浴設施作為軍隊的必要配置,軍人甚至在沐浴以后才上戰場,羅馬軍人相信清潔的身體是戰斗力的體現。
水沖廁所的普及與古代希臘羅馬時期浴室的發展基本同步。不論是富有的私人家庭還是公共浴場,基本都建有水沖廁所,可以使用沐浴的廢水沖刷廁所。在古代羅馬城市遺址中,如羅馬、龐貝古城等今天仍然保留著一些水沖廁所。水沖廁所的普及在廁所史上也是革命性的,因為沒有什麼方法比水沖洗廁所更清潔、衛生、便捷,減少了疾病傳播。水沖廁所又一次革命性的變革是16世紀末期發明的抽水馬桶及相關的廁所設施。這項革命性的水衛生設施在世界各國的普及,對人類健康和文明發展作出了重大貢獻,今天仍然是全球推廣最多的廁所類型。如果沒有這一項發明,人類居住區域的水環境將受到嚴重污染,尤其是大城市中疾病的流行仍然難以控制。
總而言之,人類歷史發展的每一個重要時期,都可以看到水衛生的支撐。從一定意義來講,人類的歷史也是一部基於水的衛生發展史,其意義之重要並不亞於某些生產力環節上的革命。水衛生的發展,使得人類身體潔淨、居住環境干淨,以城市為中心的大規模聚居成為可能﹔保障了人類的生命安全和健康,推動了人類文明的進步。截至目前,全球仍然有18億人口使用未經任何處理的飲用水,對與水相關的疾病沒有任何防范。全球所產生的污水有80%尚未進行任何處理或者再利用,直接排放到自然環境中,嚴重威脅著人類自身的發展。加強水衛生體系建設,提高水衛生發展水平,依然任重道遠。我們有必要從歷史中吸取經驗教訓、獲得啟迪,這不僅是學術建設的需要,更是現實發展的需要。 (作者:鄭曉雲,系中國長江文化研究院特聘教授)
飛向藍天的“卓瑪”(身邊的小康故事) “卓瑪,飛機能飛多高啊?”“卓瑪你去過哪些城市了?”……每次回家,格茸卓瑪仿佛是村裡的“明星”。 格茸卓瑪的家鄉在雲南省迪慶藏族自治州香格裡拉市小中甸鎮團結村。這個很多人沒有坐過飛機的村子,卻走出了一位在飛機上工作的女孩。 作為東航…【詳細】
雲南新增19例境外輸入確診病例 人民網昆明7月27日電 (符皓)據雲南省衛生健康委員會通報,7月26日0時至24時,雲南無新增本土新冠肺炎確診病例和無症狀感染者。新增境外輸入確診病例19例、無症狀感染者3例。確診病例治愈出院2例(境外輸入),無症狀感染者解除隔離醫學觀察2…【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