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宮助力“小故宮”建立文物保護數據庫

2021年04月16日09:32  來源:光明日報
 
原標題:故宮助力“小故宮”建立文物保護數據庫

瞿曇寺鳥瞰圖。故宮博物院供圖

“小故宮”指的是青海省海東市樂都區的瞿曇寺,其建筑受明代宮廷影響,很像故宮古建筑群,因而得名。

4月15日,在故宮博物院的敬勝齋,進行了瞿曇寺數字化保護項目第一期工作匯報。記者了解到,2016年年底,故宮博物院、北京故宮文物保護基金會與青海省文物考古研究所、青海省海東市樂都區文化旅游體育局三方共同簽署了《關於青海省瞿曇寺壁畫數據採集及制作項目的合作協議書》。根據協議,故宮博物院藏傳佛教文物研究所利用四年時間,對瞿曇寺內面積約2300平方米的明清壁畫進行高清數據採集,並建立文物保護數據庫。

瞿曇寺海拔2400多米,為第二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它始建於明代洪武時期,歷永樂、宣德等時期的多次營建擴建,形成了規模宏大、文物豐富的建筑群。殿內保存的壁畫面積達2300平方米之多,為青藏高原東部最重要的漢藏藝術、文化寶庫。此次三方簽署的合作項目,是融合紋理控制點布設、數字近景攝影測量、三維激光掃描等多種數字手段來完成壁畫的全信息留存,最終形成高清影像圖,作為數字化信息歸檔。據了解,這是有史以來第一次建立瞿曇寺完整、准確的壁畫檔案,對於進一步推動瞿曇寺的研究、宣傳和保護具有重要的意義。

今天匯報的項目第一期工作,主要針對寺內瞿曇殿、三世佛殿、大鐘樓、大鼓樓及東、西回廊留存的壁畫進行數字化信息採集,基本完成了瞿曇寺主體壁畫的數字化工作。項目負責人、故宮博物院藏傳佛教文物研究所所長羅文華介紹,他們對每一壁、每一鋪、每一小塊的壁畫都做了詳細的編號,保証了數據記錄的准確性﹔在為瞿曇寺新建立的壁畫數據庫中,每個殿的壁畫都附有詳細的佛殿所在方位、壁畫所在位置及詳細編號,不僅方便查找,也方便未來的研究和展示。數據不僅僅包含高清圖片,還附加有眾多的測繪數據、壁畫現狀等深層數據,對於未來瞿曇寺的文物監測保護管理和研究宣傳建立了最為基礎的數據庫。

羅文華表示,項目不僅解決了文物信息精確記錄的問題,而且從繪畫技巧、線條、色彩等方面均做到1:1的原真記錄。

瞿曇寺位於漢藏交流的前沿地區,這裡的建筑與壁畫均充分展示了漢藏藝術的特點﹔是目前整個西北地區明代漢藏藝術保存最為完整和典型的繪畫作品,也是漢藏藝術完美融合的代表性作品。然而,過去看壁畫以仰視為主,無法完整感受壁畫藝術之美。這次數據採集,全部是垂直牆面、平視壁畫,獲取了大量的,尤其是過去體察不到的細節信息。

比如,隆國殿的壁畫高大,正面壁畫寬28.74米,高7.21米,兩側寬14.53~14.81米,高6.37~7.14米,過去一直是仰視,這次完全是垂直畫面,各種細節都記錄得非常清晰。諸多細節仍然保存了漢地繪畫的特征。從一個側面反映出瞿曇寺對中原文化的接納與融合。羅文華推測,壁畫的繪制者應該是一位熟悉藏傳佛教題材又能熟練掌握漢式繪畫的畫師。

資料顯示,青海作為唐蕃古道的通衢、古代絲綢之路的重要樞紐,處於漢藏文化的交匯地帶,歷代中央政府都十分重視青海在維護整個藏區穩定中的戰略地位。自元代以降,歷代中央政府均注重團結蒙藏勢力,加強邊防,推進民族融合。而項目組在寺內新發現的15塊明代嘛呢石,實証了史料。這些嘛呢石採用漢藏兩種文字題記,其中有一塊嘛呢石上刻的內容,用的是明朝紀年“成化十九年”,足以証明明朝中央政府對於此地藏傳佛教寺院的強大影響力。(記者李韻)

(責編:木勝玉、徐前)

推薦閱讀

飛向藍天的“卓瑪”(身邊的小康故事)  “卓瑪,飛機能飛多高啊?”“卓瑪你去過哪些城市了?”……每次回家,格茸卓瑪仿佛是村裡的“明星”。 格茸卓瑪的家鄉在雲南省迪慶藏族自治州香格裡拉市小中甸鎮團結村。這個很多人沒有坐過飛機的村子,卻走出了一位在飛機上工作的女孩。 作為東航…【詳細】

要聞

雲南新增19例境外輸入確診病例  人民網昆明7月27日電 (符皓)據雲南省衛生健康委員會通報,7月26日0時至24時,雲南無新增本土新冠肺炎確診病例和無症狀感染者。新增境外輸入確診病例19例、無症狀感染者3例。確診病例治愈出院2例(境外輸入),無症狀感染者解除隔離醫學觀察2…【詳細】

要聞